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濟動態
財經資訊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地方通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理解農民、認識農民、提高農民
——上海交通大學顧海英教授談“三個代表”與農民問題

徐衝

    ●雖然我們的耕地佔世界7%而養活的人口占全球21%,可也是以世界上35%的農民,為世界10%的非農民提供食物

    ●農業是弱質産業,增加農民收入是政府在市場化、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中必須解決的重大問題

    ●傳統農民越少,代表先進生産力的從事各種産業特別是非農産業的新型農民越多,農民問題就越容易解決

    中國最大的問題,就是農民問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

    記者:作為長期研究農民問題的專家,您是如何把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推動農村進步聯繫起來的?

    顧海英:貫徹“三個代表”要求,就必須高度關注中國農民問題。當代中國農民,佔全國總人口的70%,世界總人口的15%,世界農業人口的35%。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在任何一個歷史時期,農民的規模和數量都無法與當代中國相比。中國農民的這種數量特徵,構成了中國社會最基本的國情之一,也是中國根本性的問題之一。

    中國農民的基本情況,直接或間接地決定了中國社會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特徵。中國要在21世紀實現工業化、現代化,龐大的農民隊伍不能不是這一奮鬥目標的重要發展動力。他們創造的物質財富將在工業化、現代化過程中舉足輕重,他們的精神狀態、思想情緒和社會行為也舉足輕重。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解決農民問題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武器。在貫徹“三個代表”要求時,必須做到理解農民、認識農民、提高農民。

    中國革命勝利、改革開放成功,與農民的巨大貢獻密切相關。理解農民、認識農民、提高農民,是貫徹“三個代表”的重要表徵

    記者:您能展開談談“理解農民、認識農民、提高農民”這一新穎話題嗎?

    顧海英:這是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

    先看“理解農民”。説到農民,一些人馬上想到“修地球”、“小農經濟”。要是理智地思考農民這種存在狀態的客觀必然性,就開始理解農民了。實際上,中國農民長期以來對推動社會進步、對中國工業和城市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當年,是走農村包圍城市之路才取得了革命的勝利,新中國成立之後很長時期,農産品低價與工業品高價的“剪刀差”政策,為工業發展提供了原始積累;改革開放以來,每次標誌性的改革都發軔于農村,再推向城市;今天,在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下,為了促進我國加入WTO,又是從農業談判打開缺口,簽訂《中美農業合作協議》,由此清除中國入世障礙的。

    中國的這種發展模式,符合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但這個一般規律同樣告訴我們,工業化到了一定程度,必須實現工業向農業的“反哺”,否則,工業、農業都不可能持續健康發展,城市和農村會同時面臨困難。我們在學習江澤民同志“七一”重要講話、貫徹“三個代表”要求時,各行各業各級黨政領導,都必須理解農民,懂得農民利益就是70%以上中國人的利益,從而在生存和發展的意義上真正關心農民。

    再説“認識農民”。中國農業生産力水準和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與社會總體階層相比相對較低;農民的生活水準在社會總福利分配中,相對有下降趨勢;農民內部仍然存在龐大的文盲、半文盲階層,存在驚人的剩餘勞動力階層;傳統的文化價值觀念仍然深深地支配和束縛著中國農民;小生産與大市場的矛盾,使農民建設市場經濟的主動性和能動性不能盡情發揮;傳統農業仍佔據主導地位,大部分農民仍沿襲幾千年的牛耕技術;農業總體生産水準落後。當我們自豪地向全世界宣稱:我們以世界上7%的耕地養活了世界21%人口的同時,也憂慮地看到:我們以世界上35%的農民,為世界上10%的非農民提供食物。

    貫徹“三個代表”要求,最終要“提高農民”。當代中國農民問題具有廣泛性、複雜性、艱巨性和深刻性,既涉及龐大的農民群體,又涉及政治、經濟、資源、環境、文化、教育、人口、衛生、農村、農業、城市等多方面,而且與社會其他問題交織在一起相互影響,互為因果,直接導致解決中國農民問題的艱巨性。但是,不管農民問題如何千頭萬緒,根子在一個“利”字。在提高農民時,必須始終以中國最廣大農民的根本利益作為落腳點和出發點。社會主義生産關係是人類歷史上迄今為止最先進的生産關係,但與農民所聯繫的生産技術卻是落後的。我們必須緊緊抓住這個矛盾,從農民利益出發,採取措施,提高農民的素質和激情,重新喚起農民沖天的熱情和幹勁,重新激起農民埋藏在內心深處的、世代積累下來的巨大潛能,再造21世紀的中國新文明史。

    提高農民,要從利益關係調整入手,在各行各業和各級黨委、政府支援、重視下,逐漸提高農民素質,培養農民內在的自我發展、自我超越能力

    記者:理解農民、認識農民的目的,還在於提高農民,這是問題的關鍵。如何提高農民呢?

    顧海英:首先,要調整各部門各行業之間的利益關係,使農民保持合理的收益水準,獲得社會平均利潤或以上的利潤,以強化農業的自我積累機制。“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為這一目標的實現提供了政治上的保證,關鍵是貫徹落實。

    其次,建立農業支援保護體系。農業是弱質産業,保護農民利益,增加農民福利是政府在市場化、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中必須解決的主要問題,也是世界農業發展的歷史經驗。

    第三,重視農民工作。每當新年伊始,黨中央、國務院總是首先部署農村穩定和農業發展問題。黨中央的決策在領導農民奔小康的道路上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地方的一些領導,在具體落實黨中央農村、農業、農民工作政策時,常常把人和事分開對待。這些領導重視農業、農村工作,然而在農業、農村工作中卻沒有農民的地位。農村、農業問題,説到底就是農民問題。如果只從經濟的角度看農業,就有可能變成只是從農民身上索取;原本是為農業經濟發展和農村社會進步而做的農村工作,就有可能變成如何粉飾自己的政績而掩蓋矛盾,誇大功勞。因此,貫徹“三個代表”要求,就要以人為本,重視農民工作,把農村、農業工作落到真正保護農民利益上。

    第四,提高農民的素質。現在,農民內部群體也很複雜,既有辛勤耕作的傳統農民,也有西裝革履的現代工商業農民,有“打工”農民、“農業工人”,更有代表先進生産力的農業管理和技術人員。傳統農民越少,代表先進生産力的從事各種産業特別是非農産業的新型農民越多,農民問題就越容易解決。

    我們確信,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導下,21世紀中國農民的前途將無限光明。

    

    《人民日報 . 華東新聞》 (2001年10月18日第三版)

相關新聞

王慶祥:我就是個農民

農民增收 三大因素

中國農民開始“包圍”城市

為農業注入新鮮血液

江蘇"戶改"見成效 334萬農民成市民

安徽將為農民減稅3億元

山東廢止1352份涉及農民負擔的文件

平等:一個並不輕鬆的話題

戶籍制度改革將改善農民生活水準

切實幫助農民解決問題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