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農業結構調整的基本思路和目標  

    繼續優化種植業結構不僅能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更是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今後一段時期內,寧夏農業結構調整應圍繞種植業、養殖業和特色農業地發展,瞄準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加大調整步伐。在保證糧食安全的基礎上,進一步調整糧經比例,擴大高效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提高農産品品質,提升農産品市場競爭力,促進農民增收和農業、農村經濟的發展。

    (一)農業結構調整的原則

    1、堅持在保證糧食安全目標下調整農業結構的原則。充分認識糧食問題的嚴峻性,認真吸取歷次結構調整的經驗教訓,確立糧食生産在農業結構中的核心位次,防止糧食播種面積在結構調整中過速過多的流失,保護糧食生産的持續發展。

    2、堅持有利於資源的合理配置,發揮地區生産優勢的原則。農業結構調整,要堅持有利於資源的合理配置,發揮地區生産優勢。在各地發揮特色農業生産的基礎上,形成全區合理的農業生産區域佈局。農業生産的地區優勢主要包括農業生産的自然與社會資源優勢等等。

    3、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的原則。農業結構調整最為重要的一個內容是圍繞市場需要發展生産,市場需求什麼就生産什麼,市場需要多少就生産多少。

    4、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的原則。根據山川經濟發展不同的特點,揚長避短、優勢互補、培育特色、分類指導。

    5、堅持保護農業生産資源和環境的原則。在調整農業産業結構時,必須重視土地資源的保護。土地資源是不可再生的有限資源,一旦破壞將難以恢復。

    6、堅持農業産業化的原則。農業結構的調整,也要適應農業産業化的要求。只有做好農業産前、産中、産後的服務,才能提高農業的綜合生産能力,提高市場競爭力。

    (二)農業産業結構調整的目標

    農産品市場決定農業産業結構,農業結構決定農業功能。結構調整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市場,調整既是為了適應市場需要,也是為了開拓新的市場需求。因此,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不同層次的社會需求將形成不同的産品結構和服務需求結構。農業結構調整的目的是全面提高農産品品質,優化農業區域佈局,實現農村經濟的全面發展。

    1、區域重點和目標

    在寧夏農業結構調整中的區域重點是山川要各有側重,按照地區特點和比較效益的原則,進行調整。

    ①引黃灌區作為寧夏的糧食主産區,建立優質穩産高效的商品糧、專用糧和飼料糧基地,成為穩定寧夏糧食生産的主導力量,同時發展畜牧業、漁業、枸杞、葡萄釀酒和蔬菜業,促進農村經濟的全面發展。

     ②南部山區要實現大面積退耕還林還草,結合生態建設,發展種草業,擴大紫花苜蓿等牧草的種植面積。大力發展畜牧業、馬鈴薯、油料、中藥材,把發展特色農業、生態農業成為發展的方向,逐步建立起名特優農産品生産基地。

    2、産品品種結構調整的重點和目標

    ①種植業結構。由傳統的糧食和經濟作物為主的二元結構,轉變為糧食——經濟作物——飼料協調發展、農牧業相互促進的新型三元結構。逐步把飼料作物生産形成相對獨立的産業,三大作物的結構比例,爭取到2010年5:2:3或6:2:3,並且逐步改種優質高産的飼料作物,重視作物産量和飼料能量的轉化,以儘快提高飼料報酬率。

    從糧食消費主要項目看,城鄉居民口糧每人平均消費量將穩定在210公斤左右,種子用量也相對穩定,工業及飼料用糧穩步增加。從需求總量看,人口增加將是未來糧食需求總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據此推算,2005年全區糧食總需求量為252.3萬噸,其中,口糧126.5萬噸,飼料68.8萬噸,種子21.5萬噸,工業用糧35.5萬噸。預測2010年糧食總需求量為271.5萬噸,其中:口糧136.2萬噸,飼料74.1萬噸,種子23.2萬噸,工業用糧38萬噸。從歷史資料看,1978-2000年,寧夏糧食産量平均每年遞增3.4%,今後10年若能保持3.3%的平均遞增速度,預計2005年和2010年寧夏糧食産量分別為310萬噸、350萬噸。如果考慮災害因素,按"九五"時期平均水準計算,則每年保持遞增2.9%的速度,也可達到目標。

    ——小麥。2001年寧夏小麥種植面積已達到 448.9萬畝,産量達83.6 萬噸。根據調查分析,從市場供求看,寧夏小麥的供需總量已基本達到平衡,但品種結構極不合理,優質小麥種植面積偏小。寧夏優質專用小麥麵積2001僅佔小麥播種面積的11.1%。今後寧夏小麥的發展方向應由數量擴張轉向以提高品質為主,擴大優質小麥種植面積。針對本區生態條件和市場需求,加強品種選育和栽培技術研究,大力發展優質專用綠色無公害小麥生産。在技術規範化、管理標準化、生産規模化和經營産業化方面下大力氣,樹立寧麥品牌,提高市場份額。

    ——水稻。稻穀是寧夏的重要糧食作物,隨著引黃區水稻品種的改良,水稻産量佔糧食的比重將逐步上升。水稻生産應繼續擴大珍珠大米種植面積,抓好品質的提高工作,建立無公害珍珠大米生産、加工基地。

    ——玉米。寧夏玉米主要用做飼料,寧夏應重點發展飼料專用品種的種植。按照飼料作物的要求,研究並推廣種植高産優質飼料作物新品種,例如:糧桿兼用的青貯高産玉米品種,為畜牧業快速發展提供飼料保證。同時,適當擴大優質專用玉米麵積,滿足食品加工的需求。

    ——馬鈴薯。寧夏南部山區的土壤非常適宜種植馬鈴薯,而且種植效益每公頃收益比種植小麥高1665元;比胡麻高1260元;比糜子高1770元;比豌豆高1260元,並高於全國著名的馬鈴薯産區內蒙古300元——450元。因此,要把馬鈴薯做為主導産業,面積保持在200萬畝,産量約300萬噸。

    ——油料。2001年寧夏油料播種面積為 128.5 萬畝,總産量為72825 萬噸。寧夏油料在全國佔的份額不足2%,而且比較效益低。因此油料種植必須以提高效益為主攻方向,推廣優質高産品種;擴大地膜覆蓋和間作套種面積,努力提高單産,使南部山區油料種植面積穩定在113萬畝,灌區油料面積達到50萬畝。

    ——蔬菜生産。蔬菜要向無公害化、優質化和方便化發展。建立大規模的無公害、反季節生産區。壓縮露地菜,穩定地膜菜,發展設施菜、反季節菜。合理調整茬口,減少重疊上市量。適當壓縮常規品種,擴大優質品種種植面積,重點發展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區域性名、特、優、新及無公害蔬菜品種。

    ——飼料作物。長期以來種植業主要是根據人們的生活需要進行調整,飼養畜禽所需要的飼料飼草並沒有被提上重要位置。現階段,寧夏人口用糧自給有餘,為建立三元種植結構奠定了社會基礎。突破傳統糧食觀念,從大食物方面考慮供給,也成為人們的共識。經過改革開放以來二十多年的發展,寧夏畜牧業産值已佔全區農業總産值的36 %以上,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産業。畜牧業的快速發展及專業化、規模化、現代化畜牧生産的形成,無論在數量上、品種上還是品質上都對飼料飼草提出了新的要求。據有關資料測算,牧草的蛋白質含量是糧食作物的4倍,草地畜牧業單位面積産值比種植業高1-8倍。依靠飼草業促進畜牧業應當成為發展效益農業的重要選擇。農業發達國家如美國牧草種植面積佔當年耕地面積的40%,荷蘭達到70%。寧夏種植業由“二元”改為“三元”結構的時機已成熟,目前,海原縣已將草業作為新一輪農業結構調整的支柱産業,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牧草種植面積達到10多萬畝。南部山區可借國家“一退三還”政策之機,在適宜地區發展牧草種植。

    ——中藥材。寧夏已將中藥材做為支柱産業。計劃到2002年實現産值10億元,2005年實現産值20億元,2010年實現産值50億元,同時使地處寧南山區的種藥農戶年均增收500元,實現穩定解決溫飽、逐步實現小康的目標。隨著藥材大面積的人工栽培、以及封山育林和人工圍欄補植,可減輕因過度採挖而對山林、草原的人為破壞,使自治區荒漠化土地減少近百萬畝,同時可在南部山區形成以中藥材為主的植被近50萬畝。

    ②畜牧業。寧夏發展畜牧業生産潛力巨大,加入WTO後,畜牧業産品在市場上有一定的競爭力。而且,畜牧業也是農民收入增加的新來源。據調查分析,2001年農戶飼養1頭豬可盈利70元左右,1頭奶牛盈利2500元,1頭肉牛盈利370元。

    ——羊。到2005年,寧夏將建成比較完善的良種肉羊繁育、飼料生産、疫病防治、羊産品加工和技術推廣體系,形成比較完善和規範的羊産品銷售網路。羊肉生産能力穩步提高,産品品質明顯改善,羊産品加工比重大幅度上升,品種更加豐富多樣。養羊業收入在農民收入中的比重明顯增加,養羊業産值佔畜牧業總産值的比重達到25%,具體指標為: 2005年,羊只飼養和育肥週轉量1200萬隻,出欄500萬隻,只均胴體重15公斤,羊肉總産量8萬噸,佔肉類總産量的26.3%,養羊業産值12億元。

    ——奶牛。到2005年,寧夏力爭用5年左右時間,建成比較完善的奶牛良種繁育、飼草供應、技術服務、鮮奶品質檢測和疫病防治體系;加速優質奶源基地和規模養殖戶的發展,使奶産業成為佈局合理、飼養規模較大、生産和管理水準較高、經濟效益好的主導産業,成為農民增收的主要途徑。加快龍頭企業發展,使龍頭企業成為産業關聯度大、技術裝備水準高、帶動能力強、産品競爭優勢突出、經濟實力雄厚的企業集團,力爭進入全國十大乳品企業之列。具體發展目標是:全區奶牛存欄達到到12萬頭(其中成年母牛達到7.2萬頭),進入全國前十名,鮮奶總産量達到38萬噸,進入全國前八位;建設高標準奶牛養殖園區30個,存欄奶牛3萬頭,百頭以上奶牛場發展到60個,新建機械化擠奶站25個,使利通區和銀川郊區成為國家級優質奶源基地;奶産業總産值達到20億元,佔全區畜牧業總産值的40%以上;全區成年母牛年平均單産達到6000公斤以上,年平均單産7500公斤核心母牛群達到1.5萬頭,年平均單産10000公斤種子母牛群達到1500頭。

    ——肉牛。寧夏素有養牛的傳統,隨著“六盤山商品肉牛基地”和“灌區養牛工程”項目實施,肉牛生産將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預計,今後十年內,寧夏肉牛存欄達到100萬頭,年出欄肉牛35萬頭,生産牛肉55萬噸。(寧夏農調隊吳宗信)

    國家統計局網站 2002年9月23日


農業結構調整切忌“照葫蘆畫瓢”
農業部發佈《農業結構調整的分區指導意見》(全文)
農業結構調整重大技術研究專項暫行管理辦法
關於申報2002年度農業結構調整重大技術研究專項項目的通知
京郊農業結構調整加快
農業結構調整要發揮本地優勢
廣西緊抓區域特色加快農業結構調整
杜青林:農産品市場開放與農業結構調整  
張波屏委員:巧用區位優勢 城市支援農村 加速農業結構調整
農業結構調整謹防一哄而起
杜青林:農業結構調整要在競爭力上突破
農業結構調整促進六大轉變
農業結構調整應突出提高農産品品質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調整農業結構 增加農民收入
農業結構調整典型選登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