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民:印度如何治理失業

印度是一個人口大國,又是一個二元經濟色彩濃厚的典型發展中國家,10.26億總人口中的7.41億生活在農村,城市化率只有27.8%,面臨沉重的工業化、城市化和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的歷史任務。那麼,印度是如何治理失業的呢?

通過加快經濟增長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1991年以來,印度政府開始著手廣泛的經濟改革,推動經濟加速增長。從1950年到1980的30年,所謂的“印度增長率”年均只有3.6%;整個1980年代的增長率為5.6%;經濟改革以來的10年,印度的經濟增長率已上升到年均6.3%;2003年第四季度更是飆升到10.4%。

印度人最引以為豪的是以軟體業為代表的服務業迅猛發展。 多年來,印度的軟體業發展速度驚人。1990年代以來,軟體業的年增長率高達50%以上,産值從1990年代初的1.75美元迅速增加到1999—2000年的57億美元,出口達40億美元。2000—2001年度,軟體業的産值又增加到86億美元,出口63億美元。目前,印度業已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軟體出口國,軟體業也已成為印度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印度還雄心勃勃地計劃,2008年的資訊産業指標為1400億美元,其中的軟體業産值是870億美元。到那時,印度軟體業的産值將從現在佔GDP的比重不到2%上升到7.5%,軟體業出口將佔全印度出口的35%,可吸納220萬人就業。不僅如此,軟體業還有力地促進了因特網/電子郵件辦公室、數據輸入和處理服務、軟體相容及其相關業務等服務業在印度的快速發展,新的部門、職業和就業崗位也被大量創造出來。由於僱員收入低、産品和服務品質高、又是英語國家,印度在軟體和相關服務貿易的競爭中佔有明顯優勢。在近年興起的發達國家服務外包浪潮中,印度跨國界外包加工業務在全球定制軟體市場的地位舉足輕重;而歐美國家的公司和一些國際組織將電話客戶服務等業務紛紛轉移至印度,也使印度贏得了“世界辦公室”的美譽。由於軟體業和相關服務業都不是資本密集産業而是勞動密集産業,其迅速發展在這些領域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在這場重構世界勞動分工格局的“數字革命”中,印度是能贏得快速經濟增長和越來越多就業機會的少有的發展中國家。儘管不如軟體業那麼引人注目,印度的製造業、農業、核能工業、空間技術等産業,實際上也都取得了很大的進步。

城市化與印度的農村就業問題

目前的印度處於城市化進程的加速階段,城市化率為27.8%,在未來的30年其城市化率將提高到50%。儘管印度城鄉人口的自由流動不受限制,並且受到法律保護,但城市化的速度非常緩慢。究其原因,首先是印度城市的就業機會增加過慢,沒有對農村的剩餘勞動力産生足夠的“拉力”。印度1998年在農業就業的人數為2.35億,至少四分之一的農業勞動力過剩,對農村過剩勞動力轉移有較強的“推力”。但是,印度城市創造就業的能力有限,本身並不缺少勞動力,農村剩餘勞動力所能填補的只能是城市人不願從事的又臟又累的苦差事,城市對農村剩餘勞動力向內的“拉力”明顯不足。其次,相當長的時期裏佔頗大比例的由婚姻遷移和隨家遷移等非經濟因素所導致的城鄉人口流動重要性下降。最後也是最根本的因素是印度的人口基數大、人口增長快,並且農村人口的自然增長率遠高於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長率。由於城市的正規部門增加的就業機會有限,並且農村轉移來的勞動力幾乎不可能得到這些就業崗位,不斷增加的城市人口只能越來越多在收入微薄的非正規經濟部門就業,因此城市非正規經濟部門就業比例高成為印度的一大特色。此外,印度政府自1970年代以來還採取許多舉措擴大就業和消除貧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改善勞動力供給的數量和品質

印度2001年人口普查的初步統計結果顯示,截止2001年3月1日零時,印度人口總數為10.26億,佔世界總人口的16.7%。另據印度全國人口政策2000年報告説,按照目前印度每年增加人口1550萬的速度,到2045年印度將超過中國成為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印度勞動力供給嚴重過剩,就是主要因為人口規模過大、增長過快。因此,要控制勞動力供給數量的過快增長,首要問題是必須通過實行嚴格的計劃生育政策遏止人口膨脹趨勢。實際上,印度早在1970年代就制定了比較系統的計劃生育政策,是世界上最早推廣計劃生育的國家,並取得了一定效果。印度的出生率已從1961—1970年的平均41.2‰下降到現在的21.34%,人口年增長率也已從1980年代的3%以上急劇下降到了2%以下。但印度人口急速膨脹的趨勢並沒有得到有效遏制。

印度非常重視教育、培訓和就業服務在提高勞動力的品質和就業能力中的重要作用。早在1950年代,印度首任總理賈瓦哈拉爾·尼赫魯就將科技和教育列為首要任務。1958年印度國會通過了“科學政策決議案”,在這一政策的指導下,印度建立了一大批大專院校。印度尤其重視數學和科技技能在教育中的作用,擁有數百所實力不俗的工程院校,如今名聞遐邇的印度科技學院就是由當年從各個大學挑選的精英組建而成的,這些院校培養了一大批品質非常高的學生。正是印度擁有這樣一批非常便宜的知識密集型勞動力,成就了印度的軟體産業。印度政府還非常重視對勞動力的培訓工作。以電腦軟體開發的技術培訓為例,印度政府對26所高等院校的電腦教育培訓計劃提供了資金支援,確定將有條件的培訓機構轉為高級軟體培訓中心,建立了幾十個軟體技術園區,在資訊及相關産業創造了90萬個就業崗位。針對農村青年的技能培訓,印度政府實施了“農村青年自營就業培訓計劃”和“農村綜合發展計劃”,1992—1997年接受培訓的農村青年半數實現了自營就業。而印度女企業家協會實施的“促進婦女自我創業計劃”,也為1萬多名婦女提供了創業諮詢和培訓。

為失業構築“安全網”

印度的社會保障體系主要包括公共分配系統、社會保險和一些專門針對農業工人的保障性措施三方面內容。(1)印度的公共分配系統,也就是遍佈印度城鄉的平價商店。低收入居民可持政府發放的購物卡在公共這裡購買小麥、大米、白糖、食用油、布匹、煤炭和煤油等生活必需品,每年由政府給予財政補貼。(2)印度在疾病、事故和養老等方面有社會保險,受益者主要是國家僱員和20人以上工廠的工人,不包括小企業的工人和農業工人。自1995年8月15日起,印度還實施了“全社會救助計劃”,向65歲以上低收入的老人、主要贍養人去世的家庭和特困懷孕婦女(截止到兩胎)分別提供國家養老金、國家家庭撫恤金和國家孕産婦補助金。(3)印度針對農業工人的保障性措施主要有:規定農業工人的最低工資的《最低工資法》,保護佃農和勞動者利益的《租佃法》,鼓勵建立向農閒季節的農業工人提供就業的農業合作社組織,等等。(李保民)

學習時報 2004年10月11日


李保民:國有資産流動進入快車道
李保民:産權交易應謹慎
李保民:國資管理機構輪廓初現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