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生態建設投入主體日漸多元化  

    砍樹者放下斧頭,挖礦者變成種樹人。隨著全民生態環境觀念的逐漸強化,社會各界紛紛投身於再造秀美山川的偉大實踐中,我國生態建設投入主體日漸多元化。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近幾年來,我國各地在探索多种經濟成分參與生態環境建設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由於有了經濟利益的驅動,各方面治理荒山沙地的積極性得到了充分調動。目前全國已有878萬戶農民、大戶和企事業單位,以購買、承包、租賃、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參與“四荒”治理開發,108億元的社會資金進入了四荒治理領域,1.9億畝四荒地得到了有效治理。

    由於近年來有關部門堅持明晰所有權,拍賣使用權,搞活經營權,放開建設權,調動了廣大群眾參與水土保持的積極性,促進了水土流失治理的多元化投入。雲南楚雄開展了水保重點工程群眾投工承諾的試點工作。在總結推廣山西省黃土高原世界銀行貸款項目區實施的報帳制和專業隊治理管護經驗基礎上,擴大開放,積極爭取在長江和珠江上游、東北黑土地使用世行或亞行貸款,開展水保生態建設。

    據介紹,根據“存量換增量,産權換資金,滾動發展”的原則,黃河流域有關地方繼續大力推行淤地壩産權制度改革,通過有限期出讓工程使用權和放開工程建設權,建立了産權明晰、責權利相統一的良性運作機制,有效地解決了工程建設資金不足和建後管理問題,使淤地壩進一步發揮滯洪、攔泥、淤地、增産和增收的作用。同時在水土流失治理區,積極推行産權確認,實行先治後買或先買後治等辦法,形成了一套治理有權、管護有責、開發有利、産權更加明晰的治理機制。

    據統計,近些年來,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批水土保持方案5萬多個,項目涉及電力、水利、鐵路、煤炭、冶金、城建、公路、石化、通訊、航空等各個領域,開發建設單位投入水土流失防治經費100多億元,減少水土流失量3億噸。 (王立彬)

    

    新華社 2002年8月04日

    


中國將分三步實現今後50年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目標
中關村5年建成生態園 專業園區均為國際招標
海峽兩岸生態環境專家在寧夏銀川舉行學術研討會
僑鄉文昌創建生態文明村紀實
黃河三角洲投資近億元實施濕地生態恢復保護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