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換家“洋醫院”看病,如何?

    一向較少為外資涉足的醫療市場,如今開始成為外商投資的新領域。近一段時間,“洋醫院”紛紛浮出水面,引來越來越多的關注。

    “洋醫院”與國有醫院有哪些不同?哪些人在選擇“洋醫院”?“洋醫院”又會給我們帶來些什麼呢?

    “洋醫院”浮出水面

    最近一段時間,北京國際醫療中心、北京國際救援中心、和睦家醫院、北京香港國際醫務診所……一家家原來鮮為人知的中外合資、合作的醫療機構擴大規模、對國人開放的資訊,開始頻頻出現在各種媒體上,引起人們的關注。

    據了解,北京目前共有25家中外合資、合作的“洋醫院”。這些機構成立之初的目的是服務於來華工作、生活、旅遊的外籍人士,因此主要坐落于京城的高檔酒店、寫字樓、使館區等地。而現在,國內就診者的人數在各個“洋醫院”佔到了就診量的1/3以上,而且增長速度正在加快,各家對繼續擴大國內就診量都充滿信心。

    據北京市衛生局一位官員介紹,所謂的“洋醫院”,實際上是中外合資、合作的醫療機構,我國目前還不允許國外投資者獨資辦醫院。

    目前我國境內的“洋醫院”、“洋診所”不少於200家。很多海外投資者甚至避開衛生監管層,在一些地方政府的默許下,直接建院建所。隨著WTO的日益臨近,眾多的海外投資者紛紛看好中國龐大的醫療市場,可以預測,外資色彩的醫院會大批浮出水面。

    事實上,外資十餘年來始終在為進入中國的醫療市場積蓄力量。

    長期以來,醫院作為事業單位一直由政府和國有企業包辦,不允許外資涉足。1989年政策開始放寬,衛生部和對外經濟貿易部聯合發佈了《關於開辦外賓華僑醫院、診所和外籍醫生來華執業行醫的幾條規定》,允許在國內試辦中外合資、合作醫療機構。隨後,國內中外合資合作醫療機構的數量平均以每年十余個的速度遞增。

    1997年,衛生部和外經貿部又聯合發佈《關於設立外商投資醫療機構的補充規定》,就中外合資合作醫療機構的服務對象、中方合資合作者股權比例、董事長的委派、經營期限等做了原則性的規定。目前政策規定,合資合作醫療機構總投資不少於2000萬元人民幣,中方在其中所佔股權不能少於30%。

    儘管管理層對開放的力度和層面保持謹慎和小心,但國際資本的強大力量正像衝擊其他領域一樣衝擊著中國的醫療市場。據預測,隨著政策的逐漸放開,國際資本將會更多地進入我國的醫療領域。

    “洋醫院”有些不一樣

    “洋醫院”與國人印象中的醫院或多或少有些不同。

    去坐落在港澳中心的北京香港國際醫務診所看病需要預約。那裏的醫療專家來自北京的各大醫院,都是各自領域內有名的大夫。到這裡看病需要預約,如約前來就不用排隊候診了。每個大夫每天接診一般不超過10人,以保證每位患者都能得到足夠的看病時間。

    北京國際醫療中心的候診室裏沙發、茶點、雜誌一應俱全,還有兒童樂園。在這裡,客人看病等候時間一般不會超過10分鐘。

    在以家庭式産房為特色的和睦家醫院,為了減少孕婦對生育的恐懼,醫生特意把手術用的操作臺、醫療器械都收起來,創造出一種溫馨輕鬆的氣氛。

    與國內的醫療機構相比,外資的醫療機構更關注客人就診時是否感到輕鬆、愉快,強調病人擁有絕對的知情權、選擇權、被服務權、被保密權及享用權。在“洋醫院”舒適的環境令人放鬆,“洋醫院”還普遍開展了“家庭醫生”的服務,即由專人負責為家庭成員提供“從小到老”的全程醫療服務。病人與醫生互通電話是常事,外資診所都實行的是一年365天、一星期7天、一天24小時的全方位服務,隨時隨地都可以和自己的醫生保持聯繫。

    營造家庭氣氛、處處為病人著想的醫療理念將給國有醫院帶來衝擊。衛生局一位官員認為:洋醫院一般規模小、服務佳、環境好、收費高、定位準、回報高。通過市場化的運作,“洋醫院”真正把服務落到了實處。

    國內一家著名醫院的負責人説:我們醫院有些醫生業餘時間到“洋診所”兼職,在“洋診所”工作時的服務態度和他做本職工作時完全兩樣。這很明顯地是由於體制的原因造成的。他認為,國外醫療人員敬業精神的根本是市場競爭,“洋診所”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和企業化運作模式,給國有醫院帶來了觀念上的衝擊。

    你會選擇“洋醫院”嗎

    以往只有外國人進進出出的外資醫療機構,如今向國人撩開了神秘的面紗。在各家“洋醫院”,前來就診的有三分之一是國人。

    “洋醫院”在環境、技術、服務、價格等方面都是與國際接軌的,由於“洋醫院”的服務符合外國人的習慣、具有外語優勢等,所以把持著在中國的外國人市場。如今,把目光更多地瞄準了國內的中産階層。

    價格是妨礙國人跨入“洋醫院”的最大障礙。據介紹,“洋醫院”的收費價格比三等甲級醫院要高出一倍到十數倍。在“洋醫院”,挂個號就要數百元;而在國有醫院,一個專家號才十幾元。

    因此,雖然“洋醫院”向國人敞開了大門,但能邁進這個門檻的只能是收入較高、對生活品質要求高的、一小部分“先富起來”的人。

    北京國際醫療中心設立了國內嘉賓部;國際SOS中心推出了專門面向國人的健康在握(C-care)計劃,每人每年3150元人民幣或每個家庭每年7800元人民幣可以享受“常規門診服務和藥品、緊急救護服務以及隨時使用24小時熱線等服務;和睦家醫院提供的一項高級管理人員保健服務,收費約為2000元人民幣。

    “洋醫院”價格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除了醫院地皮的昂貴、醫生的高薪、設備的高價外,外賓的醫療保險成為“洋醫院”高價的重要因素。

    據了解,受聘于“洋醫院”的普通中國醫生,月薪可達2萬元以上,洋大夫、洋護士的薪水還要高得多。“洋醫院”大多與國際保險公司建立了直接結算業務。而外資保險還沒有向國人開放,“營利性”、“非營利性”醫院分類的規定裏寫得清清楚楚,基本醫療保險的醫療任務由政府舉辦的“非營利性”醫療機構承擔。

    面對龐大的中國醫療市場,“洋醫院”紛紛打出了針對內賓的“價格牌”。國際醫療中心對內賓的醫療費用只比國內的一流醫療機構多出20%左右;他們推出會員制,即每人每年交200美金,可享受常規的診療,藥費還可優惠40%至50%。北京國際救援中心、北京香港國際醫務診所等也都推出了類似的服務。

    國際醫療中心還與新華保險公司、平安保險公司和中國人壽保險公司合作,使走出國門的中國人可以擁有週到安全的醫療保障;和睦家醫院現在也正與國內有關保險公司協商制定適合中國患者的保險項目。

    據介紹,國際救援中心其服務已遍及內地所有省會以上城市,建立了包括120家醫院的醫療網路;和睦家也準備斥資1億元在上海、廣州等城市“克隆”五到六家和睦家醫院,並將北京的醫院規模進一步擴大。

    可以預見,隨著醫院市場競爭的加劇以及保險市場的逐步完善,越來越多的“洋醫院”將走進人們的生活。

    “洋醫院”帶來了什麼

    在“洋診所”,可以感受到中外醫療服務觀念的巨大差別。有專家認為,國外醫療人員敬業精神的根本是市場競爭,“洋診所”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和企業化運作模式,會給國有醫院帶來觀念上的衝擊。

    據介紹,“洋醫院”的醫療設備在北京算不上最先進,醫院規模也都較小,大多數“洋醫院”的醫護人員是聘請來的國有醫院的專家。“洋醫院”具有的最大優勢在於其醫療服務理念上。

    隨著國民收入水準的提高,對醫療服務的要求也必然提高,“洋醫院”的服務理念必定會對國有醫院産生深遠的影響。注重養生、保健是諸多外資醫院推出的面向國人的各种醫療計劃的主要內容。從簡單的看病吃藥到追求高品質的醫療服務,從有病看病到沒病注重養生保健,到外資醫院看病體現了一部分高收入階層消費觀念的變化。

    “洋醫院”的經營理念無疑也將影響國有醫院。

    今年4月起,北京市對所有醫療機構進行“營利性”和“非營利性”的分類。據市衛生局官員介紹,大部分政府醫院、企業醫院、社區醫院和一部分民辦醫院都申報為“非營利性”醫院。首批進入“非營利性”醫院的只有北京23家市屬醫院和18家區縣屬醫院。而“洋醫院”因為其目的是賺錢,在醫療價格上是自行定價,所以肯定都是“營利性醫療機構”。

    許多具有很強競爭實力的國有醫院申報為“非營利性”醫院,無疑還是希望能得到國家的補助和保護。但隨著政策的放開、海外資本的進入、醫療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營利性”醫療機構的優勢勢必會逐漸顯現,國有醫院的保守態度將不會長久。 (之間)

    

    千龍新聞網 2001年6月06日



相關新聞


醫院分類 究竟誰才是真正的受益者?



新世紀醫院院長還由專家來當嗎?



北京三大醫院聯合成立醫療集團



衛生部改革醫療制度 私家醫院可免稅三年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