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化:有效管理是關鍵

周宏仁

    問題的提出

    “十五”期間,僅我國政府資訊化建設的投資將達到8000億元人民幣。由於花的是“公家”的錢,在決策上,在管理上,在採購上,都可能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沒有嚴格而有效的管理,其後果將是很難預料的。

    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以資訊化帶動工業化”的方針之後,一個資訊化的高潮正在我國掀起。從中央到地方,各行各業都十分重視資訊化的工作,形勢很好。推進資訊化在我國已經形成為一種從上到下的統一意志,對加快我國的現代化進程必將發生深刻和深遠的影響。然而,僅有推進資訊化的決心還不足以確保資訊化的成功。由於資訊化的事業是包含著許許多多資金、技術密集的系統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技術和管理問題,成功地推進資訊化,除了需要有相當的專業知識和經驗之外,更需要強有力的、有效的資訊化管理。

    我們必須認識到,資訊化是一個過程,而且是一個一旦上了馬就“沒完沒了”的過程。隨著技術的發展,原有的系統需要不斷地更新和升級;現有的業務流需要不斷地調整和改造;新的應用系統需要不斷地開發;數據和資訊需要不斷地維護和更新;人員也需要不斷地培訓和提高。所有這些,都需要不斷地有人去做,不斷地有人去管理,才有可能把與資訊化有關的事情做好。因此,資訊化的有效管理也是一個不斷進行和發展的過程,需要根據經濟、技術、社會環境的變化不斷地加以改進和調整。

    在推進資訊化的過程中,要有人,有部門不斷地研究變化了的環境,提出關於制定各項政策的建議;協調政府各有關部門進行調查研究,發現資訊化過程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提出解決這些困難和問題的可能方案;要有相應的部門來研究和制定資訊化的長期、中期和短期發展戰略和目標,提出相應的實施計劃和項目建議;要根據資訊化的進程提出相應的立法和法規的建議,促進立法部門進行研議和批准;要根據資訊化的發展,提出並推動資訊化的標準化工作,制定相應的數據標準,技術標準和安全標準;此外,還要監督、評估和管理重大資訊化工程項目的實施。所有這些,如果不認真研究並加以落實,資訊化的有效管理將難於實現;資訊化的努力也有可能事倍功半,浪費大量的物力和人力資源。時間長了,失誤多了,人們對資訊化的必要性和現實性有可能産生懷疑,進而使資訊化的目標無法實現。

    政策

    必須明確政府鼓勵什麼,支援什麼,限制什麼,從而建立一個有利於資訊化推進的環境,確保國家利益得到保護,企業和個人有充裕的發展空間。

    近年來,我國已經推出了一系列的促進資訊産業發展和加快資訊化進程的政策,如加快我國微電子、軟體及通訊産業發展的一系列政策,對推動我國資訊化的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各個地方也都有必要在中央的政策精神的指導下,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或者制定執行中央和省的有關政策的細節、方案,或者制定符合地方情況的更進一步的政策。例如,在資訊技術産業的發展方面,當前比較重要的有幫助我國資訊産業提升競爭力的政策,鼓勵風險投資的政策,扶持資訊技術相關中、小企業的政策,資訊技術人材引進和出口的政策,加快資訊技術人材培養力度的政策,鼓勵網際網路發展的政策等等。在政府資訊化方面,有非密政府資訊公開和政府資訊資源共用和管理的政策,政府網路與網際網路關係的政策,政府資訊化中的技術政策和採購政策,政府資訊化中的外資利用政策,私人企業在政府資訊系統開發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政策,政府的資訊安全政策等等。在推動社會資訊化方面,需要有縮小數字鴻溝的政策,幫助西部地區加快資訊化發展的政策。考慮到資訊技術和網際網路在未來的發展,適時制定促進電話網、數據通訊網、有線電視網和無線通訊網“四網合一”的政策,促進各個服務網路互聯互通的政策,鼓勵境內網址在國內註冊域名和限制境內網址在境外註冊域名的政策等都會對我國網際網路絡的發展産生重要的影響。總之,資訊化的方方面面都需要政策的指引,有必要組織人力進行研究,分清輕重緩急,逐項地予以落實。一個好的政策環境對資訊技術産業和應用的發展無疑起著至關緊要的作用。

    發展戰略和實施計劃

    資訊化不是趕時髦,看見別人在做什麼我們就趕快跟什麼;而是要從本地的實際情況出發,以推動本地的社會經濟發展為目標,研究什麼技術、什麼應用最能收到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實效,將之做為最適合本地資訊化發展的項目。

    每個國家和地區都有自己的歷史和現實情況,不可能在資訊技術産業和應用發展的方方面面都照抄、照搬國外或外地的做法。發展戰略的核心是辨識資訊革命向本國或本地區提供的機遇,確定自己的資訊化發展的優先領域,並因而制定相應的實施計劃,而不是“人云亦云,亦步亦趨”。

    當前我國許多地方都在大力建設寬頻的資訊基礎設施,許多城市都在開發寬頻的“城域網”。這些努力如果沒有明確的寬頻應用項目相伴隨,就可能帶有很大的盲目性。寬頻網的投資有可能無法收回,寬頻設備也有可能很快過時。在半導體和微電子産業的發展方面,許多地方都準備不計代價地擁抱微電子産業,而對於長遠的戰略目標卻缺乏認真的思考。這種狀況如果不加以指導,我國的半導體和微電子産業可能在低水準上大量重復,而在高水準上依然與世界先進水準保持相當的差距。在國家鼓勵軟體産業發展的政策之下,如果不認真地分析研究我國和本地的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發展戰略,則各種優惠政策可能被濫用,而達不到發展軟體産業的目的。在數字電視的發展方面,我們也應該注意到國外數字電視發展已經走過的彎路和遇到的困難,調整我國數字電視的發展戰略,將發展的重點從追求高清晰度轉移到追求數字電視固有的“數字特徵”上,即數字信號易於檢索,存儲,編輯和傳輸等特徵上;通過降低數字電視的成本,使數字電視與網際網路密切結合,與電腦相互滲透,從而達到取“模擬電視”而代之的目的。

    此外,在制定發展戰略方面,我國很多地方把重點放在網路的發展和建設上,而忽略了網路上各個“節點”的資訊化建設。在各個“節點”上,許多人把重點放在聯網上,而忽略了節點自身業務流的資訊化。從長遠來看,這將使我國的資訊化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為,唯有資訊化了的各個“節點”才構成國家資訊化的堅實的基礎。

    在制定資訊化的發展戰略的時候,特別要注意“四種資訊能力動態平衡發展”的原則,即資訊採集能力,資訊處理能力,資訊傳輸能力,和資訊利用能力的平衡發展。此外,還要特別注意部門之間資訊能力建設的協調,從而在全社會的角度保證最好的社會、經濟效益。例如,金融資訊化上不去的話,電子商務就不可能順利發展;軟體産業的落後可能限制我國未來資訊化的發展;人員的短缺可能制約整個資訊化的進程,這些都是在制定發展戰略時必須考慮的問題。

    法律和法規

    資訊化在很多情況下會涉及國與國之間,中央各部門之間,中央與地方之間,地方各部門之間的利益衝突,在協調無效的情況下,需要通過法律和法規來強制性地予以規範。

    由於資訊技術及其應用的發展非常之快,與資訊化有關的法律和法規的形成和立法過程有必要在可能的情況下適當加快。例如,電子文件法,電子版權法,數據保護法,電子交易法,電子身份證法,數字簽名性,法律上認可的數字簽名技術標準,公鑰基礎設施法,認證授權管理等都需要加快立法或制定相應的行政法規。否則,將嚴重制約我國電子商務,電子政府等資訊化重要領域的發展。

    當前比較重要的還有網路的管理法,網路和系統的安全法,網路智慧財産權保護法,網路的言論責任法,網路的個人隱私保護法等等。在網際網路的環境下,政府與政府的關係,政府與企業的關係,政府與個人的關係,企業與個人的關係都需要以法律的形式加以定義,以確保各方的利益都得到保護。與政策的制定一樣,地方的法律和法規要在中央和省已有的法律和法規的框架下進行。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地方就無所作為。地方也需要研究國際上的經驗教訓和現有法規,需要研究中央已有的法規和法律,對照本地的實際情況,加以落實或補充。

    標準化和規範化

    歷史證明,沒有標準化就沒有工業化。因為,沒有標準化不可能形成工業化大批量生産的經濟規模,也就不可能有工業化的實現。對於資訊化而言,標準化也同樣十分重要。我國的資訊化,必須走“工業化的資訊化”,而不是“手工作坊式的資訊化”的道路。

    所謂的“工業化的資訊化”道路,換句話説就是不是每一個政府部門,每一個企業,每一個學校都要“量體裁衣”地開發他們自己的資訊化“系統”;而是將每一個這類系統的“要素”標準化,規範化,從而使得這類系統可以大規模地批量生産,以標準化、批量化的套裝軟體推向市場。這不僅將為我國的資訊化節省“天文數字”的投資,極大地加快我國資訊化的進程,而且,還可以鑄就我國自己的軟體産業。

    資訊化的標準化還可以促進資訊的共用和系統的相容性。因此,標準化在資訊化中的重要性決不亞於其在工業化中的重要性。資訊化中的標準化主要包括數據/資訊標準,技術標準,以及安全標準。下面,可以就政府資訊化為例來做一個説明。

    數據/資訊標準主要是明確的定義和規定政府資訊的標準和採集與應用的規範,此外,還應對政府資訊的生命週期以及在其生命週期的每一個階段的管理問題作出規定。一切形式的政府資訊,包括印刷品,音像製品,電子文件等都是國家和政府的一種戰略資源,在其整個生命週期都應該妥善管理。此外,關於政府工作過程的資訊,關於資訊的資訊,以及關於各種應用和技術的資訊,也是一種資訊資源,應該和政府資訊本身一樣按相同的原則制定標準進行管理。在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政府管理的業務流,如財務管理,人事管理,文檔管理等,也必須逐漸地走向規範化和標準化,從而使其所伴隨的資訊流也趨於標準化和規範化。只有在這樣的基礎之上,政府管理資訊系統的各個“要素”才有可能標準化和規範化。

    技術標準是對政府資訊化過程中所使用的電腦與通訊系統的軟、硬體制定統一的標準,以便於政府內資訊的交流和共用。例如作業系統的標準,通訊協議的標準,電腦的標準,伺服器的標準,瀏覽器的標準,電子郵件的標準,字處理軟體的標準,以及數據庫的標準等等。技術標準還應包括方法學的標準,軟體工程管理的標準。

    安全標準是系統安全管理的一個重要階段。對哪一級,哪一類的資訊系統必須實行哪一級的安全管理,需要通過標準來加以規範。安全標準應首先明確資訊的所有權和隸屬關係,明確資訊安全的責任者。安全標準包括物理安全標準和技術安全標準。物理安全指對系統、設備、工作環境等在物理上採取的保護措施,如 I D卡制度,防火系統,安全門管理,溫度控制等等。技術安全則包括密碼和密鑰,數據加密標準,防病毒,防駭客,“防火牆”以及各種加密措施等等。

    中國有句老話,“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所謂規矩,就是標準,標準化工作必須走在資訊化工程項目的前面,至少也要同步,決不能滯後,否則,資訊化工程項目的推進將十分困難,也可能造成許多無法彌補的災難性後果。

    幹部培訓

    正確地領導資訊化並不是任何領導或者個人與生俱來的一種能力。對於不同級別和不同崗位的領導幹部,應該根據不同的培訓目標設計不同的資訊化培訓課程,以幫助他們正確地領導資訊化。

    資訊化已經形成為一個需要專門知識,包括管理知識,和經驗的技術領域。在中央“以資訊化帶動工業化”的方針的指引下,許多幹部,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雖然認識到了資訊化的重要意義及其在我國現代化進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但是,對於資訊化應該從何處入手,究竟怎麼搞,資訊化怎樣帶動工業化,確保資訊化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是什麼,等等重要問題並不是十分清楚,或者不完全清楚。因此,抓緊開展資訊化的幹部培訓,特別是對各級領導幹部的培訓,是確保我國資訊化順利進行並取得成功的重要工作之一。

    從許多國家政府和企業的經驗來看,各級政府和各個部門的領導不僅應該真正理解資訊化的要義,還必須具有評估和鑒別各種最新的資訊技術的能力,能夠直覺地感知其對資訊化的意義:例如重要或不重要,是過渡性技術或是革命性技術。領導幹部需要在不同程度上了解現代資訊技術的最新成果和趨勢,掌握資訊化的新的應用發展和實際效果,以便辨識新技術給資訊化帶來的新的機會和可能出現的問題,避免失誤和提高資訊化的決策水準。“鄙薄技術”或“單純技術觀點”都是不能領導資訊化走向成功的。

    為了普及資訊化的基本知識,有關的主管部門應該編寫與資訊化有關的、適合不同層次的領導幹部閱讀的資訊化叢書;出版各種各樣的資訊化系統工程管理的指南,如電子商務的要義,電子政府的組織實施,電子社區的實現,以及資訊化系統工程的方法學及項目管理要點等等,以提高領導幹部領導資訊化的水準。

    資訊化的成敗,可以説是三分技術,七分管理。許多國家政府和企業的經驗都證明資訊化的成功是不容易的,在更大的程度上不是取決於技術,而是取決於有效的管理,包括部門之間的協調和利益的平衡以及人際關係的協調。資訊化在很大程度上涉及到部門之間和個人之間的利益的重新分配,也勢必會遇到形形色色的社會阻力。因此,資訊化的管理部門必須具有一定的層次,必須是一個綜合部門,必須有一定的行政權力,有各種各樣的手段和工具來保證其協調職能的實施,特別是協調各部門的利益衝突。否則,即使有了資訊化的管理,這種管理也可能是不太有效的,甚至可能是無效的。(本文作者是聯合國經濟與合作事務部跨區域高級顧問)

    

    

    《科技日報》 2001年12月28日

    


朱鎔基:大力推進資訊化建設 打造中國未來
漢字與資訊儲存
資訊科技——中國企業發展新的著眼點
國內大企業在資訊化上仍是小企業
五年內大企業全部資訊化
專家縱談我國資訊技術産業發展的瓶頸
“資訊不對稱”與經濟學的理論創新
——2001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理論述評
發展我國資訊服務業的對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