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界觀察] 媒體出版社搶佔媒體優勢  

    一個新的傳媒時代正向我們走來。報業集團的迅速發展,帶來媒體出版社的應運而生。地處廣州的三大報業集團,麾下有廣州出版社、南方日報出版社和羊城晚報出版社;北京的媒體出版社主要有人民日報出版社、光明日報出版社、經濟日報出版社;上海則主要有文匯出版社。作為新聞業界本身的出版社,傳媒類出版社的優勢凸顯,顯示著各自的強項。新聞媒體以及相關行業愈來愈引起人們的關注:這一行業的態勢、走向及前景如何?

    作為人口和資訊大國,在大潮澎湃中如何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整合資源,做強做大?光明日報出版社連續推出的“媒體資訊系列叢書”側重了這一話題。這套媒體叢書的鮮明特色是學術性與通俗性兼顧。策劃主旨是“權威、前沿、學術、通俗”,在生動鮮活密切聯繫實際上用力。其作者都是相關領域的專家、大學教授和博士,豐厚的學術內涵與多樣性風格為該書添色不少。《媒介資本市場透視》、《媒體前沿報告》、《燒COM》、《我們——中央電視臺馬年主持人訪談錄》、《今天——21世紀中國電影電視論壇》、《最前沿》等,涉及媒體各領域、諸多層面,以整體規模、全新姿態填補了我國出版業空白,在媒介和社會引起強烈反響。據悉,《媒介資本市場透視》和《媒體前沿報告》已告售罄,正組織第二次印刷。

    中國加入WTO後,傳媒業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舊的傳媒觀及運作方式已適應不了複雜多變的國際國內形勢,亟需一套先進的新聞傳媒思想和理論來指引方向,亟待一批高素質有著現代傳媒觀的複合型人才來充實發展我國的傳媒業。要改變中國傳媒業的落後局面,首先要用先進的傳媒觀及傳媒理論武裝在職人員,提高他們的理論水準和業務素質。基於此,南方日報出版社策劃出版了“傳媒前沿叢書”,該叢書由《新聞學核心》、《媒體的力量》、《下一代媒體——來自清華園的思想交鋒》、《全球新傳播——來自清華園的思想交鋒》4冊組成,叢書的內容取材于清華大學國際傳播研究中心近年來教學和研究的文稿和材料,由曾任新華社高級記者的清華大學國際傳播研究中心主任李希光教授任主編。叢書的內容雖大部分來源於高等學校的教學與研究,但並沒有停留在空洞的理論之上,主編李希光教授及其他編者大都有豐富的媒體從業經驗,文筆樸實、流暢,鮮有套話和專業術語,使人在輕鬆當中悟出事情的真諦,可讀性極強。所以叢書一齣版即引起了新聞界的強烈響應,成為新聞傳播學院的師生、新聞從業人員搶購的叢書。

    新華出版社圖書的定位方向是時政和新聞。開卷圖書調查報告表明,新華出版社今年首季在資訊傳播圖書市場上投入和動銷圖書138種,市場佔有率15.9%,是全國出版社中的第一名;在市場份額排前的20名中,新華出版社是唯一齣版新聞和時政圖書的。在7月10日的選題會上,新華出版社已通過的選題中有1/3是新聞和時政的圖書。今年推出了《走近阿富汗》、《聚焦阿富汗》、《黑哨》、《史達林之子》、《美國安全解讀》及“環球軍情望叢書”等,依託新華社的網路優勢,他們迅速抓住新聞熱點開發圖書選題,新聞紀實作品膾炙人口,深受讀者歡迎和媒體的關注,經濟效益明顯。經濟日報出版社除以“經濟”作為金字招牌,也推出了《“入世後”行業走勢及命運》和《“入世後”再論中國面臨的緊要問題》等具有較高的文獻價值和較強的警示作用的圖書。經濟日報出版社總編輯潘凱雄介紹説,新聞熱點追蹤與深度分析既是傳媒類出版社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其長項之一。

    南方日報報業集團副總編輯兼出版社總編輯李鐘聲認為傳媒類出版社別具優勢。南方日報出版社背後依託著強大的報業集團,出版社在近兩年的運作中充分利用這一優勢,注重在自己的媒體上對出版物進行策劃和系列宣傳報道,每一類、每一批新書的推出,都有較大的社會影響。同時,傳媒類出版社有天然的以及在長期運作中積累的經驗,捕捉資訊、策劃選題相對敏感。南方日報出版社就把經濟類實用類的書作為重要的圖書出版範圍和內容,將《南方週末》、《中國青年報》、中央臺等有影響力的欄目整合成書,受到讀者的歡迎。在今年的圖書訂貨會上,他們推出了50多種新書,仍以紀實類為主,同時重點推出傳媒類報紙的品牌合集。光明日報出版社負責人認為,作為中央新聞單位的出版社,責無旁貸地應該關注和組織出版關於媒體的叢書,這既是責任,也是為了突出特色,社會反映強烈和市場的供不應求就是成功證明。

    傳媒類出版社大致有兩類,一種成立時間早,在傳統出版業中已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地位,如光明日報出版社;另一種則是在報業集團成立時成立,如南方日報出版社。這些出版社借助報業集團的優勢,已成長為出版業內一支不容忽視的力量,但是,它們的發展也並非一帆風順。首先是管理體制的問題,很難按傳統出版社那樣有序地管理和運作;在報業集團內部,出版社自身又有著與報業不同的經營模式,正規的出版理念很難落實;其次,在選題範圍上,傳媒類出版社的圖書大多喜歡追逐熱點,時效性很強,在收效快的同時,也存在重版率低、風險大的問題。另外,人才的匱乏也制約了媒體出版社的發展。傳媒類出版社的發展需要有傳媒的激情,這使他們不斷地推出具有時效性和熱點的圖書,同時也需要在成長中不斷磨合與沉澱,使作品與實力走向厚重。(舒晉瑜)

    《中華讀書報》2002年7月17日

    


出版業進入平庸期了嗎?
譯林出版社:為中外文化交流構築橋梁
關注“出版業的平庸期”
商務印書館:走過一個世紀的足音
外國出版商加速滲透中國出版市場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