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曹禺靈魂的自白

    我讀到了田本相、劉一軍伉儷編著的曹禺訪談錄《苦悶的靈魂》。這是曹禺苦悶靈魂的自白,本相同志把他記下來了。

    我是喜歡這樣的書的。1999年春,大致也就是這個時候吧,六卷本的《魯迅回憶錄》出版了。我在一次座談會上説:

    按説,對一個作家的生平經歷不那麼了解,甚至簡直是一無所知,一般並不影響我們去閱讀他的作品,欣賞他的作品,理解他的作品,研究他的作品。通過其文,大致也可窺見其人的某一側面或大概。

    但我仍然愛讀一些作家特別是一些大作家的親朋好友撰寫的有關回憶錄。我覺得,通過他們以鮮活的事實、親切的話語所作的紹介、記敘、描述,使我們更多地了解了這位作家的家庭出身、童年往事、求學經歷、婚戀生活、社會活動、秉性習慣、興趣愛好種種之後,無疑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作品。對一般讀者來説,可以觸發並強化他們的閱讀慾望和興趣;對研究者來説,更可以據以進行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心理以至潛意識等多角度、多側面、多層次的綜合研究。有無這些回憶錄,就大不一樣了。

    本相同志在本書的前言和後記裏,好像沒有解釋為什麼把《苦悶的靈魂》作為書名。但書中曹禺自己憶及的家庭情況的無奈,他的親朋好友介紹的他的婚戀生活的曲折,他對自己創作定下的不斷超越自我的嚴格要求,他的同道、同事、同行們述説的他在解放後創作的艱難,我認為已經足夠説明“苦悶的靈魂”這一書名的含義了。

    作家、名人撰寫回憶錄,應該是一種十分嚴肅的工作。它留下了自己的足跡,也留下了歷史的回聲。但我覺得,像《苦悶的靈魂》這樣的訪談錄,較之某些作家自己撰寫的回憶錄之類,也許具有更可信的史料價值。因為,哪怕是自己回憶,回憶自己,而且力求真實坦率,但年深日久,終難免有漏記、錯記、誤記、時空顛倒、張冠李戴之處,不堪回首、難言之隱的地方,肯定也會有的。訪談者對被訪談者是否比較熟悉,是否有所了解,是否做過研究,是否曾經反覆思考,這時就是極為重要的了。

    本相同志長期從事曹禺研究,在主編了《曹禺研究資料》、撰寫了《曹禺劇作論》之後,來進行這個不僅對曹禺本人,同時也對曹禺的眾多親朋好友的系列訪談,就具有了非常有利的條件。他們之間不是一般的你問我答,你説我記,而是形成了一種互補現象,甚至可説是一次次的二人間的學術性討論。本相同志有若干次好像是帶著錄音設備去的,但本相本人決不是錄音機。實際陳情談者和被訪談者是在互相啟發,互相提醒,互相糾正,互相補充,甚至互相辯難、論爭。曹禺晚年大概是把本相當作了自己的知己的,從訪談錄中可見他對本相完全敞開了自己,他不僅細説了自己一生的經歷,並涉及了眾多人物、事件,而且提出了自己的某些觀點、看法,並在一些問題上進行了反思。估計本相同志一定也不僅在訪談中發掘了不少極為重要的史實史料,大有助於了解曹禺、研究曹禺,以及中國話劇發展史的研究,他一定還會在訪談中對照、印證、核實以及糾正了自己某些觀點、看法,從而豐富和深化了自己的一些觀點、看法。

    曹禺的一生及其全部劇作,和中國話劇運動的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這部訪談錄通過對大量史實史料的微觀審視,打開了對曹禺以及對中國話劇發展史進行宏觀把握的大門。中國話劇已經走過了一個世紀,今後她將走向何處?二十世紀中國話劇曾經擁有的輝煌,是否還能再現?這是一個人們無法回避的問題。我認為,訪談錄提供的思路明確告訴了我們,關鍵是要有好劇本。只要有能為廣大觀眾、廣大讀者所理解、所認可、所欣賞、所歡迎的劇本連續出現,在書桌上能使讀者,特別是在劇場裏能使觀眾與劇中的人物、故事融為一體,感同身受,或哭、或笑、或惱、或怒,觸動他們的神經,震憾他們的心靈,啟發他們的思考,激活他們的腦筋。我相信,此一動人景象出現之日,必將是話劇輝煌再來之時。真正對人們身心有益的東西,必為人們所珍視。

    本相同志在訪談過程中,不只一次的強調要總結百年話劇發展的歷史經驗,以及教訓。核心則是通過作家研究,總結其創作的成敗、正面的經驗和反面的教訓。前一世紀的中國話劇創作,方法各異,流派眾多,或是現實主義,或近自然主義,或取浪漫主義,或為象徵主義,或倡革命現實主義與革命浪漫主義相結合……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本不必定於一尊。但本相同志融百花之精髓,攝百家之靈魂,提出了中國話劇傳統中“詩的現實主義”的特點,卻是非常值得注意的。而且我認為是很有道理的。我希望本相同志在注意勞逸結合的情況下,對此繼續進行研究,這的確是一項重要的研究課題,而且會産生重大的學術成果。

    《苦悶的靈魂》,田本相、劉一軍編著

    《中華讀書報》2001年4月25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