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汽車業仍將發力
張欣

    國家統計局的有關統計表明,2002年工業中表現最突出的非汽車行業莫屬。據統計,2002年1至11月我國汽車産量達到了293.68萬輛,同比增長36.47%,已超過2001年全年2334440輛的水準;2002年1至11月全國汽車銷售累計296.33萬輛,同比增長36.80%,也創下歷史新高。

    呈高速發展態勢

    由於汽車業對相關上下游産業的巨大關聯拉動效應,因此汽車業的發展與國民經濟(GDP)的發展息息相關,伴隨著每人平均收入的增長,以及在國家鼓勵個人汽車消費和大力發展公共交通、大力發展物流配送體系建設等政策的支援下,預計2002年我國汽車業産銷將創歷史新高,總量有望突破315萬輛,其中轎車總量將首次突破110萬輛,呈現超高速發展態勢,全年增長幅度可望達到35%以上的水準。

    從統計數據我們可以看到,轎車、重型載貨汽車和大型客車繼續成為引領我國汽車業發展的"三駕馬車"。轎車更是2002年1至11月對汽車業增長貢獻度最高的品種,其次是重型載貨汽車和輕型載貨汽車,特別是輕型載貨汽車,扭轉了近年下滑的勢頭,出現恢復性增長。而前幾年一直處於快速增長的客車,去年卻出現小幅下滑,增長速度低於全國汽車業平均水準,特別是中型客車還出現了負增長,但是大型客車仍保持較高增速。

    通過車型構成分析我們可以看到,我國汽車業的産品結構正更趨合理。載貨車、客車和轎車的比例已從2000年的1:0.92:0.79提高到2002年的1:0.95:0.97;商用車與乘用車的比例由2000年的1:1.71提高到2002年的1:1.95,進一步向國際趨勢靠攏。

    兼併重組步伐將加快

    進入2002年,以上汽、一汽和東風三大汽車集團為代表的我國汽車企業對外合資合作成為市場亮點。國際汽車業巨頭介入我國汽車業,一方面可以拓寬我國汽車業發展的資金來源和産品系列,另一方面對於調整我國汽車業結構,改善企業管理、提高企業素質也是極為有利的。這也標誌著我國汽車業的發展已進入一個嶄新的時期。

    從更廣泛的範圍説,我國三大汽車集團這樣的戰略性全面合作,勢必會對我國汽車業的格局産生深刻而深遠的影響,在強化自身實力的同時,還會加速國內汽車企業間的兼併重組步伐和力度。

    今年繼續快速增長

    汽車業在2002年取得良好發展的基礎上,2003年又將駛向何處?據一些業內人士預測,為進一步刺激國民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國家將繼續採取鼓勵汽車消費尤其是私人消費的政策,全面清理汽車消費價外收費等阻礙汽車業發展的頑癥。因此在相關政策的持續作用下,預計2003年我國汽車業將繼續保持一個較快的增長速度。

    對汽車生産而言,將繼續走對外開放與自主開發並重的道路,預計國家會進一步減少行政審批、允許外資和民營資本進入汽車生産和銷售領域,汽車銷售及汽車融資租賃業務將進入正式實施階段。

    此外,進口汽車將進一步減稅,只是幅度沒有2002年那麼大,而且進口汽車和關鍵件的配額量將增加到92億美元的水準,國産車與進口車的競爭會更趨激烈。

    由於目前國際汽車産能總體呈現過剩局面,而國內汽車業則呈現結構型過剩的情況,因此分車型看,轎車今後競爭的焦點將會更主要集中在價格上,而且隨著我國加入WTO後進口關稅的逐漸下降以及進口配額的逐年增加直至完全取消配額,對於轎車和零部件生産企業而言所面臨的形勢要更為嚴峻,雖然相關企業的産銷量會增加,但效益卻可能無法同步增長,個別企業甚至會因為價格戰導致業績出現倒退。而對於産品附加值相對較高的重型載重汽車和大型客車,則在競爭中進一步優化生産企業結構,具有相當規模和擁有先進技術(包括與外商合資合作)的企業將鞏固其領先地位。我國汽車業結構調整,兼併重組將是今後一段時期的熱點所在。

    2002年1至11月全國汽車産銷情況及全年預測

    車型單位 生産量 銷售量 産銷率

    全年預計萬輛 315-320 320-325 101%以上

    1至11月合計 萬輛 293.68 296.33 100.90%

    其中:載貨汽車 萬輛 101.79 99.6097.85%

    客車萬輛 94.5094.66100.17%

    轎車萬輛 97.40102.06 104.78%

    《上海證券報》 2003年1月2日

    


“3+N”新格局浮現 中國汽車業的4個“沒想到”
泰晤士報:汽車業帶動中國發展
統計顯示前10個月汽車業納稅262億
入世週年 汽車業駛上高速路
外資並購給中國汽車業帶來了什麼?
入世1年中國汽車業的4大變化
汽車業兼併重組"3+6"浮出水面
汽車業初顯支柱産業本色
機械工業500強推出 汽車業佔主流
1992-2002 我汽車業發展最好的十年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