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世紀幾代傳薪 陳家一門22人執教鞭  

    不同的年齡,不同的笑臉,他們有著同一個神聖的名字———教師。

    一年一度教師節前,在廣州芳村區一酒樓,一個普普通通的家庭聚會卻成為不少傳媒的焦點。

    “我們家幾代從教,教過的學生,沒有十萬恐怕也有八萬了。”家庭聚會的發起人——廣東藥學院退休副教授陳志強老師笑吟吟地掰著手指一一數來:陳家四代人薪火相傳,桃李滿園,有22人擔任過教師,其中12人終身任教,九人在高等院校教書育人,最大年紀的現已82歲高齡……

    本是一個農家子弟 成就幾代書香門第

    和廣東許多農村家庭一樣,陳家原本世代務農,守著幾畝薄田度日。陳志強老師的祖父陳觀海先生幼年喪父,靠教會義學完成了免費教育。1867年,16歲的陳觀海因品學兼優由教會派遣赴德進修神學,成為近代中國最早到德國的留學生。

    陳觀海先生刻苦鑽研,學習掌握了德、英、法、俄語及古希臘、古羅馬和古希伯來等多種外國語言文字。歸國後先後擔任江南陸師學堂、廣雅高等學堂、兩廣方言學堂(相當於外語外交學校)的教學工作。

    一個農家子弟成就了幾代書香門第———自他開始,陳家便與教育結下不解之緣。

    前輩後輩執鞭從教 薪火相傳三個世紀

    陳志強老師介紹説,其父輩、同輩各有九位從教;子女輩則有四位投身教育戰線。

    其父陳敬安是留德醫學博士。陳志強至今保留著父親1915年自天津北洋醫學院畢業的“畢業證書”。連裝證書的硬紙筒都頗有“來頭”。八十多年的歲月風塵,改變了紙筒原有的顏色,但上面層層疊疊的外國郵票和郵戳上“Berlin”(英文柏林)的字樣依然清晰可辨,在紙筒封口處還隱約可見“中華民國”幾字,陳家據此推斷,這是陳父當年在德國攻讀博士時,郵寄回來的。

    陳敬安先生曾先後在清華大學、武漢大學任學校醫院院長。陳志強老師還費盡心機從廣東省檔案館館藏資料中找到了解放初中山大學王星拱校長親筆寫下的聘書,查知其父當時被聘為中山大學醫學院教授。

    陳志強老師本人則先後在廣東省衛生學校和廣東藥學院任教,作為“南粵優秀教師”,他直至退休,還經常應邀外出講學。用他的話來説,“從來不敢有半點敷衍,誤人子弟”。

    女兒陳敏,自暨南大學畢業後也投身教育戰線,現在廣州市公安局警察訓練部任教,被評為廣州市優秀教師和全國公安戰線優秀教師。

    亂世之時熱血報國 治世之時施以禮教

    與一般的知識分子家庭還有點不同,陳家人先後有十多人棄筆從戎,在國家需要的時候投身反帝反侵略戰爭。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時值壯年的陳觀海先生憤然辭去了教會中的一切職務,放棄了在教會中較高的地位與待遇,轉而投身外事、翻譯、教育工作;陳志強老師的父親陳敬安,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英國艦隊任醫官,艦艇被日軍飛機襲擊後堅持救治傷員直至沉船;解放初,陳志強老師本人、夫人及幾兄弟姐妹,都參加志願軍,投身到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爭中……

    “亂時救民于水火,治時濟民以禮教”,陳家的百年滄桑史,折射出的是一個知識分子家庭與國家民族命運的緊密聯繫。

    

    《羊城晚報》 2002年9月11日


澳門歡慶教師節
我國運用市場機制推進教育資訊化
都有説不完的理 老師家長 到底誰更可憐?
我國教師隊伍建設
成績斐然
 
河北:傑出教師受嘉獎 八萬獎金捐給貧困大學生
尊師重教 中國各地以多種形式慶祝第18個教師節
教師節花絮:向老師致敬!
建立用了5年時間—方明老先生談教師節的由來
北京青年報:教師已經成為“富人”了嗎?
賈慶林祝教師節日快樂 並號召大家為教師辦實事
教師:一個越來越熱的職業
第五屆"全國十傑中小學中青年教師"教師節前評出
我國教師隊伍新變化:規模擴大 結構合理 素質提高
全國1000多萬教師有了自己的報紙《中國教師報》
“我作弊時請高抬貴手” 教師節的另類賀卡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