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農業省的新使命  

    從飛機上俯瞰江西,印象最深的是那滿眼綠色。乘車在江西大地上旅行,除了鬱鬱蔥蔥的植被外,你還會驚嘆江西的河流是那麼的清澈。在許多地方森林破壞和水土流失嚴重、一些地方人們吃水已出現困難的當今,江西60%的森林覆蓋率和沒有污染的水系堪稱中國的稀缺資源。正是這兩樣稀缺資源和獨特的氣候,為江西充當沿海優質農副産品供應基地提供了優越的條件。從上海調來的中共江西省委書記孟建柱説起江西的青山綠水,聲音裏充滿了自豪。

    綠色寶庫與近水樓臺

    “江西是傳統農業大省,山清水秀,發展優質農副産品生産基礎非常好。”這是江西省農業廳廳長蕭茂普見到記者後説的第一句話。

    蕭茂普向記者介紹説,江西從古至今就是一個農業比重較大的省份,糧食、油料、蔬菜、生豬、蜜桔、淡水魚類等農産品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將“農副産品供應基地”列為重點發展的“三個基地”之一,可以説是江西當仁不讓的選擇。

    江西是個天然的綠色大寶庫,森林覆蓋率高達59.7%,居全國第一;山脈、河流、湖泊自成體系,擁有一流的空氣和水質。這種優越的自然生態環境和資源優勢,孕育出一大批具有江西地方特色的名、特、優農副産品種類,目前江西僅經農業部批准的“中國之鄉”就達50多個。在農業結構調整中,各地十分注重挖掘資源優勢,注重特色産品開發,全省已有36個縣、54個特色産業的産值超過糧食産值,成為當地的主導産業。這些特色農副産品,大都有較強的市場需求潛力和合理的效益。特別是一些壟斷性特種農副産品,如贛南臍橙、南豐蜜桔、鄱陽湖青蝦、優質早熟梨等,已在國內、國際市場上形成很強的競爭力。無疑,這使江西開發優質農副産品具備了良好的基礎和得天獨厚的條件。

    作為一個傳統農業省份,江西的工業發展相對落後,這雖然是導致經濟發展滯後的重要原因,但蕭茂普説,換個角度看,這種落後卻為江西帶來了環境污染很少的特有優勢。同其他一些省份相比,江西的森林植被保存完好,絕大部分地方保持著水凈田潔、山美水秀的良好風貌,非常有利於建設優質農副産品基地。

    在區位方面,江西毗鄰東部沿海地區,京九鐵路貫穿全省,是內地連接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和閩南三角地帶的最佳陸上通道,農副産品的運輸和銷售極為方便。相對於運輸距離較遠的西部、北部省份來説,江西可説是“近水樓臺”。

    此外,江西還有農副産品流通渠道的傳統優勢。蕭茂普説,多年來,江西的農産品主要供應蘇、浙、滬、閩、粵、港等沿海地區市場,在這些地方具有相當大的市場份額和較高的知名度,相應地,已在沿海地區建立了形式多樣的行銷網路。與其他省市相比較,江西在對東部沿海省份的農産品供給方面,仍有較強的優勢。近幾年來,由江西供給的農産品,如生豬、大米、贛南臍橙、南安板鴨等,一直都是港人喜愛的食品;江西的螃蟹、鰻魚出口日本、歐美市場;江西大鄣山有機茶在歐盟市場還是免檢産品。隨著江西農副産品在東部沿海地區知名度的不斷提高,沿海地區對江西農副産品的依存度也在逐漸加大。

    手裏攥著一大把王牌,蕭茂普説,江西建設沿海優質農副産品供應基地是“順勢而為”。

    十大基地呼之欲出

    從江西最西邊的宜春市到最東邊的上饒市,記者沿途走訪的各個縣市,隨處可見種植有不同特色農副産品的大片田野。奉新縣是優質稻米産區,又是中國獼猴桃之鄉,還有種植花卉苗木的傳統,縣域內正在加緊普及優質稻,建設2.5萬畝的江南最大獼猴桃産業化基地以及公路沿線長40公里、面積達10萬畝的花木基地;豐城市的水禽、水産、水生植物有傳統優勢,今年可望建成幾個連片1萬畝的“三水産業”基地;樟樹市是有名的“藥都”,理所當然地將中藥材基地作為他們的主攻方向之一……

    記者了解到,從現在起到2010年間,江西全省將重點建設十大優質農副産品生産基地,即:以贛南臍橙為主的果業生産基地;以草食動物為主的畜禽生産基地;以環鄱陽湖地區蟹、蝦為主的水産品養殖基地;以綠色大米為主的水稻生産基地;以雙低油茶、油菜為主的油料生産基地;無公害特色蔬菜生産基地;以有機茶為主的茶葉生産基地;以香樟為主的苗木、花卉生産基地;以杜仲為主的中藥材生産基地;以毛竹為主的速生豐産林生産基地。

    據介紹,從經濟效益上講,預計到2005年,全省這十大基地年産值將達到約257億元;2010年,十大基地將實現年産值559億元。

    從社會效益上講,這些基地建成後,將形成科學合理的農業區域分工,在不同區域形成不同特點的主導産業和優勢産品,開闢農民收入新的增長點,增加農民就業;可降低生産成本,提高優質農産品商品率,增強競爭優勢,有效地應對加入WTO對江西省農業生産的衝擊。

    從生態效益上講,在集中優勢産區因地制宜發展主導産業,實現區域生産規模化,可提高區域農業生産管理水準,加快生態農業技術的推廣,有利於農業資源的合理開發、保護與利用,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持續、健康、協調發展。

    六個支柱支撐農副産品基地

    對於農業結構調整和優質農副産品基地建設來説,政府推動、政策引導的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在江西接受記者採訪的省、市、縣各級主管官員,也都不約而同地談到了這一點。但是,政府的推動作用如何更好地順應市場的主導作用?在這方面,以往確有一些地方不尊重市場、片面強調政府行為,為此吃了不少苦頭,留下不少慘痛的教訓。江西的各級政府部門顯然意識到了這一點,並在實踐中力求避免重蹈覆轍。從江西省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中,可以感受到他們的這種努力。

    江西省委省政府為保障十大農産品基地建設而制定的六條具體措施包括:

    ——大力實施農業開放戰略,實行開放式辦基地。制定各種優惠政策,提供優勢資源和優勢企業,全方位、寬領域地招商引資借力進行基地建設;大力拓展農産品市場,擴大農業的外向度,以大開放促進農業大發展。

    ——加強政策體系建設,制定和落實推進基地發展的優惠政策。在稅收政策上,逐步減免農林特産稅的徵收,或對特産稅實行返還政策;在流通服務上,開闢“綠色通道”,鼓勵流通大戶和仲介組織介入;制定有利於土地、果園、水面等生産要素流轉的政策,推進農業的規模經營;鼓勵技術承包、技術服務,等等。

    ——建立和完善技術支撐體系。健全農技推廣體系,完善服務功能,提高服務水準;加強良種體系建設,重點是建設國家和省級原良種基地,著力保護地方良種資源,加快良種的引進和推廣;加強動植物保護體系建設,保障農業生産安全;加強農機化服務體系建設,節本增效,增強農産品的市場競爭力。

    ——加強農産品品質標準及品質監督檢驗體系建設。一方面利用國際國內已有的行業標準,另一方面,針對江西省壟斷性品種資源,制定農産品品種、生産、加工、品質安全、包裝、貯運方面的地方標準;建設、完善農業品質監督檢測檢驗體系和農産品品質認證體系,加強農産品品質檢測,提高農産品品質,實施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

    ——加強農産品市場體系建設。建設結構完善、功能互補的流通網路,開拓多元化的市場體系,積極發展農産品産地批發市場、中心批發市場及勞力、資金、技術、生産資料等生産要素市場,扶持農産品運銷企業(大戶)的發展。

    ——加強服務體系建設。在加強政府對龍頭企業與農戶、龍頭企業對農戶服務的同時,積極引導、扶持和發展由農民組織起來的專業協會、産銷服務組織、專業合作社等多種形式的仲介服務組織;建立健全資訊服務體系,拓展資訊來源渠道,建立科學的資訊採集、分析、發佈和服務制度。(包月陽 車海剛  楊明煒 徐根亮)

    《中國經濟時報》 2002年9月23日


寧夏農業結構調整的基本思路和目標
我國農業生産結構調整方面成效初現
內地民企“歐亞農業”遭停牌
《農村土地承包法》激活農業經濟
中國農業生産結構趨於合理(圖表)
取消農業補貼可帶來上千億美元收益
新疆建成世界最大節水農業區
農業部部長杜青林暢談農業和農村六大歷史性變化
農業科技示範場建設成效初顯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