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保護主義重抬頭 中美企業博弈"337條款"!

有跡象表明,“337條款”正成為美國公司針對中國出口産品進行各種專利訴訟的主要武器,有越來越多的美國企業開始利用這一條款將中國公司推向被告席。

據法律界人士介紹,“337條款”最初見於美國《1930年關稅法》第337節,其後幾經修訂。最近一次修正後的“337條款”規定,如果任何進口行為存在不公平行為(主要針對侵犯專利權或者商標權行為,也包括侵犯著作權、半導體晶片模板權利的行為,不正當使用商業秘密、侵犯普通法商標權及其他商業侵權行為),並且對美國産業可能造成抑制或壟斷,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簡稱ITC)可以應美國國內産業的申請,進行調查。該條款規定,如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一旦認定某項進口産品侵犯美國企業專利權,則可頒布命令,禁止進口該項産品。

目前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正在調查的11起訴訟中,有4起訴訟是直接針對中國企業,佔總數的36%。涉訟産品包括無汞鹼性電池、農用車輛、偉哥成分、農用拖拉機及割草機等,涉訟企業超過20家。另外2起訴訟(功率放大積體電路和捕蟲器)雖然沒有直接針對中國企業,但涉訟的2項産品的生産基地也有部分在中國內地。

積極應訴

中國電池工業協會秘書長王敬忠表示,美國勁量電池公司起訴中國公司侵權的專利漏洞很多,中國企業有充分的證據表明其專利無效

再過不到三個月時間,也就是2004年1月26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將正式開庭,就美國勁量電池公司和EVEREADY電池公司起訴中國內地7家電池生産企業一案進行審理。

據了解,美國勁量電池公司和EVEREADY電池公司在今年4月底依據“337條款”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提出申請,要求禁止進口一系列其競爭者生産的家庭用電池産品,理由是它認為這些公司侵犯了其專利權。被調查産品包括各類無汞鹼性電池,用於製造該類電池的鋅粉等。被調查對象名單囊括了許多勁量公司和EVEREADY電池公司在亞洲和美國的競爭對手。其中涉案中國內地企業有7家,分別為:福建南孚電池有限公司;四川長虹電器有限公司;廣東正龍有限公司;廣州虎頭電池集團公司;寧波豹王電池有限公司;浙江三特電池有限公司;中銀(寧波)電池有限公司等。

其實,美國無汞鹼錳電池337調查不僅僅是針對被告公司,對中國鹼錳電池整個行業也是個挑戰,而且會涉及電池及電池配套電子産品。一旦指控成立,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將頒布排除令,這將意味著:在申請人專利失效前(2011年11月15日),中國電池出口企業將不能再向美國出口任何無汞鹼錳電池;對已輸入美國和庫存的産品將依據ITC的禁止令銷毀。

“目前,我們的企業正在積極進行有關準備工作,有較大的勝訴把握。”10月27日上午,中國電池工業協會秘書長王敬忠接受記者電話採訪時説。

王敬忠表示,此次中國企業專門聘請了美國霍金·豪森律師事務所進行應訴。經過調查發現,美國勁量電池公司起訴侵權的專利漏洞很多,中國企業有充分的證據表明其專利無效。據悉,在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發起調查後,中國電池企業的産品出口已受到較大影響。

防患于未然

隨著中國出口産品結構的不斷升級,高技術含量出口産品比例趨於上升,企業要提前研究這方面的法律制度

據統計,近三年來,美國企業依據“337條款”起訴中國出口産品的訴訟已有17起,其中2001年有3起,2002年有8起。

在這些訴訟中,中國的生産或出口企業由於對這種陣勢浩大的國際官司不熟悉,不知如何應對,因此大多采取回避的態度。而依據“337條款”,如果被起訴企業不應訴,則屬自動敗訴,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將發出永久排斥令,使得中國所有企業生産的該項産品都無法進入美國市場。“337條款”調查已成為繼反傾銷調查以後中國産品出口的主要障礙。

中國電池生産企業在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啟動調查程式後,沒有再被動挨打,而是充分發揮商務部、行業協會的組織功能,聯合全行業企業積極應訴,這一舉措引起了眾多企業的關注。

10月23日,在商務部、上海市對外經濟貿易委員會、美國美富律師事務所共同主辦的研討會上,上海東浩國際服務貿易集團的夏西平副總裁非常認真地參與了一整天的“337條款”研討。在會議間隙,他向記者表示,雖然東浩集團現在出口的産品還不會受到“337條款”的威脅,但隨著中國出口産品結構的不斷升級,將來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出口産品比例趨於上升,生産企業、外貿企業都要提前研究這方面的法律制度。

美富律師事務所的合夥人謝凱閣認為,從歷史上看,“337條款”方面的訴訟有著明顯的階段性。在上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日本公司受到美國企業侵犯專利權的指控最多,與中國現在的情況非常相似。霍金·豪森律師事務所的北京辦事處首席代表魏軍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證實,當初日本企業在美國侵權訴訟面前確實普遍持回避姿態,非常容易以一定的代價與對方達成和解,從而使美國公司更加得理不饒人。上世紀80年代,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一家公司起訴日本7家公司,最後這7家日本公司每家付出了高達3000萬美元的專利費,得州這家公司從1986年至1993年獲得了鉅額專利費收入。這使得美國公司開始群起效倣得州這家公司的做法,讓更多的日本企業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直到上世紀90年代初,日本公司開始直面美國企業界的這種智慧財産權挑戰,局面才得到逐步緩解。

現在日本企業已非常有經驗處理這類訴訟,還已經學會在美國利用“337條款”打擊其他國家的同行。而且,日本公司正在考慮在本國引入與美國“337條款”類似的制度。

打出“組合拳”

“訴訟是一種爭端,應盡可能爭取主動,打擊對方。”

面對不斷上升的專利侵權官司,中國企業應如何應對“337條款”訴訟?10月24日下午,美富律師事務所的合夥人謝凱閣在接受本報專訪時,應記者要求詳述了他的一整套建議。

謝凱閣認為,在産品向美國出口前,中國企業應提前做好準備,包括請專家分析産品在美國的專利保護狀況,如果發現有可能侵犯美國公司專利權的情況,則應及時對産品進行修改,以免成為侵犯專利權的被告方。因為“337條款”訴訟費用高、壓力大,且時間緊迫,一旦出口産品被美國公司起訴,中國企業實際上就已受到了損害。

謝凱閣説:“我們還可以採取一系列主動性防範措施,如申請自己的專利,建立自己的專利組合,這是國外産品進入美國市場的重要策略之一。這樣做不但可以防患于未然,而且還可以阻止其他國家的競爭對手進入美國。”

在公司被起訴後,首先要積極認真地應訴,給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發出一個清楚的信號,就是中國企業不怕打官司,我們沒有理虧的地方。同時,“訴訟是一種爭端,應盡可能爭取主動,打擊對方。例如可以申請對方專利無效或不可執行等,給對方施加壓力。”謝凱閣説。

如果不應訴將是損失最大的一種做法,因為這樣,美國公司用不著真正和我們打官司就已贏得了勝利,使得生産該項産品的中國企業都與美國市場無緣。更為嚴重的是,這樣會讓美國公司以為中國企業怕和他們打官司,是好欺負的,從而讓他們變本加厲地起訴中國企業。

問及“337條款”的案件費用,謝凱閣表示單是律師費就相當高昂。據有關資料,實際的費用決定於專利和權利主張的數目、技術事項的複雜程度、當事方的數目和參與律師的訴訟方式等。單憑經驗來説,“337條款”訴訟案件整個辯護過程的總費用通常在150萬到200萬美元之間。

發展專利戰略

從長遠發展戰略來看,中國內地企業需要累積專利籌碼,建立完善的專利經營策略與管理制度

涉及中國産品的“337條款”訴訟案之所以趨於增多,這一方面是由於世界製造業正在向中國轉移,中國出口産品技術含量上升,客觀上在美國市場構成了與美國同行的競爭,同時它也與美國經濟不景氣,美國企業被迫尋求通過市場化的技術壁壘手段抑制中國産品出口有關。

面對愈演愈熱的專利大戰和智慧財産權方面的貿易壁壘,中國台灣地區智慧財産權專家袁建中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認為,從應對危機的策略來看,祖國大陸企業迫切需要提升科技産業專利訴訟談判與侵權判斷能力,強化産業專利攻防力。但從長遠的戰略來看,祖國大陸企業需要累積專利籌碼,真正形成與國外巨頭抗衡的實力;要建立完善的專利經營策略與管理制度,刺激研發成果專利化,並提高産業專利的長期競爭力。袁建中認為,所有的企業都希望擁有屬於自己的原創技術,但實際上,大量的核心技術、頂尖技術已被歐美一些大公司所壟斷。

另外,祖國大陸企業還要建設産業專利優勢環境,建立産業專利預警制度與産業專利情報服務網,適時提供産業專利趨勢也是必不可少的。袁建中認為,它可包括專利情報分析、專利訴訟談判研究、專利政策法規研究等。

337調查的一般程式(相關連結)

申請方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提交起訴書(或者還有臨時驅逐令)申請,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根據審查結果在30天之內(一般情況下)決定是否組建調查組立案調查。

調查組成立後,向每位被告送達起訴狀和調查通知,確定結束調查的目標日期:一般337調查的時限是12個月,較為複雜的案件則可以延期6個月結束。同時,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指定行政法官,並將337調查轉移由該法官主持。

首先,被告須在送達通知之日起的20天之內針對調查通知提交書面答辯意見。如果申請方同時還申請了臨時驅逐令,那麼被告還必須在送達通知日起的10天(普通)或者20天(較為複雜)提交針對臨時驅逐令的答辯。此後,相關各方可以進行證據的蒐集。

在調查期間內,行政法官主持召開聽證會,各利益方均可參加。在調查通告發佈後的90天之內,必須結束對臨時驅逐令的調查,複雜的可以延期在150天內結束調查。根據各方面證據蒐集和聽證會,在目標日期前的3個月(如果調查最長時限超過15個月的,則在此前的4個月),行政法官作出初步裁決,並將該裁決連同相關建議遞交給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在20天(複雜的為30天)內作出審查,除非該裁決被修正,否則自動成為ITC的最終裁決。

《國際金融報》2003-10-28


美國就貿易問題對中國採取強硬立場
美中經貿風波成為焦點 美商務部長下周將訪華
美製造商欲向WTO狀告人民幣 中方稱"是好事"
苗迎春:跨國公司助推中美戰略合作
吳儀:中美經貿合作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
一再匯率施壓 會否引發中美貿易大戰?
美報稱中美經濟高度互補 逆差不值得擔心
外經貿部就美單方面扣減我紡織品配額一事表態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