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5年內全面提升國産大豆國際競爭力  

     面對加入世貿組織給國産大豆産業帶來的衝擊,我國將以東北和內蒙古為突破口,用5年時間使國産大豆的單産和含油率達到或接近世界平均水準,綠色、有機及特種大豆出口初具規模,以全面提升國際競爭力。

    這是農業部副部長劉堅日前在此間召開的全國大豆産銷銜接會上説的。

    據了解,農業部已制定了《東北高油大豆優勢區域發展規劃》,目前正在組織起草《中國大豆品質區劃》,這兩個規劃確定了我國大豆生産的總體佈局,是推行大豆專一品種區域規模種植從而提高産品品質和檔次的基礎條件。

    結合這一品質區劃,農業部門還將確定育種目標,組織育種攻關,使新育成的高油、高蛋白品種在豐産性、抗性、適應性上有明顯提高。

    “要引導農民分區域種植,及時更新更換品種,推進專門品種規模化種植。”劉堅説,“針對不同的品種,農業部門要搞好技術的組裝配套,圍繞節本增效、優質高産,形成簡便實用的技術規程。加強對農民的技術培訓,開展試驗示範,推廣普及各種技術規程,提高大豆生産技術水準。”

    據了解,今年國家已將大豆加工企業使用國産大豆的增值稅進項抵扣率由10%提高到了13%,並取消了運輸大豆的鐵路建設基金,還對1000萬畝高油高産大豆示範項目實行了每畝補貼10元的支援政策。在此基礎上,國家有關部門將進一步研究既符合世貿組織“綠箱政策”規定、又能讓農民得到實惠的支援政策。(完)

    我國為何要實施大豆振興發展計劃

    我國是大豆的故鄉,但因産品缺乏競爭力,從1996年開始我國便由大豆出口國變成了進口國,且進口量逐年加大。農業專家認為,大豆的遭遇堪稱我國農産品加入世貿組織後的“預演”。為從根本上提高我國大豆産業的競爭力,國家決定從今年起實施大豆振興發展計劃。

    實施大豆振興發展計劃是滿足國內消費的客觀要求。我國既是大豆生産大國也是消費大國,每年以食用油、蛋白飼料等形式的消費量達到2500萬噸以上,佔世界貿易量的四分之一。如果大豆以進口為主,將給國際市場帶來很大影響,也不利於國內相關産業的穩定發展。

    實施大豆振興發展計劃有利於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我國一些地區由於受自然條件限制,種植結構單一,替代作物少,大豆成了當地農村經濟和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發展大豆生産也有利於培肥地力,可以穩定耕地的有機質含量,保障耕地的永續利用。

    此外,實施大豆振興發展計劃還有利於帶動農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當前我國糧食生産實現了總量平衡、豐年有餘,部分大宗農産品供大於求,農民增收難度加大。實施大豆振興發展計劃可以解決主要農産品“賣難”的問題,促進形成合理的市場配置,同時對養殖業、加工業等相關産業的發展也會起到積極的拉動作用。

     新華社 2002-09-02

    


黑龍江成功推廣大豆窄行密植新技術
大豆産業:更重要的是改變觀念
國産大豆能否抗住轉基因衝擊?
黑龍江啟動國家“大豆發展計劃”
轉基因條例及其實施細則的出臺對大豆的影響
美國農業部維持對中國大豆進口預期不變
我國自行研製出大豆功能因子連續提取技術
中國大豆還有“戲”!
大豆種子“穿衣”創出巨大效益
黑龍江開發大豆精深加工系列産品
我國今年大豆産量預計不少於1460萬噸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