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繼佐:提升小康社會的文化品質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不僅僅是一個經濟的概念,也不是單靠GDP來體現的,其中文化的內涵必須加以充分重視。文化特別是先進文化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一種極其重要的力量

    ●先進文化,就是要為新的時代建立新的社會價值體系與行為方式,並使之成為全體社會成員普遍認同的價值取向與行為準則,從而為新時代的到來提供源源不斷的強大動力

    ●到2020年前,中國仍將存在著農耕經濟、工業經濟、知識經濟等不同發展模式共存的局面。由此就會産生一定的利益衝突、發展取向衝突。先進文化就要善於整合,善於化解它們之間的矛盾,使它們互相溝通,相互協調,相互兼顧,形成優勢互補

    連日來,隨著黨的十六大精神的深入人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概念,已經擁有很高的知曉率。人們紛紛在充滿激情地傳播著這樣一個數字:到2020年,中國的GDP總量將比2000年翻兩番,每人平均GDP更是要突破3000美元的大關。按此目標,以後中國經濟的年增長率,將保持在7.18%的高水準。一時間,海內外投資者的信心指數高漲,沿海發達城市也大有更上一層樓之勢,一些企業更是明確地提出了衝擊世界五百強排行榜的宏偉目標。

    這些精神狀態,是很可貴的。當然,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人也已經認識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不僅僅是一個經濟的概念,也不是單靠GDP來體現的,其中文化的內涵必須加以充分重視。正如江澤民同志在十六大報告中所強調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當今世界,文化與經濟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這段精闢的論述,有助於我們深刻理解文化在國家發展戰略中的意義。這也是有歷史和海內外經驗教訓可借鑒的。如在清朝早期,當時中國的經濟在世界經濟規模中的比例相當可觀。但是由於封建文化的沒落與封閉,中國失去了科技創新能力,很快被歐美列強拉開了差距。而在海外,也有一些靠擁有石油、金礦、鑽石等天然資源暴富的國家,其經濟和生活水準也一度增長很快,但由於缺少文化的支撐,相當部分的民眾貪圖享受、社會風氣奢靡、政府不思進取,最後整個國家喪失了競爭力,國民經濟最終也垮了下來。這些教訓,實在是發人深省。

    我們現在正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也必須擯除單純經濟第一主義的觀點。我們必須豐富文化建設對於小康社會的貢獻。具體地説,這種貢獻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在時代轉換中代表時代前進的方向。在當今時代,文化特別是先進文化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一種極其重要的力量。21世紀前20年的中國,正經歷著從傳統農村經濟時代向工業經濟時代的歷史性變革,這一轉變尚未完成,向知識經濟時代的轉變又已經開始。這是生産方式與生活方式全方位的轉變。先進文化,就是要為新的時代建立新的社會價值體系與行為方式,並使之成為全體社會成員普遍認同的價值取向與行為準則,從而為新時代的到來提供源源不斷的強大動力。而這種強大的精神動力,還能夠促進人的素質的全面提高,使小康社會變成真正的學習型社會,從而為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其次,能夠對中華民族的凝聚力進行有效的整合。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一個民族,沒有振奮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中國,必須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作為文化建設極為重要的任務,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納入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今後的中國,仍然面對著國土遼闊、人口眾多的基本國情,而到2020年前,這段可預見的時間段內,中國仍將存在著農耕經濟、工業經濟、知識經濟等不同發展模式共存的局面。與此同時,社會發展資源的集聚過程中,市場的力量正發揮著越來越明顯的作用。由此可以預見,中國東、中、西部各個地區發展會出現不平衡狀態,城市與鄉村之間以及各行業發展之間也會出現不平衡。由此就會産生一定的利益衝突、發展取向衝突。先進文化就要善於整合,善於化解它們之間的矛盾,使它們互相溝通,相互協調,相互兼顧,形成優勢互補,為社會穩定與發展提供強大的凝聚力和社會協調能力,並使全體人民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

    第三,能夠增強群眾對中國共産黨領導先進文化的認同感。我們黨的理論、路線、綱領、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必須有利於人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是文化建設中人的信仰、靈魂方面的事情;必須有利於全民族科技、文化、思想、道德素質的明顯提升,這屬於文化建設的主要內容,也是文化建設的出發點和歸宿;必須大力發展先進文化,支援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後文化,堅決抵制腐朽文化,從而使小康時代的中國真正站在人類文明和科技發展的前沿。與此同時,我們還要加強黨的自身文化形象建設和黨領導、管理文化事業的水準與能力,以千姿百態、豐富多彩的文化産品供應來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以增強其對黨領導先進文化的認同。而這正是提升小康社會文化品質的核心內涵。

    (作者為上海社會科學院院長、《上海文化發展藍皮書》主編)

     《文匯報》 2002年11月25日


未來小康社會住宅的十大標準
陳東琪:從"總體小康"到"全面小康"
沈驥如:小康中國的全球意義
全面小康什麼樣
——訪國家統計局副局長賀鏗
陸學藝: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社會指標難於經濟指標
王夢奎、胡鞍鋼、厲以寧等著名經濟學家細説“小康社會”
曾培炎詮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定義
解讀“小康社會”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