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偉:我國經濟進入新的上升期

    當前我國經濟增長正處於短週期波動的擴張期、中週期波動的復蘇期和中長週期波動的谷底。我國經濟已進入了新一輪的快速增長期,而且短期內不會出現大幅度波動現象,為此仍應採取中性宏觀經濟政策

    (一)當前我國經濟增長正處於短週期波動的擴張期。

    短週期體現的是經濟運作短期波動的內在規律。按波峰至波峰計算,從1953到1992年,我國GDP增長大約有9個波長各不相同的短週期,平均波長在4.3年。受1993年至1996年緊縮性宏觀調控政策和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1992年以後經濟運作短週期波動的路徑發生改變,GDP增長率連續7年持續下滑,到1999年下跌為7.1%,遠超過一般短週期2年左右的收縮期和衰退期。按照對數回歸分析方法計算,得到1953年至2002年GDP年度增長率的發展趨勢值。以此趨勢值作為有效産出潛在增長率的近似值和GDP短週期波動的中值進行分析,1998年7.8%的GDP年度增長率下降到當年8.5%的有效産出潛在增長率以下,已進入GDP短週期波動的衰退期;1999年達到短週期波動的谷底。2000年GDP增長恢復上升並進入復蘇期,但受世界經濟衰退的衝擊,2001年我國GDP增長率再次下降,並形成本輪週期波動新的谷底。2002年8%的GDP增速仍低於當年8.6%的有效産出潛在增長率,説明GDP增長率雖然恢復上升,但仍處於復蘇階段。2003年第一季度GDP增速達到9.9%,超過8.6%的有效産出潛在增長率,説明從2003年第一季度開始,我國GDP增長正在從短週期波動的復蘇階段向擴張階段轉化;只要沒有大的意外衝擊,2003年應是我國GDP增長短週期波動的擴張期。

    (二)2003年是我國經濟增長中週期波動的復蘇期。

    按GDP增長的短週期平均波長對年度GDP增長率進行4年幾何移動平均,濾去GDP增長的短週期波動因素,得到GDP增長的中週期波動曲線和有效産出的中期潛在增長率。按波峰至波峰計算,從1959年到2002年,GDP增長大約有5.5個中週期,平均波長7.8年;按波谷至波谷計算,從1957年到2001年GDP增長共有6個完整的中週期,平均波長7.3年。最近週期的波峰為1995年,以有效産出中期潛在增長率作為GDP中週期波動的中值進行比較分析,1996年到1998年的GDP中期增長率雖然不斷下降,但高於有效産出中期潛在增長率,屬於新一輪中週期波動的收縮期;1998年以後GDP的中期增長率繼續下降、且低於有效産出的中期潛在增長率,到2001年達到1995年至2002年期間的最低值,因此,1999年至2000年屬於新一輪GDP中週期波動的衰退期,2001年為谷底。2002年GDP中期增長率恢復上升,達到7.6%,但仍較大幅度低於2002年8.8%的有效産出中期潛在增長率,屬於中週期波動從谷底向復蘇階段轉化或復蘇階段的前期。2003年第一季度GDP增速有較大幅度提高,但換算為中期增長率後只有8.3%,仍低於有效産出8.8%的中期潛在增長率;且按中週期波動平均波長8年計算,經濟增長中週期波動的復蘇期約為2年,因此,2003年仍應是我國GDP增長中週期波動的復蘇期。

    (三)目前我國GDP增長正處於中長週期波動的谷底,即將進入復蘇期。

    按GDP增長中週期平均波長對年度GDP增長率進行7年幾何移動平均後,得到GDP增長的中長週期波動曲線和有效産出的中長期潛在增長率。按波谷至波谷計算,從1963年到1991年有2個完整的GDP中長週期,波長均為14年。1991年以後進入新一輪中長週期的復蘇期和擴張期,到1997年達到波峰,1998年以後進入收縮期和衰退期。鋻於2000年GDP的中長期增長率為9.18%,正好等於2000年有效産出的中長期潛在增長率。因此,我們斷定1998年至2000年屬於新一輪GDP中長週期波動的收縮期,2001年至2002年屬於衰退期。按中長週期波長14年估算,GDP增長中長週期波動的衰退期應持續3.5年左右,且2003年第一季度GDP增速換算為中長期增長率只有8.12%,僅略高於2002年8.08%的中長期增長率,仍較大幅度低於9.2%的有效産出中長期潛在增長速度,因此,我們認為2003年應是我國GDP增長中長週期波動的谷底,2004年將進入GDP增長中長週期波動的復蘇期。

    (四)短期內我國經濟增長不會大幅度波動,對此應採取中性宏觀調控政策。

    綜上所述,我國經濟已進入新的快速增長期,但短期內出現經濟過熱或增速大幅度下降的可能性很小,主要理由是:(1)存貨投資在2003年進入擴張期後,將於2004年轉入收縮期,會對短期經濟增長的上升勢頭産生抑製作用。即隨著存貨水準的不斷提高,如果庫存水準過高,將迫使企業根據合理庫存的要求而減緩擴張性生産活動。(2)固定資産投資在2003年會快速增長,但出現全面投資過熱的可能性較小,主要是當前我國經濟體制已基本市場化,企業的投資行為受市場需求和硬預算約束的限制,不會出現20世紀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初期那種盲目的過度投資現象。(3)經濟過熱現象往往出現在經濟加速增長時期,而工業化過程中經濟的加速增長主要是由産業結構的快速提升引致的。從産業結構升級自身的變化規律看,經過近幾年的産業結構調整,産業結構升級幅度剛剛出現增大趨勢,不會出現由産業結構升級加快引致的經濟加速增長現象。(4)突發的非典疫情會對短期經濟增長産生較大衝擊,但不會導致經濟增長深度下滑,也不足以改變經濟運作的擴張性發展趨勢。目前我國經濟正處於上升期,對短期衝擊的抵禦能力較強。非典疫情對經濟增長形成的衝擊只是局部的和短期的,受衝擊較大的行業主要是第三産業中的社會服務業和交通運輸業。

    總之,從經濟運作的週期性特徵看,我國經濟在未來8年之內將保持持續快速增長態勢。即使受到非典的短期衝擊,2003年我國經濟仍將快速增長,不會出現大幅度波動現象。因此,短期內可以因應現實需要適度擴大財政支出,應對非典對短期經濟增長産生的負面影響。但從中長期經濟增長的角度看,宏觀調控政策應以中性調控政策為主,既不能因經濟增速提高而採取收縮性財政政策或貨幣政策,也不能過高估計非典疫情的負面影響,而採取過度的擴張性財政政策,防止擴張性政策的滯後作用引發未來經濟過熱。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 李建偉)

    

    經濟日報 2003年6月30日


李魯陽:當前經濟發展中的主要問題和困難及其成因
高輝清:注意經濟短板 全年GDP預計可增8.3%
彭繼民:五大舉措推動經濟結構調整
劉世錦:正確看待和解決增長中的問題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