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埋葬對方” 俄美關係呈現五個特點  
王正泉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繼承蘇聯在聯合國的常任理事國地位,以一個大國的姿態出現在國際舞臺上。十餘年來,俄羅斯同美國時而握手言歡,時而劍拔弩張,俄美關係始終處於起伏動蕩的不確定狀態,成為國際形勢發展中的一個重要變素。今年5月下旬,兩國首腦舉行會談,簽署關於削減戰略核武器條約和新型戰略關係宣言,實現了俄美關係的大幅度接近。俄美關係問題,始終為人們所廣泛關注,成為一大國際熱點。本文認為,十餘年來的俄美關係,具有五個明顯的特點。

    非對抗——不再“埋葬對方”

    冷戰結束以後的俄美關係,其性質根本不同於過去的蘇美關係。過去的蘇美關係,處於對抗狀態,雙方為爭奪世界霸權而進行殊死爭鬥。當時,蘇美兩國的社會制度、意識形態和戰略目標截然不同,雙方的爭鬥是“你死我活”、“有你沒我”的。美國曾採取一切可能的手段,力求破壞和顛覆蘇聯;蘇聯也以牙還牙,要置美國于死地。20世紀60年代的赫魯曉夫雖然鼓吹“和平共處”和“和平競賽”,但他仍然針對西方宣稱,蘇聯要“埋葬資本主義”。然而,蘇美對抗的最後結局,卻是蘇聯的覆滅。

    現在的情況已經不同。俄羅斯已走上“西化”道路,以西方式“民主政治”和市場經濟為奮鬥目標,其主流意識形態也完全認同於西方“價值觀”。而且,俄羅斯已主動放棄並儘量避免同美國進行對抗,不再尋求世界霸權。俄美之間雖然存在矛盾和摩擦,但在許多問題上又有共同利益,能夠進行合作。例如在國際反恐、防止核擴散、削減戰略核武器、經濟互補等方面,兩國都需要對方的協助。就總體而言,俄美兩國的關係是非對抗性質的。

    不對稱——“美攻俄守”

    昔日的蘇美兩國,都是“超級大國”,國力不相上下,基本上是勢均力敵,因此形成兩極對抗。蘇聯的經濟實力雖然遜於美國,但在高度集權體制之下,蘇聯的動員能力異常出眾,它可以集中一切人力物力來應對美國。美國把西歐國家攏在一起,成立北約集團,蘇聯則把東歐國家集合起來,成立華約集團,蘇美兩國的對抗迅速擴大為兩大軍事集團的對抗。20世紀70年代的勃列日涅夫曾洋洋得意地説,“地球上沒有哪一個角落”不被蘇聯所“考慮”。尤其是,兩國的軍事力量都堪稱世界一流,在戰略核武器方面已形成均勢。1972年蘇美兩國簽署的第一個限制戰略核武器協議,其前提就是“對等威懾”和“同等安全”,該協議的簽署本身,就是承認和肯定雙方形成了核均勢。

    現在的情況則完全不同。美國已成為獨一無二的“超級大國”,其綜合國力無與倫比,遠高於世界各國。美國擁有世界最強大的經濟實力和全球最強大的核武器和常規武器。美國的軍事實力,大大超過排在其後的8國軍事實力的總和;其軍費開支則超過其他15-20個防務開支最多的國家的總和。與此相反,俄羅斯的綜合國力已大大衰落,其國內生産總值(折成美元)不及美國的3%。俄羅斯的軍事力量也大大削弱,其軍費(折成美元)不及美國的2.5%。由於國內難題成堆,自顧不暇,俄羅斯連傳統的勢力範圍也難以保住,更不要説去同美國進行世界範圍的競爭了。

    總之,俄美兩國的綜合國力相距甚遠,很不相稱。俄羅斯既無力同美國進行抗衡,也無法擺脫在美國壓力下步步退讓的困境。如果説在勃列日涅夫時期,蘇美兩國爭鬥的態勢是“蘇攻美守”的話,那麼在現在,俄美兩國的關係已經倒了過來,變成“美攻俄守”。美國乘俄羅斯國力衰落之機,其勢洶洶地向中東歐和獨聯體地區挺進,拼命擠壓俄羅斯的戰略空間,力圖打入俄羅斯的傳統勢力範圍,同時還竭力排除俄羅斯在中東和拉美等地區的影響。這一切,都源於俄美兩國實力的不對稱。

    影響廣——對全球政治格局具有重大影響

    俄美關係的起伏,影響十分廣泛,它不僅涉及兩國的利益,而且對全球和一些地區的政治格局具有重大影響。俄美關係的影響,實際上有三個層次。

    一是涉及雙邊關係,影響兩國的重大戰略利益。美國雖然十分強大,但俄羅斯的潛力也不容忽視。俄羅斯是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資源極為豐富,國民素質較高,科技基礎雄厚,軍事力量仍居世界第二。在當今世界,唯一能夠摧毀美國的,就是俄羅斯擁有的戰略核武器。美國即使部署了國家導彈防禦體系,它也防不住俄羅斯新一代“白楊-M”洲際導彈多彈頭分導的進攻。同時,俄羅斯廣闊的市場和豐富的石油資源,也使美國垂涎欲滴,必欲得之而後快。所以對美國來説,俄羅斯問題涉及國家安全和經濟方面的重大利益。而對俄羅斯來説,美國的重要性更加突出。為了集中力量振興經濟,俄羅斯必須營造一個和平的外部環境,發展國際間的經貿合作,積極開拓國外市場和大量引進外國資本。同時,又必須保障國家安全,在不過多增加軍費的條件下達到鞏固國防的目的。而這一切,只有處理好同世界頭號強國美國的關係,才能做到。總之,俄美關係的正常發展,對俄美雙方的安全和經濟利益都至關重要。

    二是涉及周邊地區,影響地區的政治格局和安全形勢。在中東歐地區,俄美的矛盾和摩擦最多。北約步步東擴,前南地區的動蕩和“科索沃戰爭”,“北約-俄羅斯理事會”的建立等等,這一系列事件的發生,背後都涉及俄美關係,都受到俄美關係的影響。在中亞地區,由於美軍的大量進駐,已打破俄羅斯的傳統勢力範圍,變為多種力量相互制約的政治格局。這種轉變之所以發生,也是因為受到俄美關係變化的影響。此外,中東地區的以巴衝突、伊拉克問題,東北亞地區的朝鮮問題等等,背後都有俄美關係的影子。

    三是涉及全球範圍,影響世界格局和國際形勢的發展。眾所週知,所有重大國際問題的解決,諸如防止核擴散、削減戰略核武器、銷毀生化武器、保護生態環境以及國際反恐等等,都必然受俄美關係的影響。就拿美國發動的阿富汗戰爭為例,如果不是俄美關係得到改善,如果沒有俄羅斯的協助,美國就很難取得這場反恐戰爭的勝利。連一貫咄咄逼人的布希也不得不承認,俄羅斯在反恐方面對美國提供的幫助,超過了英國以外的美國任何一個盟國。

    矛盾深——俄羅斯不會“融入”西方

    有人擔心,鋻於俄美兩國的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已經趨同,鋻於普京大力推行“西傾”政策,因此俄羅斯必將“融入”西方,成為美國的“盟友”。其實,這種擔心沒有看到俄美關係的關鍵所在。俄羅斯實行“西傾”政策,並不等於俄羅斯必然“融入”西方,因為俄美之間的國家利益和戰略目標很不相同,矛盾很深。美國要建立單極世界,要獨霸全球,其戰略目標是,要使美國絕對安全,不允許世界上出現強有力的競爭對手。美國的對外政策,帶有強烈的單邊主義色彩,它要求其他國家追隨和服從自己,成為它的“小夥伴”。俄羅斯則主張建立多極世界,力求重振大國地位,在國際舞臺上充分展示大國形象,它決不甘心像英國那樣充當美國的“小夥伴”,它決不會在所有國際問題上一邊倒向美國。

    歷史的經驗值得注意。俄羅斯過去一直力圖接近西方。200年前的沙皇彼得大帝,曾力主向西方傾斜,實行西化改革,走西歐式的富民強國之路。但俄羅斯並未因此而“融入”西方,也未因此而成為西方的真正盟友。雙方雖有部分合作,但更多的是對歐洲霸權的爭奪。1812年拿破侖軍隊入侵俄羅斯,1914年開始的俄德交戰,以及1941年爆發的蘇德戰爭,都是很好的説明。這種情況,也適用於目前的俄美關係。

    尤其是,俄羅斯民族歷來有稱雄世界的“救世”思想。15世紀後期,俄羅斯東正教就宣稱:莫斯科大公國是“第三羅馬帝國”,負有拯救世界的歷史使命。這種“救世”思想是根深蒂固的。1991年“819”事件後,俄羅斯“民主派”就宣稱:“莫斯科拯救了俄羅斯,俄羅斯拯救了全國(指蘇聯)和全世界”。後來,極端民族主義者日裏諾夫斯基更強調:“世界應對俄羅斯過去和將來作為救世主的作用感恩戴德”。具有“救世主義”傳統的俄羅斯,怎麼會久居人下,默默無聞的充當配角呢?

    再説,俄美之間國家利益和戰略目標的不同,必然引起兩國之間的矛盾和摩擦。當前,美國既要利用俄羅斯,又要遏制和削弱俄羅斯。俄羅斯由於國力衰弱,不得不實行戰略收縮,以便韜光養晦,養精畜銳。當前的俄美接近,決不意味著俄羅斯甘心永遠做美國的“小夥伴”。其實,兩國的基本分歧依然存在。在北約東擴、美國退出反導條約、俄伊核能合作、“邪惡軸心”論、打擊伊拉克、美軍常駐中亞和喬治亞等問題上,俄美兩國不斷出現爭執。可以預見,俄美之間今後仍將是合作與競爭交替、妥協與摩擦並存,兩國關係仍將是“既非敵人,又非盟友”的性質。

    起伏大——各種摩擦經常發生

    十餘年來俄美關係,有很大的起伏動蕩。蘇聯解體之後,俄美關係一度十分融洽。當時,俄羅斯實行向西方一邊倒的外交政策。1992年6月,葉利欽總統訪美,與美國總統老布希會晤,雙方達成削減戰略核武器的協議,並簽署《美俄夥伴和友好關係憲章》,其中載明,雙方不再把對方看作敵人,兩國將建立“盟友和夥伴關係”。老布希還説,他與葉利欽進行了“歷史性”的會晤,美俄之間已“形成真正新型的夥伴關係”。但後來又如何呢?俄美雙方實際上並未形成真正的夥伴關係,各方面的分歧和矛盾仍很嚴重,摩擦和鬥爭經常發生。“科索沃戰爭”的爆發,更使俄美矛盾尖銳化,使俄美關係滑到對抗的邊緣。當時,俄羅斯曾派遣7艘軍艦前往地中海,對北約艦隊進行監視。這個歷史事實,值得人們深思。

    小布希就任美國總統之後,大力強化單邊主義的對外政策。2001年春,美國誘捕俄羅斯政要博羅金,宣佈要加緊試驗和部署NMD,公開説俄羅斯是美國安全的“威脅”,又挑起俄美間諜糾紛,驅逐50名俄羅斯外交官。一時之間,俄美關係跌入“冰點”,幾乎回到冷戰年代。“911”事件發生之後,俄美關係才開始融洽起來,一直髮展到今年5月俄美關係的大幅度接近。目前的俄美接近,其實同十年前有驚人的相似之處。人們不禁要問,今後的俄美關係難道就不會有起伏動蕩了嗎?問題在於,俄美兩國的關係,並不完全是由人們(哪怕是兩國總統)的主觀願望所能決定的。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歐亞社會發展研究所特約研究員、中國社科院世界社會主義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

    千龍新聞網 2002年8月08日


俄美接近與俄美關係的實質
五代俄(蘇聯)領導人對美政策比較 
美國承認俄羅斯為市場經濟國家
布希訪歐攪動美歐俄三角關係
再評美俄達成新的《削減戰略進攻性武器條約》 
布希和普京將怎樣“埋葬冷戰遺物” 
2001年以來的俄美總統五次會晤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