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經濟圈歌舞昇平不正常

一席針砭時弊指名道姓的批評後,受到公眾熱烈支援和聲援的同時,孤軍奮戰的郎鹹平遭遇了一些經濟界名人前所未有的冷漠———

顧雛軍説,要用包括法律在內的手段來對付他;張瑞敏不回答他;李東生説,郎鹹平是誰?有經濟學家則説:要善待為社會做貢獻的企業家。而更多經濟界同行,沉默。

表面上看,郎鹹平的批評得罪了幾個具體的人。實際上,他可能得罪的是一個群體,以及群體背後的“潛規則”。

在這個“潛規則”中,有些經濟學家眼中少有公共利益,多是資本利益。《瞭望東方週刊》曾對“經濟學家與資本關係”進行過調查,把近年來一些著名經濟學家與資本關係列了一個表,經濟學家、任職企業、曾或現任職務、職務年薪,利益關係一目了然:

一位著名經濟學家擔任著9家上市公司的顧問或獨立董事,一位經濟學家身兼15家公司的企業顧問,享受著每家公司3萬元~20萬元不等的職務年薪。這些人多在各級政府諮詢部門中身居要職,其言論對高層的決策可能或多或少地産生著影響。

在有的所謂主流經濟學家的帶頭下,越來越多的人投入到資本的懷抱中,拿他們的錢,為他們論證,為他們研究,替他們代言。

如此利益關聯中,有的經濟學家的研究和表達便染上“資本”利益的色彩,經濟圈內部分人有這樣的默契:在幕後老闆的利益面前,誰也不比誰更高尚,道德批評上大家井水不犯河水。如此便有了“潛規則”的第二個層次:部分經濟學家多言利,而少言道德和良心。

這樣的直接後果就是:經濟圈的學術自由和學者的自由表達的萎縮———這是“潛規則”的第三個層次。試想一下,當為資本利益代言成為一種具有霸權性質的話語時,哪還會有其他聲音的表達空間,哪還會有學術自由的環境,黨同伐異的主流壓力自然會不斷同化頑固的異議者,更多人逐漸被塑造成庸俗的經濟學人格:為稻粱謀。

正是在這個潛規則的維護下,資本、權力、經濟學家的合作,可能形成一個既得利益者的超穩定結構,形成分食改革利益的同盟,無權、無錢、無話語權的平頭百姓被排斥在分利之外。

正是在這個潛規則下,當相對身處圈外的香港中文大學教授郎鹹平未按“常理”出牌時,他觸動了潛規則的神經,觸動了那個潛藏于背後的超穩定結構。

於是,郎鹹平的學術自由和自由表達被塗抹上了“惡意攻擊”和“炒作出名”的污跡。有人説他是“妖魔化、醜化整個中國企業家隊伍”;他的道德和良知被解讀為“別有用心”。有人指責説,他的行為“滋生市場的恐慌氣氛,造成投資者的緊張,從而引發股價的大幅波動”。

這種批評的背後,是怕亂,怕“超穩定結構”被打破,怕既有的利益分配格局被打破而招致自身的利益受損———這也是經濟圈內的歌舞昇平與一團和氣派想竭力維護的。而這是不正常的。

從社會公平和改革利益的分享來看,一個既得利益者“超穩定結構”的存在是改革的阻力。要破除這個結構,作為“社會良心”的知識分子有必要堅守良知的底線,堅守不媚資本的學術自由,從理論研究上為公眾利益吶喊。 (曹林)

中國青年報 2004年9月2日


郎鹹平:不要對民企抱有幻想圖
李佐軍:真正的企業家應笑迎郎鹹平
北京晨報:顧雛軍郎鹹平公案反思 經濟學界為何集體失語?
《中國青年報》:郎鹹平的質疑與瓜分“大飯鍋”
《北京青年報》:跳出郎鹹平與顧雛軍之爭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