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構想國資管理新模式  
祁和忠

    有跡象顯示,中國國有資産管理體制正在醞釀重大變革。9月5日至6日,在上海召開的“國有資本營運論壇”第二屆年會上,與會代表透露,“今年年內,中國國有資産管理體制改革可能出現重大突破。”經濟學家樊綱應邀出席論壇並作主題演講,系統闡述了他對未來新國資管理體制的設想。

    中國財政部和上海市政府領導,來自全國國有資本營運與管理戰線的24家省、直轄市、計劃單列市一級的國有資産經營公司的近70名領導和高層管理人員,以及樊綱、魏傑、華民等專家學者參加了論壇。

    9月5日下午,股份制專家劉紀鵬在接受記者電話採訪時表示,從“國有資本營運論壇”的本屆年會的議題來看,這次重要的會議將有力推動中國國企改革向正確的方向前進。

    三級管理模式

    與會代表表示,1998年10月國家國有資産管理局的組建,標誌著中國進行國有資産監管體制改革探索的開始。最近,中國國家經貿委、體改委有關部門領導正在就有關課題作調研。國家將國有資産管理體制改革作為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有代表分析認為,年內有望構建一個中央統一所有、中央與地方分級行使國有資産出資人權利的國資運營體系。

    9月5日上午,經濟學家樊綱談了自己對國資管理體制的設想。他説,首先要有一個明確的國有資産的代理人,即要成立一個“公共機構”去管理國有資産,這個機構是國有資産代理人,代表公共利益,確保國有資産的保值、增值。他認為,在目前體制下,在過渡時期,這一“公共機構”也許必須設在政府裏面,這樣有利於政府各部門間的協調,以及改制的進行。

    樊綱説,這個公共機構不僅要關心企業資産的運營,而且要關心私人物品與公眾物品供給的相互關係,如果公共物品供給短缺,例如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社會保障短缺,這個國有資産代理人就應該把一部分産業資本調過來加強公共物品的供應。國有資産代理人不僅要使國有資産獲得收入,而且要確保國有資産所獲得的收入,以及國有資産本身能運用到公眾利益最大化的目標上去,而不是資本利益最大化,這是一個國有資産代理人的特殊職能。

    樊綱同時認為,國有資産所有權事實上存在分級的所有權,分級行使所有權就是説地方國有資産所有權由地方政府來行使,由它來決定其買賣交易、處置等。國有資産管理體系的第三級是國有資産管理公司,國有資産管理公司主要從事資本運營,而不是産業經營。

    整合人權、財權、事權

    9月5日下午,劉紀鵬對本報記者表示,國家現在對國有企業的管理部門包括財政部、計委、經貿委、企業工委、組織部、人事部等等。現在的國有資産管理,其財權、人權、事權是分割的,因此應成立比財政部級別還要高的機構,將這三者統一起來。他建議應成立國資委(國有資産管理監督委員會),在所有權上,應建立國有資産中央、地方分級管理體系;在管理上,應將各政府部門的多頭分散管理統一到一個部門上來管理;在經營上,應建立以資本經營這一紐帶為基礎,以國有資産經營公司為聯結,向上對政府管理部門負責,向下對經營實體公司負責的完整體系。

    作為中國股份制改革的親身經歷者,劉紀鵬希望從2003年開始,他的這些理論和思想將能在中國國有資産管理實踐中得到應用,並認為這是有可能的。“這是一條國企改革‘殺出重圍’的正確道路。”劉紀鵬説。

    深圳充當試點先鋒

    據介紹,從1994年開始,深圳全面開展了國有企業改革,並逐步建立了“市國資委———國有資産經營公司———企業”三層次的國有資産管理和運營體系,有效解決了政企不分、政資不分等問題。國資委直屬市政府領導,市長兼任國資委主任,其他各廳局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兼任副主任,這樣的管理架構與人員設置非常有利於各部門間的協調。深圳國資委授權成立了3家國有資本運營機構,分別是市投資管理公司、建設投資控股公司和商貿投資控股公司。

    不久前,深圳市政府確定深圳機場集團等5家國有企業作為國有資産授權經營試點企業,涉及國有資産金額超過200億元,這5家集團公司對其全資,控股、參股企業的國有資産行使出資人權利。據悉,被授權的5家集團公司將比深圳市現有的3大資産經營公司擁有更大自主權,可以在授權範圍內獨立行使重大決策權、人事管理權、資産收益權和資産處置權。特別是在資産處置權上作出新的規定:重組或轉讓國有資産金額不受現行的“超過2000萬元必須審批”的限制,只需報國資委下面的國資辦備案即可。

    《國際金融報》 2002年9月9日


我國國有資産總量近11萬億
深圳試行國有資産授權經營
國土資源部部長田鳳山談如何經營25萬億國有資産
2001年國有資産增長10.6%
2001年中國國有資産增長10.6%
北京國有資産公司50億投入重點領域
黃關從委員:建立有效機制防止國有資産流失
財政部發佈《國有資産評估違法行為處罰辦法》
國務院派駐國企監事會主席稱國有資産嚴重流失讓我震驚
劉劍鋒強調,要防止民航企業重組中國有資産流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