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教育廣場
科技長廊
軍事縱橫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關於網路收費問題的若干思考

孫善清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在熱點不斷的IT界,有一個問題出人意料地一直高燒不退。而當如今的網路界萬念俱灰之際,輿論界對這個問題的關注更是分外惹人眼目。

    這個問題就是網站的收費。打263打響電子郵箱收費的第一槍後,對這個問題的爭吵就一直沒有停息過。儘管網民們強烈反對,但網站還是小心翼翼地邁開了收費的腳步,而輿論界對此更是公説公理,婆説婆理。在爭論中,有幾點問題我們必須要注意到:

    一、收費是一個市場行為

    看待作為中國目前市場化最徹底的網路公司,應該用一種市場的眼光去把握。收費與否、收多少、如何收是經營者的問題,而不是消費者所決定的,所以對待收費問題應從市場的發展規律來考察。

    理論上,提供服務者與被服務者既然存在著一種價值的轉移,那麼二者必然也要存在價值交換。收費其實就是這種交換的表現形式。因而,我們不能用"以前你既然免費了,就要一直免下去"來要求、約束網路公司。

    至於説網路公司的服務與收取的費用是否等價,甚至收費會不會導致網民們對網路公司的捨棄,這完全取決於市場的意志。如果收費後網路公司會失去生存的機會,那麼市場必然會使網路公司放棄這種收費方式,去尋找一種新的發展模式。

    以目前搜狐與新浪間電子郵箱的免費與收費的對抗為例看,假如搜狐不是在借機炒作自已,那麼二者的比賽結果最終會由市場判出。會不會出現免費幹掉收費呢?我看未必,設想一下,假如上千萬個免費郵箱用戶全部都擠到搜狐那裏去,我看搜狐未必吃得消。如果這些用戶沒有多少商業價值,那麼,搜狐的免費粥棚還能開多久?而假如這些用戶真的有商業價值,那麼中國的門戶網站們斷不會走到今天這個地步了。

    目前評價收費的主體,從市場偏向了消費者。

    二、 泡沫的網路與泡沫的網民

    雖然中國的網路風風雨雨地走過了五年,網民隊伍也從0迅速擴大到了2千多萬,但嚴格來講,中國的網路還沒有真正滲透到産業的內部,沒有從根本上對傳統生産力與生産關係形成根本的觸動。即以我國目前資訊化的進程看,動輒幾十億、上百億的投資在短期內還不可能迅速轉化為生産價值。一個沒有為社會創造一定價值的東西,卻要社會負擔起它成長的成本,這在市場經濟的規則下似乎顯得有些難為情。

    仔細分析一下網民的構成,我們很容易發現,青年學生和IT從業人員構成了網民的主體(CNNIC的調查也證明了這一點)。換言之,中國的網民,還不是一個具有消費能力的群體。從這個程度上看,中國的網民更像是網路學校的學生。要一個沒有消費能力的群體去支撐網站們的發展,遭到反對是必然的現象。

    如果説中國的網路是由泡沫堆起來的,那麼中國的網民也是一個泡沫群體。當我們看到一個十幾歲的孩子註冊了一大把信箱,煞有介事地在網上大放厥詞之時,我們也許會加深對網民泡沫的認識。由之而産生的網路輿論,很可能會象哈哈鏡一樣被網民的這種泡沫放大變形。

    三、如何看待點擊率?

    現在的網路公司,已經從靠眼球換上市然後溜之大吉的模式中走了出來。不能靠資本市場養活的網站們,正在試圖用自己的雙腿走出一條盈利之途。也許這個從所謂的新經濟模式向傳統經營模式回歸的探索走對了方向,也許沒有走對方向,但對於這個新生事物,無論是誰,現在還無法做出正確的判定。

    對於收費,網民們不理解:我們以自己的點擊率為網站們帶來了廣告效益呀!這當然是事實。在風險投資的呵護下,點擊率曾作為評價網站發展的唯一標準。然而,隨著世界經濟形勢的滑坡以及人們對新經濟資訊的喪失,市場過早地把一個還處於發育階段的幼兒推向了自謀生路的就業市場。沒有了資本支撐的點擊率,頓時黯然失色。如實地説,這種點擊率的含金量是無法與傳統媒體(如電視、報紙等)相比的,來自廣告商的收入並不足以維持網站的服務。也就是説,點擊率的收入小于成本的支出,而在這種情況下的收費也就可以理解。舉個例子,對於有線電視,我們雖然交了費,不也還忍受著廣告中插播電視劇的痛苦?

    四、收費的尷尬

    對於網站來講,目前的收費也是兩難。如果不收,前途不妙,如果收費,又超出網民的承受能力。産生這種尷尬的本質在於,一方面網路的服務還處於市場培育階段,無論在技術上還是在服務上,與市場的現實需求還有相當的距離;另一方面網路的真正消費群體還沒有出現,這使得收費計劃像是在畫餅充饑。

    因而,作為服務主體的網路公司,處在一個沒有發育成熟的網路消費市場中,要真的落實收費,目前似乎困難重重。而且,可以預見的是,從網民那裏收來的錢與付出的根本成本無法相比。在某種意義上,網路公司目前的收費與其説是一種收益,勿寧説是一種理念的更新。這種更新,正試圖糾正社會中"網路等於免費"的錯誤認識。在糾正中,網路公司得到的一個現實的好處是某種程度的解困:從公司的支出看,比如説新浪郵箱由50M到5M的萎縮,無疑大大減少了成本支出;從網民的角度看,對服務的限制,也必然會相對遏制網民的飛速發展,擠掉網民中的相當泡沫。--現在的事實是,網站發展的受阻與網民發展的膨漲已經出現了生態失調。而這種擠壓,雖然從表面上看影響了網民的發展速度,但這就象象棋中的"等"著一樣,必要的停頓對發展是有利的。目前OICQ對註冊用戶變相收費,就是這種擠壓的一種表現形式。

    網站的收費計劃正緊鑼密鼓地進行著,電子郵件已塵埃落,即時資訊又變相展開,下一個會是誰?這個問題事實上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收費,大局已定,網路,正越來越向市場化邁進。收費韆鞦功罪,自有市場評説。

    天極網 2001年8月22日

相關新聞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