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平價超市”價格真便宜嗎?

    以“平價”為號召的大型超市在廣州遍地開花,但細心的廣州消費者漸漸發現一個秘密:這邊便宜那邊貴,細微之處有文章。

    據《羊城晚報》報道,不久前,張小姐在天河北路某平價超市花39元買了一把防曬傘,幾天后,卻在相隔不遠的天河城“吉之島”看到同樣的傘,售價35元。“我還一直以為那家平價超市的商品肯定比吉之島便宜呢!平價怎麼不‘平’了?”

    吳女士也有類似遭遇。她隔幾天就光顧某大型倉儲商場,前段時間發現,那裏大瓶可樂的價格,半月之內悄悄漲落兩次,從8.4元到8.9元。

    記者近日走訪百佳、好又多、島內價、倍順、實惠多等幾家“平價超市”,發現幾乎每家總有一部分商品未必就是“地板價”,甚至貴于小士多店或其他商場,即便是平價商品,其價格也會頻頻調整,消費者一般不易察覺。

    採訪中,一些經營者並不諱言這是運用價格策略的結果。作為超市,既要樹立“平價”的形象,又要保證營利。行家分析,連鎖超市以規模換取利潤空間,因此從整體價格水準看,能做到經營同種商品比其他零散店舖更優惠。但究竟多少商品“平價”或“不平”?商家基本不願透露。有的超市公開承諾:全場10%以上的商品一定低於成本價。也有超市保證:每天都有100多種商品低於市面平均價格。而超市經營的商品品種,一般達到幾千或幾萬種。

    為何經營一部分平價商品,就能給消費者“平價商店” 的印象?業內人士“解密”説,超市裏通常將商品劃分為兩類:其一是價格敏感類商品(購買頻次較高、價格變動易受關注的商品),比如生鮮類、洗滌用品,其二是不敏感類商品(偶爾購買、價格波動不易察覺的商品),比如雨傘。超市將“平價”策略重點用在價格敏感類和新商品上,這些能給消費者留下鮮明的平價印象。同時,將不敏感類商品以一般(或稍高)價格出售,以彌補全場營利水準。

    即便是敏感類商品,超市也常常視季節或銷售情況調整價格,此消彼漲,平價“冠軍”不斷替換,撩起消費者的購物慾望。

    據説,有研究表明,對超市商品,一般消費者能清楚記住價格的大約只是20個。“平價超市”的價格策略,正是巧妙運用了這種消費心理。還有行家指出,“平價超市”能如此靈活、細緻地調整商品價格,反映其商品管理的較高水準,值得其他商業經營者借鑒。

    新華社 2001年09月12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