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希和普京將怎樣“埋葬冷戰遺物”   
馮玉軍

    這幾天,莫斯科和聖彼得堡幾乎吸引了整個世界的目光。美國總統布希對俄羅斯進行了執政以來的第一次訪問,與普京舉行了兩人之間的第五次會晤。會晤期間,雙方簽署了《俄美削減進攻性戰略力量條約》、《俄美戰略新關係宣言》、《俄美反恐怖合作共同聲明》、《俄美能源對話共同聲明》、《俄美近東局勢共同聲明》、《俄美發展經濟聯繫共同聲明》和《俄美人員往來共同聲明》。普京和布希稱這次會晤是“歷史性”的,雙方已經摒棄冷戰時期的不信任,進入了雙邊關係的“新時代”。但事實表明,俄美從“對手轉變為夥伴”的進程還剛剛開始,俄美關係還要經歷較長的“非敵非友”的戰略模糊期。

    關係定位:不是“夥伴”的戰略關係

    普京執政,特別是“911”以來,俄羅斯對外政策發生了引人注目的變化。在堅持維護國家利益這一根本前提不變的情況下,普京摒棄了虛幻的“大國情節”與“帝國思想”,強調根據本國的實力確定對外政策目標。在對戰略利益的認知上,俄羅斯實現了由“外向”到“內斂”的過渡、由注重“大國形象”向注重“經濟利益”的轉變。普京強調,今後20年是俄羅斯實現復興的關鍵時期,俄羅斯的首要利益是解決國內危機而非改變世界,是促進經濟發展而非抗衡美國霸權;要將經濟利益置於對外政策的首位,而不是“把注意力都集中在老生常談的地緣戰略問題”。

    正是在這一戰略思想指導下,俄羅斯對美政策發生了相應的變化。“911”後,普京適時採取果斷措施,全力支援布希的反恐行動,甚至同意美國軍事力量進駐其傳統利益所在的中亞地區,俄美關係隨即升溫。此後,俄羅斯又提前關閉在古巴和越南的軍事基地,平靜接受美國退出反導條約的現實,進而在削減戰略武器談判中做出妥協。普京之所以做出如此大的讓步,其根本目的在於避免與美國的正面衝突,為實現俄羅斯的國家復興創造一個穩定的戰略環境。

    而美國在發展反導系統、保持進攻性戰略武器優勢、插足中亞高加索等關鍵領域得手後,為在反恐和防擴散等領域繼續獲得俄羅斯的支援,也對其做出表面讓步,作為對普京讓步的“回報”。

    雙方的政治需要使此次會晤氣氛融洽,雙方簽署的《俄美新戰略關係宣言》稱,俄美“已經步入新戰略關係的水準。俄美相互視為敵人或戰略威脅的時代已經結束。俄美將為推動穩定、安全、經濟一體化、共同應對全球威脅和協作解決地區衝突而合作”。普京和布希稱這次會晤是“歷史性”的,“徹底埋葬了冷戰遺物”,開創了兩國建立新戰略夥伴關係的“新紀元”。

    然而在漂亮的言辭背後,俄美兩國並未消除根本的利益分歧。首先,美國要竭力建立“一超獨霸”的領導地位,不允許世界上出現與其平分秋色的競爭對手;而俄羅斯則謀求發揮與自己相稱的國際作用。普京明確表示,在當今世界爭奪政治經濟影響的殘酷競爭中,俄羅斯要成為“強大和有競爭力”的國家。因此,美國難以改變對俄羅斯實行利用和遏制的兩手政策,俄羅斯也不可能永遠甘作美國的“小夥伴”,雙方的不信任感難以根本消除;其次,儘管俄美在《新戰略關係宣言》中意圖渲染雙方在中亞和高加索有著共同的利益,它們將促進該地區各國的穩定、主權和領土完整,“兩個大國”在那裏競爭的説法是沒有根據的,並表示俄羅斯和美國將繼續促使阿富汗局勢正常化,重申將共同努力解決中東地區的衝突。但現實表明,俄美在打擊伊拉克、俄羅斯和伊朗核能合作、美在中亞及外高加索的軍事存在以及獨聯體一體化等問題上利益相左,分歧嚴重。俄羅斯科學院美國和加拿大研究所所長羅戈夫指出,這些問題都有可能導致俄美關係出現新的危機。

    值得指出的是,普京目前與美國改善關係的舉措與葉利欽初期的“親西方外交”已有根本性的不同,它已經拋棄了簡單的“意識形態幻想”,而執行越來越“實用和具體”的對外政策。俄羅斯在大力發展對美關係的同時,並沒有放棄對外政策的其他方向。在獨聯體,俄羅斯正在關鍵領域“投棋佈子”,對美染指形成暗中牽制:(1)強化與關鍵國家關係。對烏克蘭,借加強對庫奇馬的政治支援影響烏克蘭政局,避免烏克蘭完全納入美國軌道。5月17日,普京會晤庫奇馬,就加強雙邊合作取得重要共識;對亞塞拜然誘壓並舉,不僅延長了對加巴拉雷達站的租賃期,保持了在外高加索地區的重要軍事存在。還使亞塞拜然將巴庫-傑伊漢輸油管道15%的股份轉讓給俄羅斯,增強了對美國裏海外運計劃的影響。(2)借加強多邊機制削弱美國的滲透。5月13日,歐亞經濟共同體首腦會議宣佈暫不互相實行反傾銷措施,決定年底前吸烏克蘭和摩爾多瓦為正式成員,這是俄羅斯以經濟合作拉住獨聯體國家的重要一步。5月14日,獨聯體集體安全條約改組為“集體安全條約組織”,並成立以俄軍總參謀部為核心的軍事管理機構、組建快速反應力量。普京稱其是“在新地緣政治條件下,以新手段應對新威脅的重要舉措”;另外,俄羅斯還醞釀組建俄哈土阿等國組成的歐亞油氣聯盟,以共同利益維繫對俄合作。

    此外,俄羅斯還積極謀求建立多邊合作機制,力圖對美國的單邊主義形成制衡。5月22日,普京在國務委員會主席團擴大會議上強調,“俄羅斯不僅在西方、也要在東方加強多邊合作”。他表示上海合作組織為俄羅斯經濟等領域提供了發展機會,對開發遠東和西伯利亞至關重要。俄羅斯要繼續深化與中國的戰略協作關係並使上海合作組織取得進一步的發展。

    正是由於上述原因,俄美雙方未能對目前的關係性質做出明確定位,只是籠統稱為“戰略關係”。這進一步印證了沃爾福威茨5月15日所做“美俄關係儘管發生重大變化,但還遠非盟友”的表示。俄羅斯高級智囊也認為俄美關係將經歷較長時期的“非敵非友”過渡階段。

    戰略武器:美欲建絕對優勢,俄默認“不對稱平衡”

    此次簽署的《俄美削減進攻性戰略力量條約》共有5款。條約規定,2012年12月31日前,每一方的戰略核彈頭的總數量不超過1700至2200枚,每一方在規定的數量內自行決定本國進攻性戰略武器的構成;為了實施該條約,雙方每年至少召開兩次雙邊委員會;條約的有效期限為2012年12月31日,可以根據雙方協議延長,或者在條約期滿前由隨後的協議代替;每一方都可退出本條約,但需提前3個月書面通知對方。

    由於條約規定,雙方未來10年內削減三分之二的核武器。因而與之相比,1991年美俄簽訂的“第一階段削減戰略進攻性武器條約”歷經10年談判而只削減不到三分之一的武器來説簡直不可相提並論。就其表面意義上來説,核武器的減少無論對世界和平,還是對美俄雙邊關係都具有重要意義。對俄羅斯方面來説,條約的簽署為其減輕了不小的壓力。眾所週知,蘇聯解體後,俄國力衰弱(GDP是美的1/40,軍事開支是美的1/30),已無力與美國在軍備上一爭高下,大量陳舊核武器的維護和保養已難以為繼。此次與美國共同削減核武器,一方面節省了有限的軍事開支,另一方面有可能從美國得到部分銷毀資金。據報道,美國政府已經起草出一份幫助俄羅斯加快銷毀核武器和核原料的方案,根據這一方案,在未來10年內,美國將向俄羅斯提供100億美元,其他6個發達國家(日本、英國、法國、德國、加拿大和義大利)提供100億美元,用以幫助莫斯科銷毀核武器和原料,並防止這些極其危險的武器流落到“基地”和世界其他恐怖組織手中。

    然而,認真分析條約的內容及其簽署的背景,我們就可以發現,條約的實質意義在於俄美間的戰略平衡正悄然消失,美國可能建立絕對戰略優勢。回顧去年11月以來的俄美數輪戰略談判,可以發現美國步步為營、俄羅斯節節退讓,最終所有關鍵條款體現的都是美國的利益:削減的彈頭可以儲存而非銷毀,削減的進程不受監控,美導彈防禦系統未受任何限制。其結果是,美國既可依需要迅速強化進攻力量,又可放手發展防禦系統。同時擁有“利矛堅盾”,使美國確立單方面的戰略優勢成為可能;俄羅斯雖然在核武庫自然縮減的現實面前,爭取到美國表面“對等裁減”,並可根據“雙方各自確定核武庫結構”的規定保持和發展多彈頭導彈,保持對美國的相應威懾能力,但俄羅斯已從根本上喪失了與美國的對等地位。

    正是出於這種原因,俄美削減進攻性戰略力量條約的簽署才在俄羅斯國內引起了不同反響。俄外長伊萬諾夫一再強調,條約是俄美“雙方妥協”的産物,不會損害俄羅斯的國家安全利益。俄科學院美國和加拿大研究所所長羅戈夫認為,新條約將穩定俄美戰略關係,促進雙方在政治、軍事和經濟領域的全面合作。俄國家杜馬(議會下院)中間派和右翼力量認為,同美國簽署新的核裁軍條約是普京的“正確選擇”。而俄共等左翼力量則指責這項條約是“無條件投降”。俄地緣政治研究院副院長、國防部國際合作局原局長伊瓦紹夫上將則表示,簽署削減進攻性戰略力量條約不會使俄羅斯成為美國的戰略夥伴,通過簽署這份條約,美國獲得了政治和軍事雙重優勢,既回避了俄羅斯大大降低核武器水準的建議,又以條約的形式規定將拆卸下來的核彈頭儲存起來,保留在必要時重新部署的權利。他還強調,通過簽約,美國還獲得了戰略優勢,即部署國家導防禦系統的權利。因此,俄羅斯可能會變成依從於美的國家。

    經濟合作:近期難以取得突破

    經濟利益可以説是俄羅斯調整對美政策的重要著眼點。在此次會晤中,經濟合作也是普京與布希討論的重要內容。雙方簽署的《俄美能源對話聯合聲明》和《俄美發展經濟聯繫共同聲明》為未來的經濟合作規劃了美好前景,但實施起來卻並不容易。

    在“911”事件之後,俄羅斯石油部門日益加緊推動向美國出口原油。目前俄羅斯向美國供應的原油不到美國石油進口總量的1%,但是俄羅斯主要的石油公司已經開始制定通過北冰洋向美國供應石油的模式。在布希抵達莫斯科的前夕,俄羅斯已經宣佈將取消對石油出口的限制。俄羅斯能源部長尤素波夫説,俄羅斯認為,美國是能夠在俄羅斯的能源部門進行重要投資的夥伴。

    此次簽署的《俄美能源對話聯合聲明》規定,“為鞏固俄美關係,保障世界能源安全和國際戰略穩定,俄美決定展開雙邊能源對話”。具體措施包括:在互利和符合兩國的能源政策基礎上開發雙邊能源合作;降低國際能源市場的不穩定性、提高其可預見性;促進雙方在能源領域的商業合作,加強兩國公司在開採、生産、加工、運輸與供應能源,以及在第三國開展合作項目的相互協作;為使俄羅斯的能源工業實現現代化和長遠發展、包括擴大在遠東、西伯利亞等地區的石油開發而促進投資;通過加快俄羅斯港口、運輸基礎設施、電力及天然氣設施的現代化,提高俄羅斯石油加工能力擴大俄羅斯能源對國際市場的出口;促進在利用非傳統能源領域的科技和商務合作;決定建立俄美能源合作工作組以深化雙方在能源合作領域的討論;雙方將加強在裏海地區的能源合作。

    俄美簽署的《能源對話聲明》是一個具有戰略意義的協定,它符合雙方長遠利益需求,俄羅斯試圖借此增加“石油美元”收入、增強在國際能源市場地位、排擠並最終取代歐佩克來決定國際市場能源價格;美國則試圖擺脫對動蕩中東的長期依賴、獲取更穩定的油氣供應、減少伊斯蘭恐怖勢力的資金來源。但是俄美兩國能源進出口結構難以迅速改變(美國石油進口占世界産量的31%,其中約15%來自沙特,而從俄羅斯進口的石油還不到1%),能源協作受到生産、運輸以及歐佩克國家抵制等多重因素制約著這一宏大計劃的實現。僅以資金為例,俄羅斯盧克依爾公司提出的修建到摩爾曼斯克的輸油管道、修建深水港的方案就需投資25億美元,尤科斯公司提出的“修建從納霍德卡到美國西海岸輸油管道”的方案更是花費高昂。俄媒體稱,除非兩國表現出強烈的合作意願,否則這一方案只能是“畫餅充饑”。德國媒體則認為,“埋藏在冰雪下的西伯利亞石油在近期內還無法與阿拉伯石油競爭”。

    與《能源對話聲明》相比,《俄美發展經濟聯繫聲明》虛多實少,沒有提出拓展雙邊經濟合作的具體措施。儘管布希布希宣佈推動取消《傑克遜—瓦尼克修正案》,但這一提議能否在國會通過尚不得而知。美國賦予俄羅斯永久性最惠國待遇,理論上雖可為俄美貿易提升提供機遇。但實際上近年美國幾乎每年都延長俄羅斯的最惠國待遇,因而法案取消不會對俄美經濟合作形成直接推動;儘管布希聲稱支援俄羅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但反對更改世貿規定,給予俄羅斯特別優惠。布希堅持説,他認為俄羅斯加入世貿應該按照其他各國都須要遵守的規則;儘管目前美對俄投資開始出現上升勢頭(美艾克森-美孚石油公司近日決定今年向俄薩哈林油氣項目投資7.5億美元),但政治因素難以最終改變資本的本性,布希也坦言,外資注入關鍵取決於俄羅斯投資環境的改善。據專家預計,俄羅斯經濟恢復到解體前水準,需6500億美元投資,美資對俄羅斯能貢獻幾何尚不得而知。

    (馮玉軍博士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

    中國網 2002年5月27日


布希結束對俄羅斯訪問
美俄關係不斷改善 是普京對布希處處讓步?
安南歡迎美俄簽署削減進攻性戰略武器條約
俄美謀求建立“新型戰略關係”
俄美就簽署削減進攻性戰略力量條約等達成一致
2001年以來的俄美總統五次會晤
“伊朗核問題”為布希訪問俄羅斯蒙上陰影
布希抵達莫斯科 美俄首腦會晤令人關注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