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業愈加發達 針線日益淡出百姓家

    “小白雞,拖長尾,走一步,啄一嘴”,這是什麼?很多中國小朋友都能毫不遲疑地説出謎底——“針”。但在現實生活中,這個詞離他們卻越來越遠。

    “現在針線可真是越來越少用了。”今年50多歲的蘭州市民溫菊英感慨地説。對很多中國人來説,隨著生活水準的日益提高,服裝業越來越發達,用針線手工縫製衣服的機會已變得越來越少。

    針線在中國人的生活中曾經具有重要的地位。年輕的時候,溫菊英有一手令人羨慕的針線活:鞋墊、鞋底、衣服,樣樣她都用一針一線親手去做,女兒小時候都穿她做的衣服。

    現在這種本領對於她的家庭已經用處不大。溫菊英的兒女們工作以後就買各種時裝穿了,現在幾歲的外甥女都有了十幾套衣服。中國有4.5萬家服裝企業,平均每秒鐘有310余件服裝從生産線流向市場。

    服裝的工業化是從上世紀最後20年開始進行的。過去20年,中國服裝産量增長了14.9倍,僅1991至1995年,中國就累計生産服裝就達近300億件,相當於前40年的總和。

    溫菊英有時會懷念那時的光景:“人們身上穿的、腳底下踩的,那都是一針一線做出來的。做得好女紅的姑娘,吃香著呢。”

    中國現在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成衣生産和出口國。自1994年以來,中國服裝行業連續6年保持世界第一生産大國和出口大國地位,服裝出口總額約佔同期全球服裝出口貿易總額的1/6。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是一句描寫母子親情的著名唐詩。母親將對遠遊兒子的感情一針一線的密密地縫在了衣服裏。今天的母親們卻通過另一種形式來表達對兒子的關心。

    在一家大商場,記者遇見了為兒子選購冬衣的周女士。她的兒子在寒冷的東北上學。這位母親笑著説:“現在賣的衣服比自己做的可講究多了,衣服不厚,式樣又多,還保暖,價錢又便宜。而且什麼衣服都能買到,誰還有心思自己做。”

    周女士小時候也穿過母親給自己縫製的衣服,可等她到了學習女紅的年齡時,針線也已經不怎麼需要了。不過她還是保留著母親留給她的針線,“留個紀念,偶爾也可以釘個扣子什麼的”。

     新華社2002年10月30日


從布衣到財富——入世後中國服裝業前景展望
中國服裝業:在危情十字路口艱難抉擇
企業字號亟須重視 中國服裝業老大遭遇商標尷尬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