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俊發:發展中國物流要關注十大領域  
丁俊發

    第一,確立物流理念。先進理念是一种先進文化,要從傳統的物流模式中走出來,首先要思想先行,確立物流理念。這就要求改變中國粗放的經濟運作模式與企業“大而全”、“小而全”的商業運作模式;確立物流理念是一次思想解放,是對傳統理念的衝擊,沒有先進的物流理念,就談不上物流業的快速發展。

    第二,培育物流需求。需求是一種客觀的東西,不是人臆想出來的,但這種需求釋放的大與小,快與慢,則是可以培育的。這叫主觀和客觀的統一論。目前,第三方物流需求迫切的是進出口貿易,是中外合資與外商獨資企業,是連鎖超市,是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一些産品。傳統的工業企業與流通企業仍處於第一方與第二方物流階段,對這些企業要創造一種環境,或改造與提升企業物流,或分離企業物流。突破要選在降低庫存,加快週轉速度上。這些企業要儘快改變採購模式,才能進入物流需求。

    第三,建設物流市場。這是中國物流業發展的核心問題之一,物流市場成熟的程度取決於中國物流産業發展的水準。交通運輸、倉儲、裝卸、加工配送、物流資訊、包裝等各種物流資源要儘快打破條塊分割、部門壟斷的格局,完成進入物流市場,形成由市場主體、市場客體、市場載體與市場仲介組織構成的物流市場體系並與國際接軌。

    第四,發展物流産業。物流業是一個新興的服務産業還是一種新的服務模式,理論界有不同看法,他認為這是統一的。物流産業既是一種新興的服務産業,也是一種新的服務模式。物流産業是一種由多個産業形成的複合型産業,就像旅遊業是多個産業形成的複合型産業一樣。它既然是一種産業,就必須作出一個宏觀規則,就像德國、日本一樣,納入國家的宏觀調控範圍。中國物流産業應堅持市場導向型戰略,堅持多元發展戰略,堅持點、線、面合理佈局戰略,堅持漸進式發展戰略,堅持對外開放戰略。

    第五,制定物流標準。物流的標準化是發達國家十分重視的一件工作,主要由行業協會來負責,由政府來協調與規範,標準化也就是法制化,避免無序運作。這裡包括所有的物流領域,包括硬體與軟體。

    第六,培養物流人才。物流人才短缺是制約中國物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必須啟動由學歷教育、在職培訓與上崗資格教育組成的中國物流人才教育工程。物流人才的培養要多元化、多層次化,有的要借助國外的力量,走出去,請進來,包括引進物流師、採購師等。

    第七,開發物流技術。物流技術包括物流裝備技術、物流管理科學、物流軟體的開發與應用。中國物流的粗放式與物流技術落後有關,在這方面要調動自然科學、社會科學領域與物流相關的科研力量的積極性,中國物流業主題是發展,發展要有新思路,要敢於創新,既要學習國外的經驗,又要有中國特色。物流業的現代化要用資訊化來帶動,可以説資訊網路技術是現代物流的生命線。

    第八,改善物流環境。這一環境包括硬環境與軟環境。硬環境主要是物流基礎設施。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對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已投入1.5萬億人民幣,從絕對數來講,鐵路、公路、港口、機場都處於世界前列,但每平方公里、每萬人的運輸網路密度就大大落後於發達國家,也比不了有些發展中國家。所以,在“十五”間,國家已決定繼續加大對物流基礎設施的投入。軟環境則包括政府環境、政策環境、企業環境、社會環境、人文環境等等,都是物流發展不可缺少的。

    第九,出臺物流政策。物流政策即物流發展産業政策,可以按不同的權力由中央政府發佈,也可以由地方政府發佈,包括土地政策、稅收政策、市場準入政策、金融政策等等。在這方面可以學習一些國家的成功經驗,由於目前中國物流業分散在不同主管部門,一定要防止政出多門,搞得物流企業無所適從。

    第十,改革提升物流企業。在這方面要做6件事,一是按加入WTO承諾,鼓勵外國跨國物流公司進入中國市場;二是改造提升傳統的運輸、倉儲企業;三是改革提升工業企業與流通企業物流系統;四是鼓勵民間資本進入物流領域,發展第三方物流企業;五是制定物流企業市場準入制度;六是要下功夫通過市場運作與政府支援相結合的辦法,培育大型物流企業集團。(此文係作者在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青島市人民政府等單位共同舉辦的“2002中國(青島)口岸與貿易物流國際研討會”上的發言)

    (作者係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常務副會長)

    《中國經濟快訊週刊》 2002年8月30日


香港全方位推進物流業發展
吉林四平建設智慧化物流中心
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學者參加交通與物流學術論壇在魯舉行
上海物流人才二十萬缺口難補
福州將建海峽兩岸最大物流中心
黃菱表示,廈門願與台灣攜手共築物流平臺
“嘉裏”集團銳意拓展華東物流服務
中韓共建東北亞新物流中心
中國將進一步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
經貿委:整合資源 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
今年前5月我國主要生産資料産量增長過快
“怡和物流”向便利店提供銷售配送業務
第三方物流企業在中國嶄露頭角
物流業最大瓶頸是體制
全球最大空運托運集團擬投資香港物流園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