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産業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出路

    十六大召開的前一天,吉林省松原市委書記楊紹明還忙活著他們的“金色工程”,這是一個將給松原農業帶來根本性變化的産業化工程。

    不久前吉糧賽力事達30萬噸玉米深加工、乾安50萬噸玉米深加工、松原16萬噸飼料加工等龍頭企業相繼建成投産。而這些産業化項目的“結果”,都在楊紹明上任不到一年的時間。

    松原處在世界黃金玉米帶上,農業自然資源雄厚,這裡的農産品不但豐年有餘,而且歉年也仍有剩餘,今年又面臨大豐收的“危險”,現庫存糧568萬噸,包括畜産品、蔬菜、瓜果普遍供大於求。而從國外、國內的經驗看,解決農産品賣難最現實的辦法就是農業産業化。 

    楊紹明算了一筆賬:過去我們談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是在平面上進行調整,也就是哪種作物面積多與少的調整。而發展農業産業化是對農村産業結構進行深層次的調整,是延伸性的調整,不是一味地壓縮一産,而是要加快二産的發展速度,提升二産在産業結構中的比重。如在發達國家,農産品加工業的産值是種植業産值的3倍,而我國只有40%,我們松原更低。因此只有推進加工業的發展,才能促進流通業的發展,通過二、三産業來牽動一産的發展。 

    推進農業産業化也是農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需要。我們的玉米、大豆價格比國際價格高20%—40%,但畜産品價格相比國際市場有較大競爭力,通過發展産業化經營,加工終端産品,提高附加值,才能使糧倉變肉庫,增加農民收入。

    農業産業化帶來松原農業工作大變化,由抓春種秋收轉到研究産品、開發市場、組織上項目上來,農産品基地成為龍頭企業的第一生産車間;一批特色産業呼之欲出,特色、綠色食品叫響全國。(張曙紅 李己平)

    經濟日報 2002年11月14日

    


以農業産業化促“三農”裂變
中國直面“三農問題”(下)
中國直面“三農問題”(上)
中國形成新農業戰略
中國“三農”問題出路在哪
農村教育決定中國未來
關注“三農”問題
“三農問題”的危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