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同:2001年經濟運作分析與2002年展望 

    一、2001年的經濟運作

    

    (一)經濟運作的基本結果與態勢

    1、經濟增長

    2001年上半年國內生産總值同比增長7.9%,其中第一産業增長2.4%,增速上升了0.9個百分點;第二産業增長9.7%,與去年同期持平;第三産業增長7.0%,增速回落了1.1個百分點。2001年1-8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4%,增速回落1.2個百分點,重工業增長11.6%,增速基本呈逐月下降之勢;輕工業增長8.8%,增速同比有升有降。

    2、居民收入和就業

    2001年上半年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3424元,同比增長5.5%,增幅下降0.9個百分點,農村居民每人平均現金收入1063元,同比增長4.2%,增幅比上年提高2.1個百分點。截止到2001年上半年,城鎮單位從業人員比去年同期減少494.4萬人,其中國有單位減少從業人員482.2萬人,城鎮集體單位減少人員203萬人。

    3、物價

    2001年頭8個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累計微漲1.2個百分點,其中,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是最主要的拉動力,同比上漲了9.2個百分點。商品零售價格指數1-8月同比下降0.5個百分點,而且近5個月的指數逐月下降,8月份的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同比下降了1.3個百分點,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下降了2個百分點。

    4、財政收支

    1-8月實現國家預算收入(不含債務收入)10575億元,其中各項稅收9899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4.7%和22.8%,國家財政預算支出(不含債務還本支出)為9876億元,同比增長20.8%,財政盈餘699.3億元。1-8月實現債務收入2880億元,債務還本支出1409億元。

    5、國際貿易與投資

    1-8月實現進出口總額3305.3億美元,其中進口實現1595.4億美元,出口實現1709.9億美元,分別同比增長9.6%、12.0%、7.3%,貿易順差為114.5億美元。批准16344個外商投資企業項目,同比增長18.6%,合同利用外資額同比增長31.6%,實際利用外資額增長20.4%。國家外匯儲備6月底為1808億美元,比去年底增加152億美元。

    

    二、主要的政策效果和經濟運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政策效果

    1998年以來,我國實行了一系列的財政、貨幣、價格、收入、消費、出口政策和改革措施來抑制緊縮,刺激經濟增長,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以發行國債增加投資為主的財政政策,對拉動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緩解各方面的矛盾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們也看到,國債投資沒有能夠有效地拉動全社會投資的增長(見表1)。由於近幾年來,國家財政收入和稅收收入的增長快於國內生産總值的增長,國家宏觀稅負加重,縮小了國債投資的乘數效應(見表2),國債投資所具有的行政和計劃色彩也降低了國債投資發揮的作用。因此對財政政策的效果應有全面的認識。

    表1:預算內投資的帶動效應

    年份 預算內投資增量 全社會投資增量 ③/②

    ① ② ③ ④

    1995 91.48 2977.2 32.54

    1996 4.83 2954.7 611.74

    1997 70.86 1967.1 27.76

    1998 500.65 3465.1 6.92

    1999 654.75 1448.1 2.21

    2000 830.86 2764.7 3.33

     注:金額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中國統計摘要,2001》,2000年預算內投資為估計數。

     表2:宏觀稅率和投資乘數

    年份 邊際消費傾向 稅前投資乘數 宏觀稅率 稅後投資乘數

    1995 57.5 2.35 10.7 2.06

    1996 58.5 2.41 10.9 2.09

    1997 58.2 2.39 11.6 2.06

    1998 58.1 2.39 12.6 2.03

    1999 60.3 2.52 13.9 2.08

    2000 60.8 2.55 15.0 2.07

    注:宏觀稅率=財政收入/國內生産總值。資料來源同上。

    至於貨幣政策,雖然已經在穩健的要求下進行鬆緊的微調,但是由於資金流入股市、商業銀行收縮、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短期和中長期貸款都向個人傾斜等因素,銀行存貸差擴大,資金漏出增多(見表3),貨幣政策對經濟的拉動效應也在減弱。從表4可以看出,1996年以來的貨幣流動性指標和M2對GDP的比值沒有多大變化,這體現了貨幣政策的穩健性。

    表3:金融機構的存貸差

    年份 存款 貸款 存貸差額 存貸差/存款(%)

    1996 68595.6 61156.6 7439 10.84

    1997 82390.3 74914.1 7476.2 9.07

    1998 110420.5 86524.1 23896.4 21.64

    1999 123230.6 93734.3 29496.3 23.94

    2000 135483.7 99371.1 36112.6 26.65

    2001(上半年) 135189.5 106553.4 28636.1 21.18

    資料來源:中國經濟景氣月報、中國統計摘要。

    

    為刺激消費增長,國家還採取了提高城鎮職工工資水準、降低農民負擔、徵收利息稅等涉及收入增長的政策,和住房制度改革、改善農村基礎實施狀況、延長節假日時間等政策措施。這些對於啟動國內需求産生了積極的作用。

    

    表4 貨幣供應量和貨幣流動性

    年份 M1 M2 GDP M1/M2 M2/GDP

    1996 28514.8 76094.9 67884.6 0.37 1.12

    1997 34826.3 90995.3 74462.6 0.38 1.22

    1998 38953.7 104498.5 78345.2 0.37 1.33

    1999 45837.2 119897.9 82067.4 0.38 1.46

    2000 53147.2 134610.3 89403.5 0.39 1.51

    資料來源:《中國統計摘要,2001》

    中央政府在採取一系列政策擴大內需的同時,還採取了一些列措施擴大外需,包括提高出口退稅率等措施。在亞洲金融危機時期和近期世界經濟不情況下,我國的出口面臨著嚴峻的局面,這些政策提高了我國出口産品的競爭力,對擴大外需産生了積極的影響。

    (二)經濟運作中存在的問題

    中國經濟在供給面和需求面都還存在一些問題。如社會預期仍然不夠穩定;經濟結構調整任務重;銀行體系和國有企業仍然沒有根本性改革;中小企業的競爭環境仍然不夠公平;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公正的司法體系遠未建立等。試圖解決這些問題也將是我國經濟政策在一個較長時期內的任務,但從近期來看,收入增長緩慢和差距拉大以及需求管理的宏觀經濟政策的操作空間縮小已成為近期我國經濟的難點問題。

    收入差距擴大和收入增長緩慢尤其是農民收入和城市低收入群體的收入增長緩慢,是制約消費增長最重要的方面。據一項研究測算,我國居民個人收入的基尼系數1996年為0.424,1998年為0.456,1999年為0.457,2000年為0.458。收入最高行業的收入在1990年為最低收入行業的1.72倍,2000年擴大到2.63倍。地區差距方面,2000年上海郊區的農民收入為甘肅農民收入的4.4倍。

    “九五”期間的城鎮居民家庭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整體上增長較快,但城鎮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增長非常困難,城鎮就業難度大。亞洲開發銀行的一項研究估算的2000年的城鎮失業率為8.2%。而在2001年6月底,國有企業下崗職工為769萬人,通過再就業僅安排了79人,再就業率僅為11.1%。

    農村家庭每人平均純收入增幅逐年遞減,農村收入增長低於城鎮居民收入的增長,2000年我國農村居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只相當於城鎮居民的35.7%。更為嚴峻的是,在農村,由於糧食減産、農産品價格徘徊不前、鄉鎮企業陷入困境等原因,農民減負增收的難度很大。農村居民邊際消費傾向明顯高於城鎮居民的邊際消費傾向,收入增長的緩慢和差距的拉大,不僅制約了消費,也加大了社會不穩定的因素,將從經濟運作的基礎上影響發展。

    從國內宏觀經濟政策的政策變數看,國家財政支出加大,國家財政赤字上升,國家減稅的可能性變小;繼續大幅度發行國債的壓力增大,國債投資的效應減弱。人民幣利率下降的空間小,而且由於商業銀行惜貸,貨幣投放的途徑不暢;人民幣面臨升值壓力,試圖通過人民幣匯率貶值,短期內刺激出口的措施難以實行。

    由於存在上述問題和世界經濟的不確定性,增加了治理緊縮的難度,雖然採取了一系列刺激經濟增長的政策,但是經濟增長速度仍然徘徊在7%和8%之間,價格總水準也未走出緊縮狀況。

    

    三、2002年經濟運作的態勢判斷

    

    總體上講,我們認為2002年的經濟政策和國內經濟環境將趨於穩定,外部環境趨於嚴峻。經濟運作主要防範的危險依然是經濟增長速度的減緩和物價的持續走低,通貨膨脹尚不會成為現實威脅。

    世界銀行對中國2002年的經濟預測由7%下調為6.5%;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中國經濟增長速度2001年為7.5%,2002年7.1%。

    2001年底我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及北京成功申辦2008年奧運會有利於我國的經濟增長。北京舉辦奧運會最大的作用在於增強國人對社會保持長期穩定的信心。

    由於外部經濟環境的變化,擴大內需將進一步成為人們的共識和政策的基調,國內消費和投資將成為我國經濟政策調控的主要對象。根據我們前面對2001年經濟運作特點和國內外多種因素的分析,預計2002年的投資將大致保持穩定,與2001年持平,而消費會有輕微的增長,出口和凈出口都將會下降。

    2002年城市消費總體上會保持平穩增長,但農村居民消費增長較為困難。2001年1-8月份城市零售總額的增幅高於縣和縣以下的增幅,而縣以下零售總額的增幅已低於去年同期水準,城市與縣以下零售總額增幅的差距由去年同期的2個百分點擴大到2001年的4.2個百分點。2002年城鄉消費差距可能進一步擴大。

    如果美國的軍事行為短期即奏效,美國經濟較早進入復蘇階段,我國凈出口的下降幅度將會較小,在這種條件下,2002年我國的經濟增長可以保持在7.3%的水準。而一旦美國陷入一種持久戰爭,世界經濟以及美國經濟將推遲復蘇,我國的出口將受到很大影響。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預計2002年我國的經濟增長可能滑落到7%的水準。

    

    四、主要的政策建議

    根據前面的分析,我們認為2002年我國宏觀政策的總體思路應是在搞好短期需求管理的同時,加快長期的供給面的改革,下大力氣改善國內的競爭環境,靈活地、協調地運用宏觀經濟政策,加強長期政策和短期政策的配合。2002年的政策重點是:

    (1)2002年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第一年,入世對我國經濟發展的許多影響不可能在2002年全部顯現。但是,我們要儘快做好入世的各項準備,包括法律、政策、制度和人材培養等方面的準備。

    (2)放鬆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疏通貨幣渠道,擴大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對經濟的刺激作用,在保持適當的國債規模的同時,適當減輕宏觀稅賦,改革增值稅。

    (2)在努力增加出口的同時,也要擴大對先進技術和設備的進口,縮小我國與發達國家技術上的差距,提高我國經濟競爭力。

    (3)努力創造增加居民收入的機會,尤其是農村居民收入增加的機會,減輕農民負擔,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如道路、水、電等,清理整頓限制農民進城務工的歧視性規定,增加對農業和農民的信貸支援。

    (4)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尤其要注重發展勞動密集服務行業和加工行業的中小企業,加快為中小企業服務的金融機構的建設,增加就業途徑。

    (5)進一步打破行政性行業壟斷,防止部分行業在改制過程中利用行政力量進行壟斷行為的重新抬頭,加快電信、金融、能源等行業的對內開放程度。(6)加大西部開發力度,作好西部開發的項目儲備,保持西部開發投資的持續性

    (7)推進銀行體系改革,嚴密監控銀行呆壞帳的發生。加強上市公司治理結構建設,提高上市公司的資訊透明度,規範證券市場投資者行為。。

    (8)積極推行其他各項改革,加快國內市場的一體化,特別是要加快推進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穩定社會預期和信心。

    

     中國網 2002年2月1日


蘇州經濟總量居全國第六
李泊溪:2002年中國經濟發展的政策選擇 
來光賢:充分利用有利條件,保持經濟穩定增長 
北京市民對2001年經濟生活非常滿意
何曉明:2001-2002年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