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至立:提供人才和智力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黨的十六大報告在論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中明確提出了教育的發展目標:“形成比較完善的現代國民教育體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報告還明確提出“造就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 如何加快發展我國的教育事業,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和人民受教育水準?新華社記者就此專訪了教育部部長陳至立。

    迎接人力資源的嚴峻挑戰

    “力爭實現國內生産總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兩番的目標,需要強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援。但正如十六大報告所指出的那樣,當前我國生産力和科技、教育還比較落後,我國人力資源面臨著嚴峻挑戰。”

    陳至立認為,挑戰來自三個方面:一是國民科學文化素質偏低。我國每人平均受教育年限約為8年,而世界許多國家每人平均受教育年限都超過了10年。我國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為14%左右,低於世界平均水準;二是我國勞動力知識結構重心偏低。2000年,我國從業人口中具有高中及以上學歷的比例為18%,具有大專及以上學歷的比例僅為5%,與發達國家差距較大;三是我國人才狀況不適應國際競爭和産業結構調整的要求。根據産業結構調整的要求,新增勞動力受教育程度應達到高中以上水準。但目前我國高中階段毛入學率僅為42%,高新技術及高級經營管理人才、高素質的技術工人都不能滿足需求。

    面對挑戰,陳至立充滿信心。她説,“十六大提出的教育發展目標科學合理,是經過努力可以和必須達到的。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我國教育事業持續健康發展,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為新世紀我國教育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建成充滿活力的現代化教育體系

    “按照十六大提出的要求,我們要在未來10年到20年內,使國民受教育程度顯著提高。”陳至立説,到2020年,全國每十萬人口中,專科及以上學歷者要達到13500人左右;高中階段學歷者達到3.1萬人左右;文盲半文盲比例降到3%以下;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接近11年。為實現這一目標,必須高品質、高水準地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積極穩步發展高等教育。

    適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必須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教育體系。陳至立介紹説,今後將多樣化籌措經費,使社會力量辦學蓬勃發展。為加快發展貧困地區、西部地區、少數民族地區教育發展,各級政府將加大投入。對符合時代要求的教學模式和教育教學方法的探索將不斷深入,新的課程體系和教材改革將全面實施,一個有利於素質教育實施的評價體系即將建立。各級各類教育與培訓將相互銜接與溝通,為人民群眾創造多層次、多樣化的學習機會。教育法律法規體系和現代學校管理制度與運作機制將建立與完善,教育督導工作也將進一步加強。

    增強教育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服務的能力

    “全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和人民受教育水準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和標誌,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基礎和必然要求。未來10年到20年,我們必須顯著增強教育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服務的能力。”陳至立説,國家為此將大力發展各種形式的職業教育和培訓,積極穩步發展高等教育。

    她説,今後將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與市場需求和勞動就業緊密結合,結構合理、靈活開放、特色鮮明、自主發展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大力發展各種職業培訓,為促進就業和再就業服務,為農業、農村和農民服務,為推進西部大開發服務。

    她指出,高校要為經濟建設培養大批急需專業人才和高層次人才,若干所大學和一批重點學科要進入世界先進水準行列。要優先發展急需專業和新興學科,加大研究生培養規模,培養和造就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和一流學者,還要加快高校科研成果轉化,使高校成為國家知識創新體系的主體,為培育國家經濟新的增長點作出重大貢獻。

    新華社 2002年12月18日

    


教育部部長陳至立談感受話未來(圖)
教育部部長陳至立稱我國教育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
陳至立:中國大學必須向世界學習
教育部部長陳至立:中國大學必須向世界學習
教育部部長陳至立:教育也要可持續
陳至立:21世紀教育的自強發展與國際融合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