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農民“充電”忙  

    盛夏時節,驕陽似火。可在浙江農村卻出現了農民“趕學”的火爆景象。

    在浙江溫嶺,橫山民兵訓練基地兩個上課用的大教室座無虛席。臺上,專家熟練地講課,並不時在黑板上畫些圖案;台下,坐滿了從四方趕來的漁民學員,不少人還不停地做著筆記。

    隨著浙江省漁業科技的不斷進步、水産資源與捕撈漁場的變化,以及漁業安全生産中存在的問題,迫切需要漁民提高自身素質。今年以來,溫嶺市漁業行政主管部門與漁港監督部門,把捕撈漁船職務船員的崗位技術培訓作為提高漁民素質的根本措施來抓,經常性開展各類漁船職務船員崗位技術培訓。據統計,今年1月至7月,溫嶺已舉辦各類崗位技能培訓班五期,受訓漁民達到3200多人次,漁民勞動技能培訓人數創歷史新高。

    像溫嶺那樣的各類崗位技能培訓班在浙江農村隨處可見。不僅如此,一些鄉鎮的農業部門還開辦了農民夜校,為農民“充電”學科技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近日,浙江永康市龍山鎮橋三村成立了該市第一所農民夜校。該校以宣傳科學理論、傳播先進文化、倡導良好風尚、提高農民素質,為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提供精神動力為主旨。

    每晚7點左右,橋三村村民吃過晚飯就趕到農民夜校,去聽諸如有關“五金小冶煉整治”方面的講座。一般到7時半正式開課,教室裏已被擠得嚴嚴實實,甚至連窗臺上也趴滿了遲到的“學生”。

    據了解,該農民夜校已擬定了下半年的教學計劃,主要內容包括公民道德教育、WTO知識講座、村規民約講座、市場行銷知識等等,分別邀請宣傳部、環保局、農業局、科協等單位負責人授課,並且針對農民的特點,把《浙江省公民道德規範》中關於農民的“職業道德篇”上墻公佈,使廣大“學生”牢記在心。

    自從浙江近年大力推行效益農業以來,原來傳統的農業模式已經被打破。越來越多的浙江農民意識到知識經濟時代的農業,就是要發展知識農業。怎樣將知識、技術應用於農業生産中,如何將知識轉變為金錢,逐漸成為浙江農民關心的重點問題。

    為了滿足廣大農民的學習需求,浙江省從1999年開始就開展了一系列定向性的農村教育、培訓活動。至今,已有55萬多人參加了有指定課程、指定課時的農業學習,其中一半人獲得了由當地縣政府頒發的“綠色證書”。全省21個縣的6萬多青年農民還先後接受了“跨世紀青年農民”的基礎和科技培訓。浙江省每年更有200多萬人次在接受著各種各樣的農業實用技術培訓。事實證明,重知識,講科技,已經給農民帶來了巨大的收益。

    浙江省平陽縣梅溪鄉是遠近聞名的養鴿之鄉,全縣的肉鴿效益基地就設在這兒。近年來,當地農民利用廣播、科教錄影、科技講座等形式,接受經常性大範圍的科普教育,還不定期地參加由地方政府和農業局、縣科協舉辦的養鴿技術培訓班。知識農業為當地農村樹立看得見、學得了、用得著的新型模式,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現在,一個普通的養鴿專業戶,一個月凈收入就有2000多元。根據去年年底的統計,該縣的3家效益農業示範基地存籠種鴿和蛋鴿比上年同期分別增加65.2%和55.5%,而出售種鴿比上年同期增加一倍。

    新華社 2002年8月13日


王小魯:如何解決當前農民收入問題
胡鞍鋼:中國需要進行第三次“解放農民”
山東打破地域和身份限制 工人農民也能報考公務員
深圳農企“身懷絕技”闖天涯
山東取消一切專門面向農民的農民收費項目
半年識記6000漢字 陜西咸陽農民發明快速識字法
上半年農民現金收入增加60元 
國土資源部:切實維護被徵地農民合法權益
中國“三農”問題出路在哪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