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 可別僅是名字新

    新一屆政府,組建了一個新的機構,聽起來還有點“洋”,“接軌”的感覺也就油然而生……

    從新中國成立之初內外貿合一的貿易部,到1952年分出了對外貿易部,半個世紀後,我國的流通管理又重新回到了內外貿合一的體制中。在由中國商業學會組織的為新建商務部進言的政策研討會上,專家認為,新組建的商務部的主要職能應是調控市場,通過管理消除內外貿的行業界限,而不是注重微觀管理,抓具體審批權。

    注重職能轉變 實現內外貿合一

    ■十年一個輪迴,1983年,商業部、糧食部、全國供銷合作社合併成立商業部,1993年,商業部和物資部合併成立內貿部,2003年,成立商務部。

    ■新的商務部成立僅僅是一個開始,內外貿一體化能到什麼程度還有很多問題要解決。

    ■若干年後不再有內外貿之分,這個改革才是成功的。

    張庶平(中國商業聯合會常務副會長):十年一個輪迴。1983年,商業部、糧食部、全國供銷合作社合併成立商業部,1993年,商業部和物資部合併成立內貿部,2003年,成立商務部。

    我認為這次改革與前兩次有一個本質的區別,前兩次設立商業部也好,內貿部也好,重點在商品上。1983年的商業部設了很多司、局,基本上是按商品分類的,百貨局、副食品局等,後來的內貿部也一樣。

    這次機構改革把對商品的管理轉向了對服務的管理。服務是我國經濟發展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實現現代化,第三産業特別是服務業在GDP中的比重要大大增加,從現在的30%多提高到60%以上。服務業對就業的貢獻是最大的,比製造業、第一産業都要大得多。但是服務業的管理、服務業的發展對於我們還是一個新的課題。

    我們長期以來的計劃經濟習慣於管商品,如果這次成立的商務部還是按照老的路子抓商品,勢必這個改革是一個不成功的改革。因為這些重要的商品還是歸口在改革和發展委員會,像糖、糧、棉花。如果改革委管國內生産的,商務部管進口的,還是會扯皮打架。

    所以我對商務部的建議是:工作的重點從對物的管理轉到對服務的管理。

    另外一個值得關注的重點是內外貿的關係問題。只有若干年後不再有內外貿之分,這次改革才是成功的。商務部的重點不是加強內貿或外貿,而是兩者的結合。把內外貿的障礙、界限,通過幾年的管理抹平了,這次改革就成功了。在這方面需要借鑒一些國外的經驗。比如我們現在講信用體系,在外貿方面的信用體系建設在國際貿易中已經非常成熟了,聯合國有一套標準,把國外的經驗拿來建設我們國內流通中的信用體系,對我們整個市場秩序的規範都有莫大的好處。

    宋則(中國社科院財貿所商業研究室主任):從理論、體制、政策、主管機構、審批許可權、企業經營範圍等諸多方面加快我國內外貿一體化的進程,是加入世貿組織後最突出、最緊迫的問題。新的商務部成立對於內外貿一體化進程僅僅是一個開始,一體化能到什麼程度還要看一些問題如何解決。目前,有沒有進出口權就把企業分成了三六九等。新的商務部除了機構要理順以外,最主要的是審批許可權會不會放,放多少?

    加快流通業發展要明確流通産業政策,加快流通産業立法,制定流通産業規劃,優化流通産業結構,積極培育有競爭力的現代流通産業集團。要儘快解決給外商超國民待遇的問題,不能只下一個文件,要儘快立法。

    調控市場 用法律的名義

    ■流通領域現在沒有規則,外國大店願意在哪開就可以在哪開,這在世界上是奇聞。

    ■應首先制定法律,當務之急是制定《大賣場店址法》、《連鎖法》、《特許加盟法》。

    ■以後不能再通過商品進行調控,而是要通過法規進行調控。

    萬典武(中國商業政策研究會副會長):新成立的商務部要推進相關法制建設,抓遊戲規則,起草法規報人大審議,或者自己制定一些規則。

    流通領域現在沒有規則,以商業企業選址為例,外國大店願意在哪開就可以在哪開,這在世界上是奇聞。法國、德國都有很詳細的規則,而我們缺少《大店選址法》。

    我們還缺少《批發市場法》,現在批發市場非常混亂,所謂的批發市場就是以農貿市場的形式進行工業品的經營。

    特許加盟也應該有規矩,特許加盟是連鎖很重要的一個方面。

    《便利店條例》也亟須出臺。現在提倡社區經濟,各地就搞了一批便利店,結果與原來老店舖産生衝突,而且設置的位置也不一定合理。

    其他應該抓緊制定的法律法規還有《電子商務條例》、《酒業專賣條例》、《生豬屠宰條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條例》、《典當業條例》等。這都需要新的商務部來研究、起草。

    何濟海(中國商業聯合會會長):政府對流通的重視還不夠,要解決“親商”的問題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流通業用電、用水,包括用電話都比工業高出一倍。北京工業用電0.5元一度,商業用電0.98元一度。親商的觀念問題一定要先解決。

    現在大家反映存在著兩個不平等:一個是民族流通企業向外資企業要國民待遇;一個是民營企業向國企要國民待遇。應首先制定法律,當務之急是制定《大賣場店址法》、《連鎖法》、《特許加盟法》。

    新成立的商務部最主要的職能是調控市場,通過法律法規調控市場。國外經常的做法是,當外資企業處於有利的位置時,出臺一部法律支援一下內資企業,當外資企業競爭不過內資企業時,通過調查,再出臺一部法律,支援一下外資企業。來回調整。商務部成立以後不能再通過商品進行調控,而是要通過法規進行調控。

    丁俊發(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副會長):新成立的商務部的主要職能用一句話概括就是調控市場。如果還是注重細小的職能,注重微觀管理,那就失去了成立商務部的意義。

    商務部的重要職能還有整頓市場經濟秩序。市場秩序現在問題很多,像一個大壩,有很多洞,既然已經漏水,不補不行,但更重要的是標本兼治。與其出了問題去堵,不如想一些辦法治標。

    放權協會 做政府該做的事情

    ■不是政府該做的事,大量轉移到行業協會中去。

    ■建議中國商業聯合會、物流與採購協會等仲介組織劃歸到商務部。

    ■如果政府的力量過於強大,行業協會的生存空間就會萎縮,甚至消亡。

    丁俊發:建立商務部一定要實現政府職能轉變,該政府做的事,政府一定要做,不是政府該做的事,大量轉移到行業協會中去。不要出現政府部門一組建,很多權力政府部門就拿走了。要真正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

    這次改革,中國商業聯合會和物流採購協會,一股腦兒都到國資委去了,但是我們的業務卻與商務部密切相關。所以我們建議,中國商業聯合會也好,物流採購協會也好,將來到商務部去更合適一點。對於商務部來説,不管是內貿也好,外貿也好,它下面也有一個依託。這樣有利於整個流通事業的發展。

    萬典武:發揮商業行業協會的作用,組建的商務部要把“該管的堅決管好,不該管的堅決不管”放在實處,應當迅速制定《商會法》、《行業協會條例》及有關實施細則,依法辦會。“裁判”和“球隊”應分開,個體勞協同工商管理局脫鉤。商業從業者應參加商業協會。在資金、店主、營業人員、商店規模、店址選擇等方面提出“準入”的指導性意見。行業協會應把從業者全員終生培訓作為經常任務,提高5000萬人的全員素質。

    張庶平:如果政府的力量過於強大,那麼行業協會的生存空間就會萎縮,甚至消亡。老的商業部、內貿部存在時,中國商業聯合會的活動空間很小。成立經貿委後,商業聯合會等力量得到了加強。

    此次人代會上宣佈的商務部的職能大都是1993年內貿部成立時職能的翻版,嚴格地講,很多職能都是應該由協會來完成的。這樣不利於創造一個寬鬆的市場環境。

    我不贊成有一個強大商業主管部門。從國外情況來看,包括美國的商務部,包括日本的通商産業省,都不是我們意義上的商務部。美國的商務部實際上等於我們的質檢局、工商局、藥品監督局的組合。流通、開不開店,不是聯邦政府的事情。

    歐洲、日本有專門的流通管理機構,是因為他們國土很小,對國土資源的佔用、對勞工的保護、對就業比較關注。而我們同美國的情況更為相似。

    代表國家 提高國際競爭力

    ■商務部成立之後一個最主要的職能應該是提高我們國家的國際競爭力。

    ■商務部成立以後應該傚法美國的商務部或者南韓的商工部,在自由貿易方面採取措施。

    李金軒(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教授):商務部成立之後一個最主要的職能應該是提高我們國家的國際競爭力。商務部應該是站在國家的角度,站在世界的角度,站在全球化的角度,不是簡單地管理國內,是代表國家面向世界的。這將是它最核心的工作內容。

    而實現這個核心,有四句話:一是調查研究,對國內情況調查研究;二,草擬法律,提出法律條文的草案;三,提供資訊,向企業提供各種資訊;四,加強服務。這是提高國際競爭力的四項方法。

    我不同意商務部的主要職能是調控市場。因為從商業企業反映的情況看,企業中存在著嚴重的“戀母情節”,就是“沒有媽的孩子急找娘”。多少年沒人管,現在急於找個“媽媽”。儘管都在談商務部不是通過商品來管理,而是通過服務,通過政策,但實際一説調控市場就是站在商品的角度來談的,其實調控市場是金融、是貨幣,這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只有它們才能調控市場。而商務部沒有這個職能。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後,按照全球觀念來看,新成立的商務部應該面向市場經濟,把國家打入世界。

    在內外貿合管的情況下,最慎重處理的是自由貿易問題。人們在政策層面談自由貿易時,它是指出口的自由貿易,決不是進口的自由貿易。而我們沒有把出口自由貿易和進口自由貿易加以分開。

    美國這樣一個高唱自由貿易的國家基本沒有實行過自由貿易。在商品進口上,它壁壘森嚴,是嚴格的貿易保護主義。1974年的《貿易法》,1979年的《貿易協定法》,其中包含的301個條款是典型的帶有貿易保護主義的立法。對外國投資都進行嚴格的管理,委任商務部對外國投資企業經常性地公佈他們的活動,做資訊披露,保護國內企業和商品免受國外衝擊。

    南韓也是這樣,在進口方面限制得非常嚴,在鼓勵出口方面採取了各種措施。南韓的商工部有一個《出口振興法》。

    我認為商務部成立以後應該傚法美國的商務部或者南韓的商工部,在自由貿易方面採取措施。它是站在國家的角度面向世界,不僅是管理國內的商業。

    扶持中小企業 發展現代流通

    ■發展現代行銷方式是新組建的商務部的另一個任務。

    ■僅把連鎖、物流配送和電子商務作為現代企業的內容是不充分的。

    ■建議國家加強對中小型商業企業在財政、稅收、金融方面的扶持力度。現在有誤區,認為搞現代化就是搞大店。

    萬典武:發展現代行銷方式是新組建的商務部的另一個任務,現代行銷方式也就是商品流通的現代化。一是國有控股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完善,國有商業口大部分都是好企業,但他們的治理結構也很不完善。我贊成職工持股,事實證明行之有效。僅把連鎖、物流配送和電子商務作為現代企業的內容是不充分的。

    另一方面要加快國有經濟從中小商業企業與餐飲服務業中退出的步伐。建議依託現代大型商業企業集團,改造提升傳統流通業,推進物流配送、代理制、連鎖經營等方式。對發展連鎖經營等現代行銷方式,要給予貼息貸款、稅率優惠等政策扶持。

    建議國家加強對中小型商業企業在財政、稅收、金融方面的扶持力度。

    商業是我國經營單位最多的一個行業,全國商業從業人員有5000萬,但經營單位有1000萬以上,具有細小化、分散化、服務型、被動性的特點,它的管理相應就有特殊形式。同時它是除製造業外提供就業機會最多的行業,而且提供的都是最新就業機會。上海商業每年提供新就業崗位20萬至30萬,餐飲行業全國每年提供就業機會160萬個。

    並不是大型賣場提供就業機會,恰恰是小型零售企業提供了眾多的就業機會。現在很多人講建一個沃爾瑪增加多少就業,這實際上不對,是增加了多少失業,因為沃爾瑪實現一個億的銷售額200人就夠了,同樣一個億的銷售額由夫妻店來實現,需要500—1000家。比如日本,3個人以下的店佔到全國店舖總數的90%以上,佔到從業人員的80%以上。

    所以世界各國都有保護中小企業法,從選址和營業時間上對大賣場加以限制,有的地區不許大賣場設點,有的要求必須幾點前關門,總之,為中小企業提供保護。目前我們這些都沒有。現在有誤區,認為搞現代化就是搞大店。

    恰到好處 瘦才美

    有“小國務院”之稱的經貿委消失了,一個新的商務部出現了。

    新商務部將原外經貿部、國家經貿委和國家計委的部分職權囊括其中,但專家告誡:要警惕“大商務部模式”。

    有專家指出,新組建的商務部,應既不同於早些年管理國內貿易的商業部、內貿部,也應不同於外經貿部。雖然從名稱上看,它管理的範圍似乎相當於原來的部加在一起,但這個新部的權力應比它的任何一個前身都要小。因為行政理念已經變了,我們正在打造的不應再是一個“全能政府”,而應是一個“有限政府”。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政府機構每五年一改革,但每次改革各個機構都或多或少存在著攬權推人的情況。這次,行業協會的領導們又開始大聲疾呼權力的下放,真正發揮行業協會的職能。

    上次機構改革,中央政府部門從40個減到29個,人員減了近一半。據經濟學家張維迎的計算,如果把大部分管制取消,中國國民生産總值總量可躍升30%,腐敗將減少50%。一個高效的政府應該有所為,有所不為,“人員瘦身”是標,“職能瘦身”才是本。(方芳)

    

    北京現代商報 2003年3月25日


商務部首任部長呂福源談商務部的職責和工作重點
5次改革 商務部“首發陣容”初現
外貿不再是特權——從外經貿部到商務部
厲以寧:商務部為企業收復“外貿”的權利
馬宇:商務部主政新貿易時代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