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安徽是怎樣構築農村義務教育投入新機制的  

     安徽省自2000年在全國率先開展農村稅費改革試點以來,經過全省上下努力,取得了階段性成果,農民負擔大為減輕,農村經濟快速發展。同時,針對農村稅費改革對教育,尤其是對農村基礎教育帶來的新變化,安徽省積極尋求對策,努力建立起與財稅體制改革和農村稅費改革相適應的農村義務教育投入保障機制,保證了義務教育“重中之重”戰略地位的不動搖。

    安徽農村實行稅費改革試點後,農村教育費附加和教育集資被取消。因此,儘管政策規定農村義務教育辦學和危房改造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但由於稅費總量普遍減少,縣、鄉政府根本無力增加教育投入。以2000年為例,雖然預算內農村義務教育經費撥款增加了2.65億元,而被取消的教育費附加和集資平均每年約11億元之多,全省85個農村縣(市、區)中有45個投入總量比上年減少。總投入的減少帶來了生均經費和生均公用支出水準的下降。其中小學和初中生均公用經費分別下降8%和16%。學校建設性投入也大幅減少。2000年全省農村義務教育基建和修繕費支出為3.6億,比1998年減少5億元。

    稅費改革中農村教育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引起了安徽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安徽省委主要領導多次強調指出,義務教育和計劃生育只能加強,不能削弱,其他方面有多少錢辦多少事。對於安徽農村教育遇到的困難和矛盾,教育部等有關部門乃至中央領導也給予了高度關注。去年以來,教育部部長陳至立以及財政部等部門領導同志多次到安徽省考察調研,尤其是去年7月中旬,朱鎔基總理親率有關部門負責人專程來到安徽省考察農村稅費改革,重點是農村義務教育。朱鎔基總理在考察後明確指出,農民負擔能不能減輕,義務教育等必要的投入能不能保證,是檢驗稅費改革是否成功的重要標誌;現在最大的擔心就是稅費改革後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缺口太大,必須切實保證農村義務教育投入。

    為貫徹朱鎔基總理指示和全國基礎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安徽省委、省政府于去年8月召開了由市、縣主要負責人參加的農村稅費改革工作會議。省委書記王太華強調,“在深入推進農村稅費改革的同時,要確保農村義務教育的投入”。“鄉村正常工作和社會事業發展的必要經費,首先是農村義務教育的投入要有保證。”他同時強調,教育體制改革要與稅費改革統籌兼顧,整體推進。10月中旬,省政府召開了全省基礎教育工作會議,出臺了《關於實施〈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的意見》,就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建立健全農村教育經費投入機制等重大問題提出了明確政策措施,並重點在6個方面開展了工作。

    進一步改革和完善“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規定了各級地方政府的責任

    安徽省要求各級政府切實增加基礎教育經費投入,儘快建立新形勢下支撐農村義務教育穩定的經費保障機制。要按照“力度不減、份額不少”的原則,優先安排農村義務教育經費預算,把農村稅費改革與促進農村義務教育健康發展結合起來,確保農村義務教育投入不低於農村稅費改革前的水準,並逐步有所增加。

    將原由鄉鎮管理的農村中、小學的人、財、物全部上劃縣級管理

    在去年4月選擇全椒等11個縣(市、區)進行試點的基礎上,從5月份起,將原由鄉鎮管理的農村中、小學的人、財、物全部上劃縣級管理,教師工資由縣財政委託銀行統一發放。8月份,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決定全省從9月起,將農村小學、初中教師工資上收到縣。明確了上收後必須確保的工資標準:即國家統一規定的固定工資,包括中小學教師工資提高職務工資的10%、活工資、教齡津貼和其他津貼。要求有條件的地方要盡力保證省規定的津貼、補貼項目的發放。上收後,合理調整縣鄉財政體制,鄉鎮財政原用於教育基礎設施以及學校正常運轉所需的開支不納入上劃基數;農村初中、小學因增人和調整工資等所需的增支由縣財政負擔。為緩解縣級保障教師工資發放的資金缺口,除中央財政給予轉移支付外,安徽省財政進一步加大了對縣級的轉移支付,並通過資金調度支援縣級兌付教師工資。省政府還規定,2001至2003年三年內,再適當調減市、縣每年約1億元上繳數額,全部用於發放農村教師工資。省政府還建立了教師工資發放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實行舉報和按月通報制度。在2001年召開的全省經濟工作會議上,省長許仲林強調:各地決不允許再發生新的拖欠,歷年拖欠力爭2002年基本解決。凡是拖欠工資的地方,不準蓋辦公樓、買轎車,領導幹部不準出國。

    加強農村義務教育收費管理,在貧困地區實行“一費制”試點

    去年8月,安徽省政府下發了《關於加強農村義務教育收費管理堅決治理亂收費的通知》,嚴格規定了農村中小學收費項目和標準,即農村小學每生每學期雜費最高限額為50元,作業本費10元,教材費平均約20元;農村初中雜費70元,作業本費20元,教材費平均約60元,並附教材目錄和定價,其中農村一律使用黑白版教材。住校生的住宿費最高每學期不超過40元。在岳西、金寨和利辛三個貧困縣實行“一費制”試點,收費標準嚴格按國家規定執行。省政府決定對“一費制”試點縣和15個山區縣的農村初中、小學分別由省財政按每生每學期15元和5元的標準給予公用經費補助。為堅決治理社會對學校和學校對學生的亂收費,省政府明文對社會各方面和學校規定了“18個不得、1個不準”。繼省人大常委會去年頒布《安徽省禁止義務教育階段亂收費條例》後,省紀委、監察廳還將出台中小學亂收費處罰辦法。

    取消農村中小學“零戶管理”

    為有效制止中小學校收費被擠佔、平調、挪用,保障學校正常運轉,去年8月安徽省政府規定:中小學按規定向學生收取的雜費,由學校統一使用,不實行“零戶管理”。為此,安徽省教育廳、財政廳及時下發了《關於加強農村中小學雜費管理的通知》,規定農村中小學雜費收入全部納入財政專戶,學校要及時將雜費收入繳入財政專戶;財政部門根據學校的用款計劃,及時足額撥付學校在銀行開設的雜費支出賬戶。雜費收入專戶可設在鄉鎮財政,也可設在縣級財政,具體由縣級人民政府按照有利於規範管理,提高效率的原則,結合本地實際確定。原實行“零戶管理”滯留在鄉鎮財政的有關學校雜費,鄉鎮財政要視財力逐步予以返還。

    開展農村中小學公用經費標準定額核定工作

    去年7月,安徽省教育廳會同省財政廳精心制定了公用經費標準定額調查測算方案,並在山區、平原和貧困地區選擇不同類型的5個縣的部分農村中小學進行典型調查。在此基礎上,制定了農村中小學公用經費標準定額核定的原則和方法。學校公用經費安排以學校雜費為主,財政預算安排為輔。農村中小學雜費收入應全部用於公用經費開支,其餘不足部分,由縣鄉兩級財政預算安排,測算核定中應予以分解落實;保證實際支出水準在稅費改革前實際水準基礎上得到逐步提高。各地確定的農村中小學公用經費定額應不低於1997至1999年3個年度的平均水準,同時結合省定的初中、小學雜費收入情況和鄉財力情況,在保證學校運轉基礎上,合理核定農村中小學公用經費定額。省裏將根據各地上報情況予以核準,原則上3年核定一次。

    集中財力、物力消除中小學現存危房

    據統計,安徽省中小學現有危房748萬平方米,其中D級危房438萬平方米,危房率為17.8%。為切實抓好危房改造工程,安徽省教育廳會同有關部門開展了危房普查鑒定,並建立項目庫,上報全國危改辦;制定了項目管理辦法,並舉辦項目管理人員培訓班;實行危房改造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在市、縣分別設立資金專戶,實行封閉運作,垂直下撥;組織力量對各地危房改造工程實施督查指導。在省教育廳測算的基礎上,省政府常務會議研究決定,除中央安排中小學危改和工程“義教工程”專項資金外,“十五”期間,省財政每年安排1.5億元,另通過社會捐資籌集每年不少於5000萬元,市、縣共同按1:1的比例配套,預計籌措約20億元,並提前到前3年使用,力爭3年內消除農村中小學現有438萬平方米的D級危房。同時,允許在規定的限額內通過農民“一事一議”的方式,籌集資金或義務勞動支援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2001年省級籌措危房改造資金近3億元已全部落實。

    安徽省六項保障措施的大力推行,穩妥處理了稅費改革與保持農村義務教育健康發展的關係,防止了農村義務教育的滑坡。事實證明,在新的形勢下,只要積極探求新辦法,尋求新出路,推進有效的配套改革,就能夠保證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順利進行。(俞路石)

    《中國教育報》2002年3月5日


北京教育馬年要快跑
廣東代表團擬就社會辦學提出議案
山東省辦學體制將走向多元化
福建旅日僑領捐資家鄉辦學
外地來了“京”字牌學校 北京教育緣何對外擴張
合資辦學資源互補 中外高校迎來“蜜月”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