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裏的另類體育課大學生體驗野外生存  

    7月24日上午,剛參加完“首次大學生野外生存生活訓練”回到學校的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學生孫岩,第一件事就是直奔校門口的湖南菜館飽餐了一頓紅燒肉。

    7月18日至23日,中國地質大學、清華大學和東北林業大學3所高校的59名大學生,在10位老師的帶領下,來到位於長白山系張廣才嶺的國家級森林公園,進行了為期5天的野外生存生活訓練。

    5天中,這些人們印象中嬌生慣養、弱不禁風的少男少女,在深山老林中披荊斬棘、翻山越嶺,冒雨負重行進近百公里。在浙江大明山和湖北神農架,另外兩批大學生野外生存生活訓練也在同時進行。

    本次“大學生野外生存生活訓練營”活動,是“十五”國家級課題《拓展高校體育課程,促進學生身心發展———在高校中開展野外生存生活訓練的實驗研究》的組成部分。

    據華東師範大學的一項調查顯示,80%的學生不願意上體育課。該校體育與健康學院閻健教授告訴記者,大學生喜歡體育但不喜歡上體育課的現象十分突出,這表明“大學體育課程50年一成不變的教學理念必須調整”。

    該課題組組長、教育部體衛藝司體育處處長季克異説:“推出大學生野外生存生活訓練,就是要拓展高校體育課程,改革高校體育教育過分注重競技項目的傳統。”

    課題組成員、南京體育學院教師張惠紅介紹説,此項活動在我國是首次開展,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和思想素質,培養他們知難而進、超越自我的意識,體會團隊精神,樹立集體主義觀念,從而在更深層上提高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

    從今年5月起,首批參加此項目的6所高校就開始了緊鑼密鼓的準備工作。中國地質大學在學生中進行的一次調查顯示,贊成開設野外生存生活訓練課的學生達到了98%。而東北林業大學剛在森林資源學院貼出有關資訊,一天之內該院就有200多名同學報名參加。

    在5天的訓練中,同學們發現,他們的感受和收穫,已經不僅僅是“體育”的範疇了。

    中國地大一年級女生陳靜長得嬌小玲瓏,背的行囊立起來幾乎和她一樣高。但5天裏她背著10多公斤的行囊翻山越嶺,竟毫不落後。陳靜後來向記者透露,為了不在這次活動中拖大家後腿,一個月前她就堅持每天早上負重行走2000米。“我覺得這次活動對我是一次寶貴的經歷。有人説我們這一代是意志品質較弱的一代,但通過這次訓練我覺得自己還行。”陳靜説。

    另一位地大女生李甜鴿説:“從小到大被蚊蟲叮咬的包,加起來也沒有這幾天的零頭多;從來沒有一次洗過那麼多碗;腳上從來沒有起過這麼大的泡。”

    但是,這一切讓她“痛並快樂”,因為感受到的同學之間的友情“很近,很真實”。

    想吃紅燒肉的孫岩説:“無論什麼時候我都會記得,僅有的一瓶底的水,可以讓兩個人喝十幾個回合,大家都想把盡可能多的水留給對方,那種感覺只有身臨其境才會感受得到。”

    一位學生對記者説:“近年來不少人有一種印象,我們這一代青少年大都是溫室裏的花朵,經不起風吹雨打,這其實是片面的。我們在這次活動中的表現證明:大學生,至少相當數量的大學生,並不像人們以為的那樣怕吃苦,缺乏艱苦奮鬥精神!”

    東北林大紀曉林同學在途中腎結石病發作,連夜被送回大本營治療,出乎大家意料,第二天一大早小紀又出現在宿營地,並堅持走完了餘下的行程。“我在學校是屬於最不愛上體育課的那類人。從小學到大學,體育課基本都一樣,不是短跑就是長跑,再不就是打打球,太單調、太沒有創意了。”小紀告訴記者,自己之所以積極報名並堅持完成這次訓練,不是要證明自己意志有多堅強,而是覺得這種運動方式自己喜歡,在這個氛圍裏與同學、老師交流,感覺很舒服、很忘我。

    教育部體衛藝司司長楊貴仁認為,隨著現代社會的城市化,生活在高樓大廈“叢林”中的青年學生,對如何與大自然和諧相處、如何在激烈競爭的社會中與他人友善共處,思考得較少。把大學生放到野外去接受磨煉、感悟人生,就顯得尤為重要。

    然而,大學生野外生存生活訓練的教學實踐目前只是一種嘗試,在實施過程中,同學和老師也感到了一些不盡如人意之處。 (王海洲)

    

    《中國青年報》 2002年8月2日

    


北京:每年一萬二“養”個大學生
天津大學學生再次問鼎國際最高水準大學生建築設計競賽
石家莊杭州對大學生敞開城門
大學生文明程度堪憂 高校成北京環保“死角”
香港採用雅思作為向大學生提供的統一英語水準評核
聚焦大學生野外生存訓練——首次訓練全記錄
女記者臥底10天 揭秘“暑期訓練營”
放棄學業沉湎上網 網吧"漩渦"卷走大學生
新聞調查:大學生“下海”
女大學生偷了同學存摺10萬元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