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畢業不就業 “漂”在校園現象透視

     時下,相當一部分已經畢業的大學生,由於種種原因仍“漂”在校園,構成了一支陣容強大的“不就業族”。他們不就業的原因自然不是因為找不到工作,而是另有所圖。記者對北京各大高校“不就業族”不就業理由的採訪結果表明:70%的人為了考研,而其中許多人的目的很簡單,“有了高學歷以後賺錢會更多”。

    追求高學歷不是壞事,甚至是好事。但是就大學生而言,如果把高學歷和賺錢更多等 同起來,並把它作為自己的就業觀念和價值取向,就業時以經濟利益為導向,把“賺錢”作為目標,顯然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考研為了更有用?

    時下,北京、上海、江蘇、廣東、西安等地高等院校的應屆畢業生都希望能夠緩開派遣證,加入“不就業族”。其中,北京60多所普通高校的“不就業族”陣容更是龐大。

    畢業生能夠緩就業的前提條件自然是國家關於畢業生畢業後可以保留兩年學籍的政策。幾年前,教育行政部門將應屆畢業生的就業期延長為兩年。而北京晨報報道説,全國高校畢業生當年不就業者佔總數的17%,北京申請不就業的畢業生比例則更高。

    本網記者了解到,不就業者的首要原因是考研。此外,部分不就業者正等待通過託福、GRE考試出國。據北京報道,北大因考研和出國不就業的畢業生佔“不就業族”的80%至90%。

    “為了考研我已經在北大呆了兩年了,吃住都在北大。”兩年前從山東大學畢業後就來北京考研的李永説,“就業壓力這樣大,不如繼續深造,考研就是為了再次改變命運。”

    據報道,山東輕工業學院的材料係是個考研大系,考研命中率高達35%。“不考研怎麼辦?”該係的一位男生説,他所學的專業名為寶石專業,可很多人分配去了玻璃廠,“學了4年,畢業後卻去工廠當工人,我不甘心。”

    考研已然被認為是改變命運的最佳獨木橋。“就是要通過考研擺脫現有處境,研究生才更容易爭取到高薪和提升的機會,別的沒考慮那麼多。”兩位為考研結伴漂在北京理工大的2002屆畢業生表示,“研究生是非考上不可,今年考不上,明年繼續。”

    有用就是能賺錢?

    儘管“不就業族”只是成千上萬名高校畢業生中的小部分,但他們的存在依然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不僅在於他們選擇了一條似乎並非“正途”的道路,更主要的是他們的行為所傳達的一種價值取向。

    “不就業族”的出現一方面反映了當代大學生擇業觀念的轉變,他們不再死死抱住學校和教育機構不放,敢於放棄“鐵飯碗”,主動選擇自己喜歡的工作方式。但同時,在“人價值如何實現”和“就業究竟為了什麼”等問題上,這些年輕人存在明顯的惶惑和偏差。

    “現在誰要是提‘為人民服務’、‘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之類的話語,被認為是虛偽和不可理喻。”在人大的校園裏,行色匆匆的小陳説,“在這個商業社會,有身份,能賺錢,就是實現了自己的價值,就被認為是人才、有用。”

    本網記者在對“不就業族”採訪中有一種強烈的感覺,自我充斥著這些年輕的頭腦,他們的“有用”幾乎完全是站在個人利益立場上的表態。廣州某研究中心的調查結果表明,大學生的擇業標準更傾向於實際經濟利益。在待選的16項標準中,個人收入的被選率居首位,達82.2%,收入水準已成為衡量一個人價值的重要標誌。

    調查中還發現,在工作價值觀上,被訪大學生選擇“體現自己的價值”、“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掙錢”的人數比例依次居前三位,佔人數的七成左右。

    “誰不為自己的前途著想呀!説考研為了別人一點都不現實,就像王朔説的那樣,為別人活著即便出自真誠也在技術上做不到,所以最現實的就是能掙更多的錢,錢是一個衡量尺度。儘管大家不怎麼説,而大家都這麼想和這麼做。”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大四學生小吳胸有成竹地説,“擁有高學歷自己混起來也輕鬆一點,才算是個有用的人。”

    賺錢才能體現價值?

    社會的轉型不可避免地導致人們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的重塑。就大學生而言,有些人在選擇職業時,以自我為中心,不顧國家和社會的需要,甚至有的大學生以經濟利益為導向,貪圖生活享受,更不用説不願到貧困地區去了,這讓人不禁要問,對大學生而言,什麼是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從經濟學角度看,勞動力成為市場資源必然講求價值與價格的相對統一。因此我們既鼓勵個人奮鬥和個人價值的滿足,同時還要強調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北大馬克思主義學院程教授説,“這也是大學生就業指導中必須重視的問題,大學生正確人生價值觀的樹立需要引導。”

    因此,高校應加強大學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培養大學生深厚的集體主義、愛國主義情感,樹立科學的人生價值觀,引導他們走出以個人為中心的狹隘小圈子,摒棄自私自利、享樂腐化等思想觀念。

    “正如馬克思在《青年選擇職業時的考慮》所指出的‘人們只有為同時代人的完美,為他們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達到完美。’”高級記者張永義表示,“大學生只有在為社會、為人民作貢獻的過程中才能實現人生的價值,才能體會到人生的幸福。”

    “當代大學生在價值觀念和社會心態層面,理性精神、利益意識、個體取向逐漸增強,而在實際行動和日常生活領域,青年的自主傾向、現實定位、多樣選擇日益凸顯。”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社會學博士沈傑説,“能否對當今青年的新特質、新走勢、新問題,做出更及時的科學把握、更深切的價值理解、更到位的人本關懷,都是有做好青年工作的一個重要課題。”

    緩就業可能帶來惡性迴圈?

    “不就業族”的認識誤區引起了社會的關注,“不就業族”陣容的擴大,也給學校和社會帶來了壓力。

    離2003年考研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備戰考研已經到了最緊張的階段。各高校的課堂上、自習室、食堂、宿舍既有在校考生,又有在職考生,已是人滿為患。

    儘管總體上高校對於“不就業族”採取比較寬容的態度,但對於畢業後不就業的做法,多數高校都表示不支援。畢業生因考研或找到的工作不理想便輕易辦理緩就業,漂在校園,不利於學校的管理,況且目前就業形勢不容樂觀,放棄已有的就業機會與下一屆畢業生競爭,將使畢業生就業難度更大。

    一屆又一屆的畢業生緩就業,儘管當年看起來,好像就業壓力有所緩解,但這些“不就業族”的就業壓力積攢在一起,推移到下一屆、下幾屆,將使以後的就業壓力更大。壓力變大,畢業生更加死盯考研這一條路,再緩就業,由此將形成“緩就業—考研—再就業”的惡性迴圈。

    因此,教育界一些人士對此表示出了憂慮和擔心。“既要保障畢業生延期擇業的權利,但更要看到越來越多的‘不就業族’等待就業給就業市場帶來的壓力。”人民大學就業中心樊主任認為,“緩就業一定要慎重。”

    不少應屆畢業生為了考研而選擇“不就業”,更有一些在職人員寧願棄職考研,熱衷考研考證不是出於社會需要而是別人考我也考的盲從。“渴望成才卻沒有目標,考研考證不能只是隨大流。”貴州大學歷史系陳教授表示,“優秀的標準不是高學歷而是適合需要。對於不就業考研,畢業生還需冷靜對待。” (蒲紅果)

    千龍新聞網 2003年1月08日

    


應屆畢業生的就業煩惱:招聘會讓人有點“怕”
今年人才市場就業態勢之分析和展望
北京:去年就業關注度首超社會治安
兩天雙選會9萬大學生 深圳仍是擇業熱點
2003年:就業形勢最嚴峻
廣東教育廳公佈2002年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
醫學本科生何處就業
近7萬大學生即將畢業 安徽省推出就業新舉措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