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IT企業短命怨誰  
王丹

    我國的中小企業約有1000萬個,其資産接近企業總資産的一半,不僅提供了幾乎70%的就業機會和60%的社會銷售額,還産生了超過40%的企業總稅收。毫無疑問,中小企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是,多數中小企業的壽命很短,成功者更是寥寥無幾。在中小企業非常集中的IT領域,這個現象就更加明顯。

    據統計,大約80%的中小型IT企業在創業後的5年內倒閉,只有不到1%被認為是比較成功的。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種狀況?是他們缺乏核心競爭力?還是管理不規範?或者産權結構不合理?外部環境太嚴峻?

    日前,中國電腦學會青年電腦科技論壇(YOCSEF)邀請了政府有關部門負責人、中小企業的管理者和創業者、經濟學家和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就中小企業發展這樣一個企業、政府和社會密切關注的話題展開了討論。

    中小企業為何創業失敗?

    創業是一個複雜的綜合性很強的過程,沒有風險的要素存在就不能叫做創業管理。創業管理不同於一般的企業管理,因為新創企業在成長過程中會遇到許多成熟企業所意想不到的問題。創業目的不清晰,對細節不夠在意,管理團隊不合適以及利益關係處理不好都有可能導致一個新創企業的失敗。

    作為創業管理論題的特邀講者,3721董事長周鴻的發言帶來了最熱烈的討論。作為網路實名的堅決擁護和執行者,3721在創業初期並不被看好,但最近網站盈利,融資成功等一系列好消息似乎標誌著3721的初步成功,因而來自周鴻的經驗也顯得十分中肯。

    “專注”,是與會幾乎所有來賓共同強調的一點,也是周鴻發言的一個重點,他指出,所謂專注就是指清晰認識,明確企業發展目標,把焦點集中在一起,然後匯聚所有資源,抵禦來自各方面的誘惑,堅忍不拔地朝一個方向走下去。

    然而,對剛剛開始創業的中小企業來説,要做到專注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必須對自己的企業有清晰的認識,在每一個階段尋找最適合自己的發展思路和發展方向,並把自己的所有資源集中在這個目標上。以安易公司為例,當年不少與安易一樣的財務軟體企業,為了防止軟體被盜版,都自己開發加密卡,但安易認為這並非自己的特長,因此堅持將精力全部投入到財務軟體的開發中。正是靠這股“專”勁兒,安易得以在競爭激烈的財務軟體市場發展壯大。

    其次,要經受得住各種誘惑,再好的機會,如果不適合自己,就只會浪費企業的資源和精力,導致原來專注的目標發生偏離。對此,周鴻的解釋十分生動:“正所謂‘無知者無畏’,不少創業企業領導者對新領域缺乏足夠的了解,造成對新領域充滿了幻想,在發展商會更加激進。認識不清,盲目冒進,結果自然可想而知。”

    即使正在從事的領域中,也有許多企業有一種廣種廣收,高投入高回報的想法。很多企業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把投入增加了10倍,甚至上100倍,希望有多少倍的投入,就有多少倍的高增長。針對這種現象,與會來賓根據自己企業發展的經驗指出,較高投入有時確實能帶來更多的回報,但絕對不是成正比的。往往投入增加10倍帶來的業績增長只是原來的兩倍,但企業規模一旦做大就很難再回縮,從而造成的機構複雜、現金匱乏等現象往往會給企業帶來致命打擊。

    如何成功融資

    如何結合各種融資渠道的特點和企業自身的發展狀況進行融資,是當前中小型IT企業關注的一個熱門話題。雖然政府出臺了許多針對中小企業的優惠政策,但融資難仍是限制和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瓶頸問題。目前,中國高科技企業的融資渠道主要有創業資本、資本市場和銀行貸款。但全國工商聯對3000多戶民營企業做的一次問卷調查卻發現,“有將近2/3的企業感到從銀行貸款困難或比較困難。”在這種情況下,資本市場和外來投資成為中小企業———尤其是IT中小企業的首選。

    科技部政策法規與體制改革司司長張景安在談到這一問題時表示,二板市場還是會推出,屆時二板市場將成為中小企業融資的一個重要渠道。針對目前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他還表示政府對此應該有一定制度安排,早日建立投資基金法,從而為中小企業獲得資金、加快發展創造條件。

    對於吸引投資,現任南陽林德投資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的溫元凱則從微觀角度給企業提出了一些建議,這些建議包括:在體制創新上加快和國際接軌,只有符合國際水準的企業才能真正讓投資人放心;注意台灣及香港資本進入大陸,IT企業很多風險投資都是來自歐美國家,而目前港台資本進入中國已經成為一種趨勢,企業應該注意到這一趨勢並加以應用;對於那些希望擴大投融資的企業,溫元凱的建議則是從資本市場的角度考慮問題,項目實質固然很重要,但也需要對其進行策劃。

    營造良好人文環境

    管理學家德魯克説:“企業只有一項真正的資源:人。”如果企業不是把員工視為一種資源,而是一種成本,對待員工在“管”和“控制”上下功夫,就會造成對員工缺乏信賴,企業內部溝通不暢,員工的打工意識很強,對企業的認同感不強,企業也就缺乏凝聚力。對傳統産業來説勞動來源似不缺欠,員工的這種不穩定行為對企業構不成威脅,但對高技術企業來説,員工的離心力,對企業的發展是致命傷。

    人們常説,矽谷不是計劃出來的。矽谷的産生與其文化傳統有密切關係。IBM和H P都認為員工是企業最根本的資源,如何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是企業管理的核心,這表現在:對員工的培訓舍得投入;信任員工,並激勵員工的能動性;關心員工的福利等。而要製造出中國的矽谷,中小企業要想儘快地成長壯大,當前特別需要重視,而重視不夠地就是創造出自己獨有的、具有凝聚、激勵與約束作用為一體的人文環境。

    中國科學院的研究員、教授胡必亮指出,一個IT企業的根本,不在於好的資金,不在於好的設備,而在於有沒有持續的精神和持續的好員工。而和那些財大氣粗的大型企業相比,中小企業似乎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方面具有天然的弱勢。“IT企業唯一的優勢,就是能夠營造一個比大企業,知名企業更好的人文環境。除此之外沒有別的優勢。所以一個IT企業如果要成功,100%是在這方面做得好。”

    《中華工商時報》 2002年6月3日


IT企業:增長依舊是主旋律
IT企業如何才能高速成長?
中國IT企業交出“命運答卷”
IT企業如何實行末位淘汰制?
兩大IT企業領導層換血 意在加強中國市場運作
2000年最讓人失望的IT企業
IT企業進入人才短缺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