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糧食緣何競爭乏力?  

     怎樣提升農業核心競爭力?如何解決糧食流通體制問題?這些問題亟須尋找答案。日前,記者就此採訪了相關的國家部門和一些糧食企業。 “我國加入WTO後,農業受到的挑戰最大。從國際範圍來看,主要原因是我國農業生産規模小、糧食生産成本高、品種不對路;就政府而言,糧食問題的根子在於體制。”國家農業部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中國農業專家諮詢團特聘專家朱明接受記者採訪時如是説。

    吉林吉農高新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種業十強企業,公司董事長岳德榮認為,中國糧食的競爭力不強,有許多人為因素,如糧食混種、混收、混賣導致競爭力減弱。岳德榮説,中國玉米內在品質並不比美國差,差的只是外在品質。這表現在玉米品種混雜,成熟度不夠。成熟度不夠導致玉米含水量高,晾幹以後皮厚、多,這是我國玉米競爭力差的一個致命因素。同時,糧食在流通領域所花的費用過高,其實我國玉米的種植成本並不算高,但把流通算進來成本就高了。

    岳德榮認為,中國糧食還有一個主要問題是生産效率低,解決這一問題,要著重解決推進農業科技進步和農業規模生産兩個方面。

    朱明則分析指出,農業要迎接加入世貿挑戰,研究的對策就是以糧食農産品加工企業為龍頭,實行專業化産品開發,走專業化種植、專業化加工、産業化經營的發展戰略。另一方面,開發適合市場需要、迎合消費者需求的優質産品,提高糧食綜合利用的水準,大力開發中國主食加工業,培育起國民新的飲食習慣。

    朱明指出,提高糧食生産效益要著眼于生産專用對路的糧食品種,通過深加工來體現優質優價,改變重量輕質的觀念。從糧食流通體制來説,應放開糧食市場,統購統銷體制必須徹底改革。市場要靠農産品的加工企業來運作,來帶動農産品的原料生産。加工企業面向市場時,要既能適應市場又能引導市場,既能建立起原料基地又能生産出優質的産品。從糧食市場角度來説,現時期主要是國內市場開發問題。因為我國在加入WTO後對糧食有一定的保護措施。加入WTO,進口糧食産品對本國糧食産品直接威脅不大。但從提高糧食競爭力、提高農民收入的長遠戰略來看,這是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因為,如果糧食購銷體制不改革,糧食農産品加工企業發展就受到制約。若能放開,就會很快促進糧食加工企業的發展,進而促成糧食專業化、規模化發展。因此,糧食流通體制要改革,並要與市場同步才行。

    如何解決這一關鍵環節,並培植起農産品加工龍頭企業?朱明説,糧食生産被動防禦是沒有出路的,要主動進攻。

    首先,政府要在政策、技術、資金方面給予企業支援,要創造一個好的政策環境和市場環境,各種制度也要跟上。其次,進行結構調整,要根據市場來調整,以企業為市場的主體,培植起一些大的糧食加工企業,以此來推動糧食生産,拉長農業産業化鏈條。第三,要加大科技創新的力度。目前,糧食加工業科技資金投入過少,加工技術較弱,尤其是主食加工業。在國外95%的主食都是工業化生産,而我國則工業化程度極低。另外,還要減少糧食損失,現在我國糧食損失每年在15%,而國外才3%-5%。(張迎新)

    《中國經濟時報》 2002年06月19日


糧食安全至關重要
世界糧食峰會敦促消除饑餓和貧困 溫家寶闡述中國的立場和主張
WTO框架中的中國糧食安全
我國糧食流通“南進北出”格局有待形成
調查表明:中國糧食面積趨於穩定
今年糧食産量將在5億噸左右
糧食安全 不可忽視
我國糧食産量將低位運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