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增長對國際市場是好事情!

    “説中國輸出了通貨緊縮?那是望風捕影!”

    日本國際貿易促進協會理事長中田慶雄先生一針見血。1月20日下午,在北京飯店貴賓樓,第304次訪華的中田先生侃侃而談,他是日中友好和經貿交流合作的歷史見證人。

    “現在在日本有些企業界人士,還有經濟學家,把日本近年的經濟衰退、通貨緊縮歸結為中國。説什麼中國大批量生産,形成供過於求,引發了通貨緊縮,中國出口快速增長,拉動了發達國家的通貨緊縮。他們這是把中國當成了替罪羊。

    “的確,單純從供求關係上看,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程度越來越深,哪個國家經濟出現問題,都會影響到其他國家,這是難免的,而且是相互的。但最根本的原因還在於一個國家自己。就説日本吧。日本目前連年通貨緊縮的原因就是泡沫經濟的後遺症。在泡沫經濟的年代裏,日本放鬆了金融監管,使房地産和股票的價格上漲到天文數字一般,通貨膨脹很厲害,形成了大量的不良債權;現在要消化這些泡沫,解決呆賬壞賬,價格持續回落是很正常的。日本如果不加快經濟結構的調整,通貨緊縮還會持續下去。怎能把責任推到別人身上呢?日本從中國的進口額才佔日本GDP的2%左右,怎麼會造成全日本的通貨緊縮呢?另外,關於日本企業爭先恐後到中國投資建廠也是引起日本一些人議論的問題,這是國際經濟結構調整、全球産業轉移的必然,並不是誰對誰錯的事情。日本企業在海外生産的銷售額佔GDP的比重,遠沒有美國的比例高,怎麼美國人就沒有像有些日本人那樣整天議論什麼‘産業空心化’呢?日本應該走技術更高的開發的道路,如果守著傳統産業,日本經濟會有競爭力嗎?

    “中國的出口是增加了,不過,其中很大一部分産品是發達國家企業在中國投資建廠生産,再銷往國際市場的。這就不僅僅是中國的經濟行為了。其實,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對周邊國家和國際市場都是好事情。中國經濟穩定高速增長,對日本有利,對發達國家有利。因為不僅是中國自己發展了,而且中國的消費市場擴大了,進口就增加了;不僅是量的擴大,並且檔次也上升了。這就是輿論叫囂歸叫囂,加強與中國的經貿交流與合作,仍是日本産業界的主流的原因。

    “在日中兩國的共同努力下,2002年雙邊貿易額超過了1000億美元的大關。我們多年的願望實現了!這給日本企業多大的機遇呀!現在,日本在中國投資項目有2萬多個,有5萬日本人在中國生活,有幾十萬中國人在日資企業工作。新力、松下、東芝、日立等家電企業除了最尖端的技術外,都向中國轉移生産了,有的還在中國建立了研發中心;豐田、本田、日産、三菱等,所有的日本汽車企業都在中國建廠了。日本與中國的經貿交流與合作,如果説以前是援助色彩強一些的話,現在的確是互惠互利的關係了。怎麼能説是‘威脅’呢?其實,當一個國家經濟持續快速增長時,總能聽到一些‘威脅’的言論。當年日本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強國時,美國人就大談要‘敲打日本’;南韓經濟高速增長時,一些日本人也就坐不住了。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不僅為中國經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也給日本帶來了機遇。去年,日本對中國汽車整車出口急速增加,對中國的投資也在擴大。中國政府基本兌現了當初的承諾,不僅製造業,物流、零售、服務貿易領域都逐步開放,日本最大的保險公司日本生命就在中國投資人壽保險。當然,開放的步伐再快些就更好了。去年,日本企業在中國打贏了三個大官司,都是中國法院判決的,這在以前是根本不可想像的。中國的改革不是對世界有利嗎?

    “當然,經濟交流中也存在摩擦,如被人戲稱為‘雞毛蒜皮’的大蔥等,還有行動電話、日本企業的智慧財産權被假冒等,出現摩擦是正常的。希望有關方面進一步加大改革開放的步伐,完善法規,加大執法力度,保護外資的合法權益;大家要以長遠利益為重,出現的貿易摩擦要通過友好協商、協調來解決,更不要做損害感情的事,以助於增進兩國之間的相互信賴和擴大合作。

    “構築兩國世世代代友好關係,不僅要誠實,還要有知識,更要有膽識,要有果敢做出決斷的勇氣。就説我吧。我一生都在從事日中友好和經貿合作,這是我的信念,也是我的使命,我走遍了中國32個省區市,我也陪同中國的各種代表團走遍了日本的42個都道府縣。我經歷了那場給兩國人民都帶來巨大痛苦的戰爭,我1945年到中國時才14歲,跟我一起來的200多個十四五歲的日本孩子死了100多,都是戰爭結束前後凍死、餓死、病死的。我參加了中國的解放和建設,在工廠被選為勞動模範,當上車間副主任,被保送到中國人民大學讀書,又到復旦大學上學,直到27歲回日本,我的青春歲月是在中國度過的。在兩國建交以前最困難的時刻,面對右翼的威脅,我們日本國際貿易促進協會堅持與中國友好、同中國做買賣不動搖。

    “在中國生活了13年,回國從事兩國友好工作44年,在57年的人生歷程裏,304次訪問中國,再接再厲竭盡全力推動日中兩國之間、兩國人民之間的友好合作事業,做出應該做出的工作,這是我畢生的使命!”中田先生用“萬感交集”來形容…… (姜波)

    經濟日報 2003年1月22日


揭開“中國威脅論”的面紗 中國崛起是機遇不是威脅
胡鞍鋼:中國不是引發全球性通貨緊縮的禍根
史蒂芬羅奇:中國對世界是巨大機遇而非危險
羅奇:“中國輸出通貨緊縮”是斷章取義
中國向全球輸出通縮是言過其實的結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