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三億學費買生態  
尹衛國

    據央視《中國財經》節目報道,世界自然遺産張家界正在進行一場史無前例的大拆遷。拆什麼呢?拆建在景區內的賓館、飯店。

    近些年來,隨著張家界旅遊業迅速升溫,一大批供遊人食宿、娛樂、休閒、購物的樓堂館所蜂擁而起,僅在武陵源的核心景區天子山,就建了幾十萬平方米的旅店,形成了“山中小城”,被稱為“天上的街市”。

    這些建築低則兩層,高則五六層,墻面上貼的是清一色的白瓷磚,在陽光的照耀下晶亮閃光,幾公里之外就能看見一片白色,與周圍的青山綠水極不協調。去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自然遺産委員會的專家到張家界考查時發現景區內城市化嚴重,破壞了環境和自然景觀,要求限期拆除。專家們將於明年再來復查,如果“景觀”依舊,張家界“世界自然遺産”這塊金字招牌將被沒收。

    面對聯合國亮出的“紅牌”,張家界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困境。不拆吧要摘牌。拆吧,各種困難和矛盾錯綜複雜。這“山中小城”辛辛苦苦建了近10年,是當地人生存的“聚寶盆”,一夜之間夷為平地,數千人失去了飯碗,群眾情緒之大阻力之大可想而知。再算一算經濟賬,房屋拆遷、移民安置、後繼建設等,將耗資3億多元,而武陵源一年的稅收僅有1000多萬元。今後多少年的旅遊收入才能填平這個大窟窿?為了保護世界自然遺産的生態環境,張家界人不得不做出痛苦的抉擇:拆。據報道,整個拆遷工程將於今年年底全部完成。

    3億“學費”買生態究竟值不值?

    我認為值。世界自然遺産可是一筆難於估價的無形資産,每年幾百萬中外遊客不就是衝著它來的嗎?這塊“金牌”若砸了,張家界的旅遊價值豈不要大打折扣?旅遊資源是不可再生的,精心加以保護,形成良性迴圈的生態才能吸引更多的遊人,其長遠的生態效應和經濟效益恐怕是3個億的幾何乘方。如果捨不得這銀子,憑其環境變壞的惡性迴圈,用不了多少年折騰,張家界自然資源就會竭澤而漁,從而喪失旅遊效應,遊人還來嗎?

    可3億“學費”未免昂貴了些。如果當初就下狠心把違章亂建扼殺在“搖籃”之中,豈能長出今日的“苦果”?何嘗需要投入鉅資加以拆除?舉一反三,痛定思痛,張家界亂建問題並非“惟我獨尊”,在全國許多風景名勝區普遍存在,有的地方比張家界有過之而無不及。據世界旅遊組織發佈的統計公報,2001年中國國際旅遊收入在美國、西班牙、法國、義大利之後,位居世界第五。中國經過10多年的艱苦努力終於躋身於世界旅遊強國,實屬不易,可喜可賀。可是業內專家則憂心忡忡地説,為了這個“老五”,我們付出了沉重的代價,那就是旅遊資源遭受嚴重破壞,景區污染日益加重,許多人文景觀和歷史景觀正在逐漸消失。這一切都是破壞性開發旅遊惹的禍。一些地方急功近利,缺乏科學規劃,在核心景區內隨心所欲亂建賓館、商店和娛樂設施,不惜以犧牲生態環境去發展旅遊經濟。筆者真是擔心,照這個勢頭下去,“老五”的地位能守住幾年呢?

    發展旅遊經濟與生態保護固然有些矛盾。遊人要吃要住要玩要樂,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對食宿條件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不蓋賓館難於滿足需求。可解決問題的良策並非沒有,許多國家做的比咱們聰明得多。比如德國、荷蘭、義大利等,儘量減少在景區建賓館,就是蓋也只準蓋平房,且在房頂上種花種草,與周圍景色協調一致。老外的做法很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以犧牲生態、破壞資源發展旅遊經濟,無異於飲鴆止渴。張家界人是明智的,已經意識到這自毀前途的隱患、毀滅“生命”的“癌症”。遺憾的是,一些景區至今尚不清醒,還在那裏大興土木,難道要等到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遺産坐吃山空?把大自然饋贈的青山秀水破壞怠盡?等到遊人蹤影全無才醒悟嗎?那就悔之晚矣。

    《中國青年報》 2002年9月4日


西藏啟動生態環境保護計劃:人與自然和諧共存
中國唯一金絲燕棲息地為保生態三年內禁採燕窩
青海大力推進水保生態建設
貴州開陽磷礦區 無序開採釀成生態悲劇
杭州將建18條生態廊道
青海加快三江源草原生態建設
黃河第一彎打響生態保衛戰
建設山川秀美的中國——生態建設五年回眸
內蒙古實現生態畜牧雙贏
中國確定今後50年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目標
我國生態建設投入主體日漸多元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