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將進一步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  

    國家經貿委貿易市場局局長黃海日前在滬指出,我國將進一步打破壟斷,整合資源,擴大開放,健全機制,加快現代物流業的發展,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創造新的動力。

    隨著現代化大生産的發展和現代科技的應用,生産環節的成本大幅度降低,流通環節佔總成本的比重越來越大。據國外學者調查,在整個生産過程中,用於加工製造的時間僅佔5%,其餘時間都用於儲存、裝卸、運輸等環節,物流費用平均佔到生産成本的40%以上。因此,國際上普遍把物流稱為“降低成本的最後邊界”,稱為降低原材料消耗、提高勞動生産率之後的“第三利潤源泉”。目前,發達國家的物流已經不再局限于企業內部的層面上,而形成了以供應鏈管理為核心的社會化系統,成為相互聯繫、分工協作的整個社會再生産鏈條中的重要環節。

    黃海指出,我國物流配送業近年來得到快速發展,並呈現出以下特點:一、各地政府積極培育物流配送業,上海等省市甚至將物流業作為支柱性産業來扶持。二、出現了各具特色的不同類型的現代物流企業。運輸、倉儲等傳統流通企業,通過改造變成物流企業,一些生産企業開始介入現代物流,一批專業化的物流企業迅速崛起,物流配送的社會化、專業化趨勢日益明顯,形成了服務模式多樣、多种經濟成份並存的現代物流企業群體。三、隨著連鎖企業的規模擴張,連鎖企業內部的配送中心在硬體設施、管理水準、管理資訊系統建設等方面,獲得較大發展。四、現代物流技術的研發取得顯著成果。

    黃海同時強調,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物流産業尚處於起步階段,存在諸多“瓶頸”:許多重要基礎設施仍處於壟斷經營狀態,不適應現代物流的發展;在規劃、管理和實際運作上,條塊分割,自成體系,制約了物流配送的社會化;物流行業雖然整體上存量資産較大,但佈局分散,企業規模小,技術力量薄弱,管理落後,資産利用率不高,運作方式陳舊。

    據介紹,為加快我國物流配送業的發展,國家經貿委會同鐵道部、交通部、資訊産業部、外經貿部和民航總局,出臺了《關於加快我國現代物流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了我國物流發展的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

    黃海認為,我國發展現代物流業,當務之急是:

    --積極培育物流市場,建立社會化的區域物流服務體系。作為區域性的物流中心,主要功能在於大宗貨物的快速集散、流轉。為此,要深化交通運輸體制改革,打破行業和部門壟斷,積極發展多式聯運,培育擁有多種運輸手段的新型物流企業;加強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對中心城市、交通樞紐、物資集散地和口岸地區大型物流基礎設施的建設,兼顧近期運作和長遠發展的需要,納入整個城市的建設規劃,實行預留地制度;加強大型物流基地的規劃管理,對現有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和重新配置,防止各部門各自為政,物流設施功能單一,投資分散,重復建設,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建立健全為物流服務的相關仲介機構,如建立便捷、快速的“大通關”系統,現代化的展示、展銷設施,完善的通訊系統等。

    --塑造多層次、多類型的物流配送格局。根據國情,要大力發展直接為生産、流通企業服務的物流設施。一是加強連鎖企業內部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設和管理。要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考慮市場需要和生産流通的發展趨勢,合理確定配送中心的建設規模和水準,逐步實現倉庫立體化、裝卸搬運機械化、拆零配貨電子化、配送過程無紙化,並建立自動補貨系統,為連鎖企業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率的配送體系;二是整合物流資源,建設專業化、社會化的物流企業。通過資産聯合重組和專業化改造,充分利用和整合現有物流資源,特別是與批發企業和儲運企業改組、改造相結合,打破行業界限和地區封鎖,有計劃、有步驟地完善和發展社會化的物流企業,提供高效快捷的配送服務。三是積極組織生産資料分銷企業完善服務功能,為生産企業提供原輔材料及零部件的配送業務。逐步建立鋼材剪切加工、混凝土、玻璃加工、日用化工産品、食品等專業化加工配送中心,不斷擴大配送品種範圍,力爭建成提供大規模、多品種、高效率服務的物流配送體系。

    --推進國際合作,加快物流産業發展。在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文件中,沒有對物流産業的開放做出專門承諾,但在分銷、運輸等部分的承諾中,都包含了物流産業開放的相關內容。在1999年公佈的《外商投資商業企業試點辦法》中,規定中外合營商業企業可以“經營相關的配套服務”。在實際審批中,國家已明確允許外商投資連鎖商業企業建立物流配送中心。目前,國家經貿委正在起草有關文件,準備優先開放直接為生産、流通企業服務的物流設施,包括第三方物流設施。(葉國標 劉穎)

     新華社2002年07月09日

    


經貿委:整合資源 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
物流業最大瓶頸是體制
中海集團物流有限公司成立 發展現代物流業
中國:國際物流業的避風港
物流業在沿海地區最吃香
中國物流業前景無限
我國物流業面臨跨國競爭
物流業:新的經濟增長點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