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曉明:2001-2002年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 

    一、2001年中國經濟增長的影響因素分析

    1、政策調控依然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

    早在上年末,中國政府就決定2001年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2001年計劃增發1500億建設國債,加之2000年結轉的500億,共有2000億新增國債用於基本建設項目。上半年隨著2000年末及2001年初國債資金的逐步到位,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增長15.1%,比2000年同期加快4.1個百分點,其中國有及其他經濟類型投資增長17.9%,國債對投資增長的貢獻率約2個百分點。此外,中央銀行的貨幣供應量也保持了適度增長,2001年上半年M1和M2的增幅分別高於同期GDP增幅約6.2和6.9個百分點,流通中的現金同比增長7.2%。

    與此同時,政府還採取了一系列旨在進一步刺激消費需求的政策措施,2001年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的職工全年共計增加30%的工資,以及再次提高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標準,並將逐步把城鎮約1400萬貧困居民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線;中央政府同時對財政困難的地區增加財政補貼;進一步減輕農民的稅費負擔,增加農民收入。2001年上半年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3424元,同比實際增長5.5%;農村居民每人平均現金收入1063元,實際增長4.2%。農民收入的增長幅度是歷年來的較高水準。

    總之,由於擴大內需政策的不斷加力,除投資需求的快速增長外,城鄉消費需求增長也出現了可喜的局面,特別是住房消費、教育消費、資訊消費和旅遊消費都有較大幅度的增長。2001年上半年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0.3%,增幅比上年同期加快0.2個百分點。據國家統計局測算,2001年上半年內需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要佔93%。

    二、為適應加入WTO的要求,經濟結構調整步伐的加快,有力地促進了地

    區或行業景氣度提高

    首先是農業種植結構的進一步調整,使優質農産品及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大幅度增加;其次是工業結構的調整使傳統壟斷行業電信、電力、鐵路、民航等加大了改革和産業重組的力度,其他競爭性行業的戰略重組及技術改造也在加緊進行,使2001年上半年工業經濟效益明顯提高,綜合指數達118.6,比上年同期提高7.2點,其中一半以上的新增利潤由石油加工、冶金、交通運輸設備製造、電器機械及器材製造、石油開採、電力等6個行業創造,特別是國有煤炭行業實現了扭虧;第三是西部大開發項目的順利實施和啟動,使西部地區的經濟增長速度加快。

    1、 國有企業改革初見成效,經濟效益明顯好轉

     2001年是國有企業基本實現三年改革和脫困目標的第一年,由國家統計局的全國企業景氣調查顯示,2001年二季度國有企業景氣指數為120.1,比上年同期提高4.5個百分點,比一季度高3.9個百分點;國家重點企業景氣指數為158.4,比一季度提高9.1個百分點,高於全國平均水準33點左右。由於企業經濟效益的好轉,為投資的增長創造了物質基礎,企業投資能力有所增強,對中間産品需求加大,工業産品定貨也有所上升。

    2、 經濟體制改革的持續進行和不斷深化,進一步改善了供給環境

    吳敬璉等人曾提出,2000年以來中國經濟出現重大轉機應歸因為,需求方面和供給方面雙管齊下的兩手政策。近年來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國有企業的市場化改革,政府機構及管理體制的改革,都使供給方面的環境大為改善,從而使國債投資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而對福利型消費體制的改革等,則使消費結構開始發生根本性變化,由以往吃、穿型日用消費佔主導地位逐步讓位於住房、教育、保險、旅遊、汽車等高檔次消費。這些都間接或直接地拉動了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的增長。

    以上各方面是促進2001年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但與此同時,2001年也面臨著十分嚴峻的國際經濟環境的挑戰,且國內也存在諸多矛盾和問題影響著經濟的正常發展。

    其一, 2001年美國經濟增長進一步走低,而9.11之後形勢變得更加難以預料,會給中國經濟增長帶來不利影響。這從2001年我國外貿出口的大幅度下降就已經看出來了。

    其二,目前,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實際上還處在闖關階段,各項改革還遠沒有到位,特別是國有企業的公司化改革、金融體制改革、社會保障制度改革以及政府職能轉變和監管體制的改革,還遠遠跟不上形勢發展的需要,因此其對供給環境的改善也還是初步的,離我們所期望的還差得很遠。例如,目前在傳統的政府監管體制下,使市場準入、專營權授予、價格制定、投資等方面都還維護著很多行業或企業的壟斷地位。這種與政府監管職能相聯繫的行政性壟斷不破除,就無法真正啟動大規模的民間投資,也就無法從根本上改變經濟增長後勁不足的問題。

    三、對2002年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期及若干政策建議

    1、 2002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

    2002年中國經濟增長既面臨許多有利因素,也面臨許多不利因素的影響,經濟增長會出現不同於前兩年的局面。

    首先,由於美國等一些西方主要國家經濟形勢的不確定性,將會有更多的外資進入中國市場,這一方面將帶動中國投資需求的更快增長,同時也會使中國的企業面臨更激烈的競爭,關鍵是如何把握住外資大規模進入的機會,不僅使我們的企業做好競爭的準備,同時更應該把好鋼用在刀刃上,在配套資金、投資項目、稅費條件、基礎環境以及政府監管等方面做好準備。

    其次,2002年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第一年,雖然按照已達成的談判條件,在關稅等方面還有一個五年的緩衝期,但從第一年開始就應該逐步適應入世帶給我們的種種挑戰,要加快經濟結構調整的步伐;要加緊農業産業化及城市化進程,以儘快解決農民和農村問題;要使各方面改革儘快到位等等,這一切都將會給即期經濟增長帶來一定的影響,因為以上諸方面的調整和改革都將付出代價,經濟增長的小幅波動可能是不可避免的。

    第三,從2002年起,奧運經濟將開始顯現,國家統計局已有預測,從現在到2008年的七年時間裏,由於承辦奧運會而帶動的經濟增長每年將達0.3—0.4個百分點,這將是2002年開始的中國經濟增長的一個亮點。

    第四,隨著世界經濟的低迷,凈出口因素對中國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可能會下降。但是,世界經濟,首先是美國經濟也有可能受戰爭刺激而有所回升,那麼中國有可能在擴大出口方面受益。所以2002年的出口形勢不一定很悲觀,至少不會有太大的下降幅度。

    縱觀以上各方面情況2002年經濟增長可以説是面臨著喜憂參半的局面,GDP增長幅度可能在7.5—7.8%之間,為保證這一增長速度,投資增長速度應不低於15%的水準,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不低於10%,同時外貿出口可能保持低速增長,大約在10%左右。

    2、 若干政策建議

    面對國內外各種不利因素,為使2002年GDP保持7.5%以上的增長速度,政府還應採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刺激需求。

    第一、在繼續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的同時,要適當放鬆貨幣政策,在這方面除繼續保持低利率政策外,主要是適當放鬆信貸管制,進一步對中小企業及民營企業放鬆貸款限制,著力改善高新技術企業的融資環境,以更大規模地啟動民間投資,這是2002年能否保持高速增長的關鍵因素。總之,財政政策再不能單掌獨鳴,一定要有積極的貨幣政策相配合。據悉,目前國債投資未完工程還需6000億元投入,這麼大的資金規模很難僅靠增發國債完成。因而,目前最重要的問題是儘快啟動大規模的民間投資。

    第二、佔人口百分之八十的農民的收入上不去,內需就不能真正啟動。從2002年起把“增加農民收入,徹底改變農村落後面貌”作為國家基本國策之一,像改革初期農村大規模開展的“聯産承包責任制”那樣,進行以農村稅費改革為中心的第二次革命,並配合以小城鎮建設為中心的城市化進程。。

    第三,繼續深入進行壟斷行業的改革,這也是啟動民間投資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國石油天然氣、電力、電信、民航、鐵路等行業的壟斷地位,主要是一種行政性壟斷,因而對這些行業本身的發展及其對整個國民經濟的促進作用形成了一定的阻礙,特別是阻礙了民間資本的進入。

    第四,與壟斷行業改革相聯繫的是政府監管體制的改革。目前國務院體改辦研究所與世界銀行能源專家已經就石油天然氣行業的結構調整與監管改革做了近兩年的研究,其中一些改革方案已趨於成熟;同樣,對電力、電信等行業的監管改革研究也在進行中。成熟的改革應儘快出臺。

    

    中國網 2002年1月29日


僑務新觀察:依互惠互利原則 推動經濟科技合作
日本經濟衰退何以空前嚴重
北京市今年2月正式啟動政府經濟資訊披露制度
邱曉華詳解今年經濟增長7%是怎樣算出來的
2001年:台灣經濟景氣低迷 廠商經營意願不振
中國追求市場經濟化和産業結構合理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