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時報:中國如何邁進城市時代

    中共十六大報告明確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其中重要的一條是“城鎮人口的比重較大幅度提高”。有經濟學家指出,如果一年內國家的城市化率增加1個百分點,就可以把GDP拉動1—2個百分點。無論是主動挑戰還是被動迎戰,城市化的機遇和挑戰都無可避免地擺在了中國人的面前。

    城市化的目標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的研究報告認為,到2020年,中國每人平均GDP將達到2885美元。屆時,城市化水準可達58.7%。這意味著城市化率每年需提高1.5個百分點左右。

    細説起來,今後中國在擴大中小城市數量的同時,還要適當重視大城市數量擴大和功能提升。擴大城市數量包括大、中、小城市數量是中國城市化的主要任務。其中,大城市不僅勞動生産率較高,其資本生産率甚至基礎設施生産率也較高。所以發展大城市不僅是城市化本身的需要,也是實現經濟增長和生産率提高的需要。

    另外,要注重完善城市功能,形成合理的大、中、小城市體系。大城市必鬚髮揮其凝聚經濟的功能,以吸引投資、孵化新企業並刺激經濟增長。在專業化的中小城市中,應以發展商業為主,並根據具體市情適當發展工業。小城鎮應該具有吸納農村人口過剩人口、帶動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功能。值得注意的是,小城鎮不能“有城無市”,必須既有“城”,又有“市”。它的發展必須以産業發展為依託,其規模的擴張必須以經濟繁榮為前提。

    城市化的原則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的研究報告對加快城市化進程提出了政策建議:

    統一認識,明確戰略。雖然《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的建議》業已明確要“走出一條符合中國國情、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化道路”,但在優先發展大城市還是優先發展小城市方面依然存在著一定程度的認識上的分歧。如果這種分歧不解決,城市化戰略和城市規劃的制定和實施將受到嚴重影響。

    加強城市規劃,強化政府對城市化的指導。目前,中國不缺乏單個城鎮的城市總體規劃,但缺乏區域性的城鎮體系規劃,更缺乏全國性的城市體系規劃。“十五”時期,要對跨區域的和全國性的城市體系進行研究和規劃,而各地區則要根據這些規劃調整和完善現有規劃。

    從實際出發,建立符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保障體系。中國目前的社會保障體系覆蓋面窄,保障金少,已經不能適應城市化發展的需要。如不儘快建立符合國情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社會保障體系,中國的城市化發展將受到很大制約。

    完善農村土地制度,促進農民的非農轉移。隨著整個國家社會保障能力的提高,可考慮在一定條件下,實施土地使用權流轉制度;鼓勵離鄉進城農民將原承包的土地使用權有償轉讓,把土地轉讓金的部分或全部交與社會保障機構,以“土地”換“保障”。這既有利於穩定農民的非農轉移,又有利於推進農業規模經營。

    改革戶籍制度,建立全國統一的勞動力市場。儘管中國人口流動的限制逐步鬆動,但城鄉勞動力市場仍處於分割狀態。這種分割壓抑了農村勞動力的非農轉移。要創造條件,放開中小城鎮戶口制度,逐步消除勞動力轉移的制度障礙。

    建立城鎮建設投融資新機制,保障城市化的資金供給。財政資金是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的主要來源。在發達國家,國家財政無償投入一般都佔到各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的50%以上,但目前中國財政投入的比重僅佔35%,應在穩定現有水準的基礎上逐步提高。同時,僅靠財政投入還不夠,必須建立城鎮建設投融資新體制。如可考慮完善和規範城鎮土地批租制度,建立和完善城鎮土地出讓金用途分解機制;推行特許經營權制度,吸引外資、動員社會資金參與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等。

    

    中國經濟時報 2003年3月10日


厲有為委員:我國城鎮化建設值得關注的三個問題
朱樹豪委員:環境為本 就業優先 積極進行城鎮化運營
艾丕善委員:加快城鎮化進程 促進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
黃枝連:小城鎮化是農村建設小康的必由之路
王東委員:高品質規劃建設小城鎮 推進城鎮化進程
城鎮化:人口轉移與人力資本提升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