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美倫:最大壓力是傳媒對我太注意

    如果評選今年中國證券界十大新聞的話,香港證券界素有“鐵娘子”之稱的史美倫女士就任中國證監會副主席將是舉足輕重的一條。有統計顯示,在她上任後的9個月中,證監會出臺了40多個法規條例和處罰決定。她的到來不僅給中國證券市場帶來了突破性的影響,更使2001年中國證券的“監管年”名副其實。雷厲風行,大刀闊斧,對媒體低調是她的一貫風格。日前,記者有幸獲得獨家專訪的機會,傾聽她任職以來的感受以及對我國證券市場發展和上市公司監管等問題的看法。這也是她就任以來第一次接受國內媒體的專訪。

    

    監管就是要提高違規成本 建立市場“公信”

    

    記者:今年是我國證券市場的“監管年”。雖然證監會針對上市公司出臺了很多監管政策,但上市公司的問題還是頻頻曝光。作為分管上市公司的副主席,你認為上市公司到底出了什麼問題?治理上市公司,證監會和你本人的思路是什麼

    

    史美倫:上市公司是證券市場的“産品”,這個産品的素質高低將直接影響到市場的發展。國內上市公司的問題主要出在公司治理結構上。包括沒有形成有效的公司管理機制,許多公司國有控股股東的代理人並不能代表出資人的利益,市場上股票不能全流通等等。治理上市公司要三管齊下。一是堅持基本原則。今年查處了幾個大案,有證監會查出的,也有媒體揭露的。我們的原則是,上市公司規範運作是證券市場健康發展的基礎,不規範的行為永遠是市場的隱患,會增加市場的風險。不規範的行為一定要糾正,要讓市場在規範中發展;二是證監會要對上市公司的監管,建立巡查制度,其目的是提高大家對違規行為的認識,樹立守法經營的觀念。要著眼于長遠,比如在公司治理結構中引進獨立董事制度,儘管短期內可能無法馬上見效,但我相信三五年內獨立董事將推動公司治理文化的建設。我們希望提供一個有效的公眾監督渠道,它有助於減少公司董事會和管理層的違規空間;三是改革目前上市公司治理結構,建立公司的制衡和問責機制,真正做到上市公司與大股東在人員、財務和資産的三分開,在關聯交易、利益有衝突時用條例來規範公司行為。

    

    中國證券市場十一年的成績來之不易,必須要夯實基礎。當然,這十一年中也有很多問題監管沒有跟上。市場永遠走在監管者的前面。監管者不可能杜絕問題的發生,要做的是保證市場的健康運作和發展,提高違規違法行為的成本,讓違規者對其行為負責,對公眾有所交待,使投資者利益得到一定的保障。

    

    記者:在你上任的9個月中,證監會出臺了一系列、全方位的監管政策,有針對上市公司的,有針對證券公司的,有針對證券審計機構的,有針對證券諮詢業的。有輿論認為,目前,中國證券市場還處在幼年期,如此“全面開花”式的監管辦法不利於當前的中國證券市場的發展。你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史美倫:我也聽到過市場上的一些觀點,比如“加強監管就是打擊股市”、“加強監管就是擠泡沫”等等,我感覺這是非常不正確的。監管是證監會的份內責任,為的是市場健康發展。加強監管是針對市場一些特別惡劣的行為。如果證監會對違規行為置之不理,對欺騙蒙蔽置若罔聞,從長遠看將更加打擊投資者的信心,更不利於市場的發展。比如對上市公司的巡查,就是要把問題遏制在萌芽狀態,而不是任由其發展蔓延。因為不查並不代表沒有問題,而早查就能儘早解決問題。

    

    説到“全面開花”,我認為,一個市場不單指上市公司,還有仲介機構。證券市場誠信是根本,對這些仲介機構的監管其目的也是為了增加投資者對市場的信心,投資者對市場和監管者的信心是證券市場的“公信”,從長遠來看,監管者打擊違規,對市場負責就是提高市場的“公信”程度。

    

    我從來就沒説過中國的市場不該有“中國特色”

    

    記者:最近在網上關於你的爭議不少,尤其是對你在APEC峰會上關於中國股市“中國特色”問題的回答,議論頗多。甚至有輿論認為,你的回答和當時出臺的暫停國有股減持方案同時對股市産生影響。您對此如何看待?

    

    史美倫:首先要澄清的是,我從來就沒説過中國的市場不該有“中國特色”,這是不可能的。任何市場都會有當地的色彩,在香港和東南亞的市場中家族公司控股居多;德國證券市場中銀行持股色彩濃厚,而英、美與法國和德國又不一樣。所以説一個市場沒有當地特色是不正確的。

    

    在回答記者問題時,我當時説的是“我不知道你指的‘中國特色’是什麼”,這被曲解成沒有“中國特色”了。“特色”一定會有,重要的是什麼樣的“特色”。我認為,無論什麼樣的特色市場,都應該有一個國際通行標準,那就是公平、公正和有透明度,以不欺騙投資者和消費者為基本原則。

    

    中國的證券市場,也在經歷著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有很多問題是在別的市場上沒有碰到的,我們要有自己的解決辦法,也肯定要考慮到中國的特點,但基本的公平和誠信原則是一定不變的。

    

    記者:有人認為,中國的證券市場“先天不足”是典型的“中國特色”,您如何看待這個觀點,您認為目前我國的證券市場發揮了優化資源配置功能嗎?

    

    史美倫:目前我國證券市場經歷的階段也是其他新興市場經歷過的,這個問題還得放到我國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大背景下看。證券市場當初是為國有企業改革,但隨著經濟的發展,證券市場在經濟發展中扮演了更加重要的角色,成為企業融資的重要渠道。目前證券市場在優化資源配置方面功能的發揮不很理想,上市公司籌集資金很多沒有用於有效益的項目,所以市場僅僅具有資源配置功能。證監會推行市場化,但市場化的前提應是自律,公司和仲介機構在這方面還遠遠不夠,比如增發,由上市公司自行決定是否增發,可如今卻變成了一些上市公司圈錢的途徑,大量資金被用來炒股、委託理財等與實業投資無關的領域。我希望市場的自律能得到提高。

    

    最大的壓力是傳媒對我太注意了

    

    記者:你是不是經常被誤解?這方面是否承受著很大的壓力?

    

    史美倫:工作壓力是有的,但最大的壓力是傳媒對我太注意了。雖然工作9個月了,可我還是很不習慣傳媒對我的關注。我從來都是堅持多做少説。我在一些公開場合發表的演講,接受的採訪被報紙、網路轉來轉去,結果經常演繹出很多節外生枝的內容。在你們採訪之前,我從未接受過媒體專訪,卻經常看到接受專訪的文章出現。應該説,傳媒對證監會的監督,對市場的監督是起了積極作用的,但對我個人的注意力我還是不習慣。

    

    記者:你在工作當中,覺得最大的困難和障礙是什麼?

    

    史美倫:要説障礙,主要是語言溝通方面。普通話到底不是我的母語,尤其是開會時,想到了但表達上慢半拍,特別是在和別人爭論的時候,總是吃虧啊。這也可能是我的話有時被人曲解的原因之一吧。

    

     (來源:人民網12月21日/詹新慧)

    


史美倫:我國證券市場入世後基金業首當其衝
史美倫:管理是國企競爭力關鍵
證監會將建立起獨立董事人才庫
證監會副主席史美倫談亞洲和中國資本市場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