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從收入比較看地區發展走勢

    2002年我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擴大內需、增加就業的措施,城鎮居民收入快速增長,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為7703元,比上年同期實際增長13.4%。從收入構成來看,除財産性收入略有下降外,工薪收入、經營性凈收入、轉移性收入等均呈增長趨勢。 

    地區居民收入差距呈現三大特徵

    國家統計局城調隊對全國31省(區、市)城鎮居民調查顯示,多數地區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上年有大幅增長。反映居民收入公平程度的基尼系數為0.32,與2001年基本持平,城鎮居民收入差距總體水準保持平穩,目前呈現以下四大區域走勢特徵:

    (1)東、中、西部收入差距縮小——

    2002年東、中、西部每人平均收入分別為9186元、6334元和6517元,三者之比為1.45:1:1.03,比上年的1.50:1:1.06明顯減小。

    (2)省、區、市間的收入差距縮小——調查表明,居民收入最高的與收入最低的省市每人平均收入之比,從2001年的2.45:1(上海:河南)下降到2002年的2.23:1(上海:貴州)。位居前五位省(市)的每人平均收入平均數與名列後五位省(區)的每人平均收入平均數之比從上年的2.03:1下降到1.92:1。

    (3)大中城市間的收入差距縮小——2002年35個大中城市的收入增長明顯,年每人平均收入為9422元,比全國平均水準高1719元。位居前五位城市的每人平均收入平均數與名列後五位城市的每人平均收入平均數之比從上年的2.37:1下降到2.19:1。

    前十位省區市居民收入高在何處

    分析左上表排名前十位的省(區、市)城鎮居民收入走高的原因,首先是政策性因素。表現在2001年國家兩次大幅提高機關事業單位和離退休人員工資的翹尾影響,及部分省(區、市)上年底實行雙薪,由原來的四項基礎工資這一范圍擴大為應發工資總額範圍,這部分收入有相當部分單位跨年度兌現,使國有職工收入大幅增長,此其一;其二是部分效益好的企業參照公務員加薪標準提高職工工資標準,使集體職工收入和其他職工收入亦大幅增長。另外部分地區加大了社會保障的力度,不同程度提高了最低工資標準和社會保障標準,也促進了居民的收入增加。

    其次是經濟形勢好于預期。城鎮居民收入排名前十位的省(區、市)均有相當部分企業效益改觀,加快了城鎮居民收入增長。從工薪收入、經營凈收入、財産性收入、轉移性收入這四大類收入構成看,拉動十省(區、市)收入增長的主要是工薪收入和轉移性收入。在工薪收入構成中,其他經濟類型單位職工和國有經濟類型單位職工收入最高,離退休就業者和國有職工收入增幅最大。收入中有69.2%來自工薪收入,25.6%來自轉移性收入,而在轉移性收入中,有76.8%是養老金或離退休金收入,養老金或離退休金是僅次於工薪收入的第二收入來源。

    值得注意的是,2002年雲南和廣西兩個西部省(區)躋身於收入排名前十位,表明這兩個地區在經濟發展加快的同時,特別注重提高居民收入水準。

    先看廣西,2002年全面實施富民興桂新跨越戰略,整體經濟形勢是“九五”以來最好的年份。2002年居民收入增長走高,一是由於受機關、事業單位增資政策的翹尾影響,同時部分市縣機關、事業單位逐步兌現了生活補貼和發放補貼。此外,部分企業實行改制後,調整和優化經濟結構,生産、經營明顯好轉,經濟效益回升,企業職工也增加了工資;二是離退休人員的收入明顯提高。2002年每人平均離退休金為1075.0元,同比增長39.7%,增幅居各項收入渠道之首;三是隨著各項優惠政策的出臺,廣開就業門路,鼓勵發展聯營、私營和個體經濟,為下崗、待業和失業人員提供了再就業機會,2002年城市居民每人平均經營凈收入354.6元,同比增長34.9%。

    再看雲南,儘管2002年GDP增長率排位並不靠前,但全省每人平均年收入突破萬元戶的比重,由上年的10%上升到20%。有20%的城鎮高收入居民家庭每人平均年可支配收入突破萬元達到14040.72元,比上年增長23.5%,高收入戶收入增長速度快於全省平均水準11.3個百分點。高收入家庭的就業人員構成是:國有經濟單位職工佔85.2%,比全省平均水準的73.1%高12.1個百分點,表明高收入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是國有經濟單位職工的工薪收入。

    調查表明,2002年雲南城鎮居民家庭每人平均工薪收入5446.87元,轉移性收入1893.72元,財産性收入70.85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2.8%、27.9%和1.5倍,工薪收入仍然是城鎮居民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居民收入增加的主要原因:一是部分地州市縣2000年和2001年公務員兩次調資均在2002年1—2月份兌現。部分地州市縣自2002年起,國家公務員才開始計發第十三個月的工資,致使工薪收入增長幅度較大,所佔比重上升;二是對部分國有破産倒閉企業的職工採取了“兩個確保”的措施,使這部分失業人員獲得的救濟收入增加;三是各級黨委、政府提高了離退休人員的離退休金和離休人員的補貼,使離退休金比上年增長28.7%。

    東西互動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當然,從左上表排名來看,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位居前十位的省(區、市)中有三個仍在全國平均線7703元以下。再看2001年,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位居前十位省(區、市)的GDP,是全國GDP總值的51%,前7個省(市)的GDP則佔全國GDP總值的近40%。這説明我國的地域差異還很大,經濟發展水準不平衡,東部地區收入水準遠遠高於其他地區。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從各個地區縱向比較來看,經濟發展速度都很快,但橫向比較,地區經濟發展水準差距仍有擴大趨勢。1997年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最高地區是最低地區的11.6倍,2002年則擴大到12.9倍。“十六大”報告確立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特別提出要加快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步伐,逐步扭轉地區差別擴大的趨勢,促進地區經濟協調發展。今後經濟工作必須牢牢把握東西互動,抓住機遇促進優勢互補,切實縮小地區收入差距,才能全面建設好小康社會。

    

    經濟日報 2003年3月26日

    


怎樣正確認識當前我國收入分配製度和收入差距
北京居民收入差距加大
張平:就業可縮小收入差距
厲以寧談縮小收入差距問題
中國居民行業、城鄉、地區收入差距不斷擴大
我國居民收入差距到底有多大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