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報:人民幣升值?不!

    近來,美、日等國的一些媒體,把矛頭指向中國巨大的貿易順差和高達3000 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提出由於人民幣匯率被低估,中國正通過出口向國際輸出通貨緊縮,阻礙了世界經濟的復蘇。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最近發佈的一份報告中指出,由於各國通貨膨脹的差異和人民幣盯住美元的匯率政策,去年,人民幣對美元、歐元和日元的實際匯率分別下降了2.8%、16.5%和5.2%;對其他主要貿易夥伴國貨幣的平均匯率下浮了6%左右。正如前財政部長項懷誠離任前夕所説:人民幣已經明顯感到了升值壓力。

    升值代價

    人民幣升值究竟意味著什麼?人民幣地位的提高,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中地位的提升,中國老百姓手中的財富更加值錢,還有中國外債壓力的減輕和購買力的增強……所有這些,可能都不足以抵消人民幣升值給中國經濟帶來的壓力。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歐元之父”蒙代爾前不久在北京説:中國政府如不能頂住人民幣的升值壓力,説不定會重蹈日本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覆轍。1985 年,在多年美日貿易磨擦的壓力下,日本簽署了一份升值日元匯率的《廣場協議》。之後,日本經濟一蹶不振整整十年。而人民幣一旦升值,中國産品在國際市場上的標價會提高,出口産品的價格競爭力會下降;中國從國外進口的産品價格會下跌,本國産業的生存空間會遭到擠壓;人民幣更值錢了,買東西更便宜了,通貨緊縮進一步加劇;外商來中國投資的利潤也會減少……凡此種種都會給目前較為喜人的中國經濟形勢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

    正因為此,儘管國際輿論的壓力頻頻傳來,中國政府穩定人民幣匯率的態度仍十分堅決,人行行長周小川、外管局局長郭樹清日前均明確表示:今年貨幣政策的目標之一是穩定人民幣匯率,人民幣匯率穩定有利於世界經濟的發展。

    真實意圖

    許多國內外學者的分析認為,人民幣的升值壓力其實只有一小部分來自於經濟層面,更大部分來自於政治領域。

    據了解,人民幣升值論的始作俑者是日本。日本人的理由是:20世紀90年代初,日本出口到美國的商品佔美國總進口額的18%,中國只佔3%,而現在中、日各佔11%,日本的份額還在繼續下滑,中國的份額還在上升。正是對人民幣匯率的低估造成了中國經濟多年來“一枝獨秀”的興旺態勢,因此,中國也最有責任為世界經濟的緊縮態勢“買單”。

    對於這種説法,不少中國學者認為,日本在很大程度上隱瞞了自己的增長實力。事實上,日本海外企業銷售額在2000 年就高達1.3 萬億美元,撇去其本土經濟不談,僅僅是這些企業的銷售和收益,幾乎就和中國 GDP 水準等量齊觀。日本在20世紀90年代的10年間,貿易順差高達10470 億美元,相當於中國內地和香港地區總和的13.5 倍。所謂中國通過低估了匯率的人民幣吞噬日本市場份額的説法,無論如何都説不通。而日本此時對人民幣升值問題煽風點火,其目的是遏止中國的發展步伐。

    頂住壓力

    2月22日,日本向西方七國首腦會議提交了一份反通貨緊縮的提案,要求七國聯手向中國政府施壓促人民幣升值,後因伊拉克戰事正緊,各國無暇顧及而流産。但人民幣升值之爭並沒有結束。

    目前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達1031 億美元,論升值壓力,人民幣兌美元的升值壓力最大。因此有專家認為,最終會不會産生一份類似于《廣場協議》的東西強行促人民幣升值,最大的決定權掌握在美國手上:一方面,中國産品讓美國消費者以更少的錢享受到了更好的消費品,中國近1000 億外匯儲備購買美國債券對美國金融市場也是一個巨大的支撐;另一方面,強勢美元政策是否還符合美國的利益,美國是否仍有實力以資本項下盈餘補充經常項下的赤字?有理由相信,美國正在仔細權衡這個問題,圍繞人民幣是否該升值的“口水戰”仍在進行之中。(劉芳)

    

    《解放日報》 2003年4月10日

    


陳淮談日本要求人民幣升值的真實意圖
厲無畏代表:現在人民幣升值完全沒有必要
壓迫人民幣升值陰謀流産 7國集團否決日本提案
金融時報:中國無需人民幣升值
外報關注我反駁人民幣升值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