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企業:反傾銷是必修課  

    海爾、長虹、TCL、廈華,一個個響噹噹的名字告訴我們,中國已經成為一個家電生産大國。雖然廣闊的中國市場常常被人引以為豪,但是,家電企業只有走向國際市場才能擺脫國內價格戰的簡單競爭,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然而,國際市場上的一些貿易壁壘曾經讓中國家電企業吃了不少苦頭。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中國的家電企業正在通過各種途徑打破走向國際市場的貿易壁壘。最近,廈華就在應訴歐盟彩電反傾銷訴訟中部分獲勝,打開了自己産品通向歐洲市場的大門。為此,記者採訪了廈華公司總經理郭則理。

    記者:廈華是國內彩電企業中率先應訴歐盟反傾銷調查的,你和你的同事們還提出“應對反傾銷是門必修課”、“把應對反傾銷當飯吃”。在國內企業非常謹慎看待這個問題時,你們的態度卻如此鮮明,原因何在?

    郭則理:我想首先與企業的發展狀況有關。在彩電行業我們是小弟弟,先天不足。1985年成立時,由於不是國家定點生産線,只能以70%的産品出口換來30%的國內銷售。所以廈華一開始就注重開拓海外市場,對歐盟出口最高年份有32萬台,但1992年開始就基本停了,主要是歐盟委員會對中國彩電的反傾銷政策。廈華被迫退出歐盟市場,幾年來損失利潤近1000萬美元。

    提議“應對反傾銷是門必修課”,有兩方面意義:其一,反傾銷作為國際貿易中合法的保護手段,在加入WTO,關稅壁壘降低後,將作為非關稅壁壘而被各國廣泛使用,一個致力於國際市場的企業,不了解其規則,不通過應訴來維護自己的權益,那在國際市場將難以立足;其二,雖然歐盟等國對我們的反傾銷調查有歧視性,但其規則的設計卻體現了嚴格的市場經濟的精神,對提高應訴企業的財務管理、成本管理水準都大有裨益。

    記者:歐盟緣何最終接受我國的彩電?郭則理:因為按照WTO的原則,以及相關的法律法規,歐盟原先的反傾銷是帶有歧視性的政策,我方的積極應訴,列舉了我方相關的充分證據表明,我們的市場競爭環境受到了嚴重的制約,他們的反傾銷是不公平的、不公正的,是一種變相的貿易保護,因此站不住腳。

    記者:中國政府在此案中起到了什麼作用?

    郭則理:自始至終對企業非常支援。廈華首先單獨應訴以後,得到了政府的鼓勵、引導。政府鼓勵企業在WTO的環境下,按照國際市場的遊戲規則,積極應訴,勇敢地維護自身的利益,為獲取公平公正的歐盟市場競爭環境而努力。

    記者:發達國家對我國産品存在歧視性政策,由來已久,作為處在應訴一線的企業,如何看待這一問題?

    郭則理:這種貿易政策方面的不平等,或者説是歧視性政策肯定是存在的。對於貿易政策的不平等性,我們可從兩方面來理解:首先,國際貿易也是一種利益之爭,是實力的較量。過去歐盟視中國為非市場經濟國家,其遊戲規則就是憑藉自己的實力來保護本土企業利益。而我們的國家實力、企業實力還不夠強大時,只能承擔這方面的損失;其次,這種不平等也是處於變化之中。這些年我國市場經濟的進程有目共睹,國內的市場秩序及外貿秩序也日趨規範。這也使得歐盟等發達國家,在針對中國反傾銷調查的適用規則方面不得不進行調整。

    對企業來説,了解這種規則的變化是至關重要的,我們深感國內企業普遍缺乏專門的處理機構及人員。在日本和南韓,大企業內部都有一套專門的人馬來做這件事。應付反傾銷,是他們的家常便飯。你今天提出來,我明天就能把相關的應訴材料送給你。我們企業這次應訴,緊張情緒一直存在,我們在這方面的經驗實在欠缺。

    同樣是日本和南韓企業出口到歐盟的彩電,實際上賣得比我們還低,但歐盟卻裁決他們沒有傾銷行為。中國的價格高出7%-10%,反而被徵收惡劣高額反傾銷稅,除了經濟、社會制度方面的原因外,人家國際化經營能力強是重要之處,這也是國內企業需要學習的地方。(孫秀艷)

    《市場報》 2002年9月24日

    


我國已立案調查MDI反傾銷案
中國經濟時報:反傾銷為何瞄準中國
三大行業建反傾銷預警機制
中國7家彩電企業獲准重返歐盟市場
中國蘋果汁出口遭遇"反傾銷"
深圳企業勝訴中國入世首宗反傾銷案
上半年國外對我産品反傾銷立案數有所回落
我國草甘膦行業兩勝反傾銷
中國建立反傾銷服務中心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