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我國資訊服務業的對策

    華中師範大學資訊管理系婁策群教授承擔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現代高新資訊技術對資訊服務業的影響與對策研究”,其最終成果是《現代資訊技術對資訊服務業的影響與對策研究報告》。該成果在全面分析現代資訊技術對資訊服務業的影響機制以及對資訊服務業不同方面具體影響的基礎上,提出了在現代資訊技術環境中發展我國資訊服務業的對策。

     一、優化資訊資源配置與開發

    資訊資源、用戶結構和需求的變化要求資訊資源配置與開發有新的觀念和方式。現代資訊技術環境中的資訊資源配置要樹立以下觀念:(1)需求導向觀。資訊服務部門在確定資訊資源配置的內容、載體形式時,要以現代資訊技術環境下資訊用戶結構和需求為依據。(2)協調共用觀。各資訊服務機構應克服“大而全”、“小而全”的舊思想,樹立資訊資源協調共用的新觀念。(3)虛實結合觀。各資訊服務機構都應將資訊資源的現實配置與虛擬配置結合起來,根據機構的性質和任務以及用戶結構、需求和資訊利用習慣,確定現實配置與虛擬配置的主次。(4)動態發展觀。資訊服務機構所配置的資訊資源,其內容既要滿足用戶當前的需求,又要考慮到用戶將來的需要;資訊資源的形式既要與現有的資訊技術條件相適應,又要考慮到資訊技術發展所帶來的新變化。資訊服務機構在確定印刷型、光碟型、網路型資訊資源的結構時,應將這三類資訊資源本身的特點與資訊內容及資訊服務機構的性質任務結合起來考慮。

    資訊服務部門應全方位、多層次、有重點、聯合式地開發資訊資源。我國資訊資源的全方位開發應做到三個突破:一是突破文獻資訊資源開發的限制,加強腦力資訊資源和網路資訊資源的開發;二是突破學術性資訊資源開發的限制,重視實踐性、生活性資訊資源的開發;三是突破本機構資訊資源開發的限制,重視國內外其他資訊機構和非資訊機構中資訊資源的開發。資訊資源開發不能像以前那樣停留在二次資訊資源開發上,而要充分利用現代資訊技術,做好零次、一次、二次和三次資訊資源的開發。

    二、採用多種措施,維護資訊安全

    應採用多種措施維護資訊安全。1.政策措施。完善我國的資訊安全政策體系,可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在有關的資訊政策中加入資訊安全政策的內容;二是制定專門的《國家資訊安全政策》;三是制定《國家資訊安全政策實施細則》和各方面具體的資訊安全政策。2.行政管理措施。西方國家一般都建立有資訊安全管理機構。我國的資訊安全管理機構有兩種模式:一是儘快建立專門的資訊安全管理機構;二是在現有的安全部門下設資訊安全管理分支機構,成立專門的網路資訊活動公證、監察、執法機關和特別法庭。應加強制度化管理,建立和執行網路準入制度,完善聯網登記和聯網電腦管理制度,建立網路資訊標準化管理制度等。對損害資訊安全和在資訊安全管理中有較大過失者,要給予相應的行政處分。3.法律措施。我國資訊安全立法的重點是:(1)進一步完善智慧財産權法,尤其是要對電腦軟體、電子出版物、多媒體資訊、數據庫的智慧財産權保護作出具體而合理的法律規定;(2)制定網路法,對網路中電腦硬體與軟體的保護、網上資訊的保護、用戶數據的保護、利用網路傳播有害資訊的處罰等作出相應規定;(3)制定一些其他的專門法律,如電腦犯罪法、反病毒法、電子商務法等。4.技術措施。政府應加

    大對資訊安全技術開發的投入,鼓勵和支援各級各類資訊服務機構對資訊系統和網路採用防病毒技術和防火牆技術,對保密資訊採用加密技術和安全認證技術。5.倫理措施。一方面,要加強網路主體的道德修養;另一方面,要制定和恪守網路道德規範。

     三、調整和優化資訊服務業結構

    首先,應處理好新興資訊服務行業與傳統資訊服務行業的關係。以現代資訊技術為直接支撐的電子資訊服務業誕生後,發展速度很快,前景可觀。新興的電子資訊服務業固然重要,但在我國資訊化水準還不高、經濟發展水準有限、國民科學文化素質和資訊素質都不高的前提下,應兩者並重,齊頭髮展。在傳統資訊服務行業的發展過程中,應重視技術改造、職能延伸和服務範圍拓展。其次,應處理好資訊企業與資訊機構改革之間的關係。不能讓所有資訊機構都企業化,應形成資訊服務業企業化與公益性並存的合理格局。在發展我國資訊服務業時,應該根據資訊服務的性質合理制定資訊機構改革方案,對不能企業化的資訊機構應強化其職能,允許在一定範圍內開展有償服務;而對需要實行企業化的資訊機構則應該按照國家“穩住一頭,放開一片”的方針大膽改革。要加強同行業資訊服務企業之間的聯繫,走集團化發展的道路。組建資訊服務集團可以採取股份制、契約式或行政劃分的方式。資訊服務集團的組織形式可以由資訊服務母公司、子公司、關聯公司三個層次組成。在運作方式上,以母公司作為投資中心、以集團下屬二級資訊服務企業作為利潤中心、以進行資訊生産經營的具體資訊部門作為成本中心,進行三級管理。

    

    《光明日報》 2001年11月20日


央視CNN簽署協議資訊互用
江澤民:高度重視大力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資訊化
僑鄉泉州打造電子資訊産業“旗艦”
未來五年資訊産業將翻番
國土資源數字化將帶來什麼?
城市數字化面臨兩大“瓶頸”
中國電信博物館開館
中國警惕“資訊割據”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