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醫院挑戰我國醫療服務業

    “洋”醫院已經進入中國

    室內擺放著蘭色的布藝沙發,茶几上散放著幾本雜誌,沙發邊的鮮花發出淡淡的香味,大廳的聖誕樹上綵燈閃爍,還點綴著各式聖誕小禮物,不由讓記者想起剛剛過去的耶誕節,在北京和睦家醫院候診室見到的一番景象。

    和睦家婦幼醫院是中美在1998年建立的第一家合作醫院。去過這個“洋”醫院的人,都會對其“人性化”管理和優質的服務留下深刻的印象。在這兒,見不到在國內醫院患者長久地等待,也見不到患者痛苦的表情。一位患者的陪客告訴記者,在“洋”醫院,不論“洋”醫生還是中國醫生都把患者看成客人、朋友,醫院一切為患者著想,甚至從細節上都讓患者滿意。一般首診的時間都在一個小時以上,在這裡看病不僅解決了身體的痛苦,還得到了精神的愉悅。

    根據我國入世達成的協議,我國承諾開放醫療和牙醫服務;允許外方與中方合作設立中外合營、合作醫院和診所,允許外資比例不超過70%,即外方可控股。到2003年,我國將正式開放醫療服務業,這意味著將有越來越多投資規模大的綜合性“洋”醫院將進入我國醫療服務市場。據統計,目前我國有中外合資、合作醫療機構全國約有200余家,但總投資額不高、規模不大;服務內容比較集中于眼科、口腔科等專科服務項目上;服務對象也主要針對在華的外國人。

    根據對中外合資、合作醫療機構管理的有關規定,合資、合作形式設立的醫療機構,其投資總額不得低於2000萬元人民幣,至少應該有100張病床的規模。我國已經批准台灣台塑集團在北京北郊建立醫院,其床位將有3000張,規模超過北京現有的醫院。業內人士認為,合資、合作醫院必將帶來新的經營理念、運作模式,將對“回扣”成風、服務差、醫療事故頻發的國內醫院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戰。

    老百姓只選好醫院

    國內醫院長期缺乏服務觀念。醫院收費不是通過優質優價來收取服務費用,而是通過藥品來為醫院謀利,而“洋”醫院採用企業化的管理模式,通過提供優質的服務收取服務費用,“洋”醫院因此不斷地吸引患者。以和睦家醫院為例,在1998年到該醫院就診的患者中只有不到10%是國內患者,而到目前這一比例提高到約50%。

    但是,把收入較高的中國人和在華的外國人作為主要目標群體的“洋”醫院,對一般老百姓來説,看病的最大障礙在於它的費用。像和睦家醫院的收費大約是國內醫院的十倍,甚至於更多。而目前,國內的大部分患者還不能把看病時享受的服務作為一種消費來看待。

    而國內的醫院主要針對大多數醫保群體。利用醫保定點醫院的優勢,國內的醫院受到“洋”醫院的挑戰還不明顯,但“土”、“洋”醫院短兵相接的時間就要到來。隨著國內營利性醫院的出現,其必將參與對醫療有高消費需求群體的爭奪。另外,隨著規模大、綜合性的“洋”醫院的進入,也必將和國內醫院爭奪大眾群體。到時,“土”、“洋”醫院將展開在服務、管理、人才等全方位的競爭,促進多元化的醫療市場形成,促進醫院在服務、價格、管理等方面的改進。這對老百姓來説可是個好事,不管“土”醫院、“洋”醫院,他們只選擇服務好、價格優的好醫院。

    國內醫院需要加強“自身保健”

    我國的醫療服務業長期被當成公益事業來做,一直是賣方市場,加上公費醫療制度、醫藥不分的體制,養成了醫院的“老爺”作風。“藥價虛高”的現象在國內醫院很普遍,有的藥高出成本價十幾倍,還時常從醫院的藥房裏開出假藥。醫療事故也時有發生,但是患者很少能打贏這种醫療官司。

    對此,政府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公費醫療制度已經壽終正寢,醫療保險制度自去年開始已經全面啟動;醫藥分家已經實行等等,藉此來改善醫院服務、打破醫院“以藥養醫”的“堅冰”,但醫院之間的競爭還是很不充分。

    去年,又開始醫院分家,明確了來我國醫療機構將由非營利性與營利性醫療機構共同組成,以期通過它們之間的競爭來改善醫院的服務品質,迎接性“洋”醫院的挑戰。但從具體實施的情況看並不理想。今年北京首批41家醫療機構實行改制試點,但這41家醫療機構都無一例外地申請為非營利醫院。記者從北京市衛生局醫政處了解到,目前,這項工作還在繼續進行,但申請營利性醫院還是寥寥無幾。

    在一般人的眼裏,按照“資本追逐利潤”的慣例,營利性醫院應該有很強的吸引力。但是醫院紛紛選擇非營利性醫院,確實讓人費解。醫院的有關人士對此這樣解釋説,申請非營利性醫院,能享受政府給予財政、稅收、醫療保險定點等方面的政策優惠。另外,由於歷史的原因,我國醫院的産權不明確,醫療機構法人對國有資産增值沒有法律責任,追求利潤的動機不強,難怪這41家醫療機構都無一例外地作出這樣的選擇。

    對此,業內人士認為,醫院的改革還要進一步深化,對醫院的産權制度改革勢在必行。目前,醫療市場單一,既不利於形成醫院之間的競爭局面,也不利於醫療市場需求多元化的形成。

    《中國經濟時報》2002年1月3日

    

    

    

    

    

    


入世了中國病人面朝洋
醫療人才流向“洋醫院” 公立醫院該如何?
25家洋醫院取得從業資格
換家“洋醫院”看病,如何?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