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評論:電信資費徹底調整,到底難在哪?

    電信調價方案終於浮出水面。從整個方案看,8項當中7項降價,不僅降價幅度大而且消費者的一些呼聲也得到響應,如以秒計費。根據公佈的測算,電信部門和國家為此將少收入300多億元。

    此次調價的真正難點是市話,圍繞市話的爭論最多也最激烈。因此,解決市話問題成為此次調價的核心。圍繞市話的方案先後出臺了6個,但均被否定,目前我們看到的3+1方案是第七個方案。可謂7易其稿。

    必須邁過的門檻

    從7月初步方案出臺到12月25日方案最後出籠,記者跟蹤採訪了此次電信資費調整的全過程,出席了資訊産業部、國家計委、財政部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與專家學者、電信運營商、網站、消費者代表的5次座談會和9月的聽證會。由於歷次方案中,其他項目都是降價,只有市話是漲價,因此焦點集中在市話上。幾乎每次會議,對於降價的項目,大家沒有意見,都舉雙手贊成,但對於市話要漲價,則幾乎是一致反對。大家認為,打破壟斷以後的結果必然是價格下降,這樣才符合邏輯,市話不降反升令人難以接受。

    那麼為什麼一定要“冒天下之大不韙”,去乾大家都反對的事情?資訊産業部副部長張春江認為,這是因為我國電信業到了闖關的時候。

    原來,各國電信初期都是壟斷經營。各國在壟斷時期基本沿用美國的電信收費結構,即高長途、低市話,以長途補市話。這就是所謂交差補貼。

    引入競爭以後,問題來了。競爭者首先進入高利潤區,於是高利潤區的利潤迅速下降。其結果自然是無力再承擔交差補貼。因此,世界各國在電信體制改革後,在國際國內長途電話下降的同時,不得不調高市話,即所謂資費再平衡。

    降價容易漲價難,世界各國都曾面臨過我們今天的矛盾,但都必須闖過去。比如美國和我國香港地區,都曾經調高了市話標準。同樣,不解決這個問題,我國電信業的發展就要受到影響。因此,資訊産業部希望此次調價能徹底解決這個隱患,使我國電信事業得以健康發展。

    折中方案,出臺不易

    道理雖然如此,但是在我國要解決市話問題遠比發達國家難。原因在於我們是發展中國家,我們的人民生活還不富裕,電信支出比重不可能太大,因此,讓消費者接受成為最大難題。

    在當初6個市話方案中,對消費者最有利的方案是1分鐘收1角錢。這個方案電信企業意見很大,因為他們測算,60%的通話在1分鐘以內,按這個方案,電信的虧損難以承擔。與會代表從消費者利益出發,也反對。道理明擺著,折成3分鐘,漲價60%—70%。你的測算可信度有多少也難説。而且,現在雖然我們的電話普及率不斷上升,但許多電話通話量很小,原因就是嫌話費高,再漲價,大家更不打電話了,電信企業當然更收不到錢。

    有的代表甚至認為市話也應該降,因為薄利才能多銷。而且我們的電信支出佔收入的比重比發達國家大,衡量價格合理與否要和收入比。

    電信企業則認為,我國市話標準在國際電聯統計的206個國家和地區中,處於152位,在發展中國家都是低的,根本沒有下降的空間。長途等業務大幅度下降後,必須調高市話,否則企業難以再發展。

    也有專家認為,我國問題的關鍵是窮,是老百姓收入不高。一味以收入和支出比,很難決定價格是否合理,世界的情況也是,往往越窮的國家,電信價格反而高,支出佔收入的比重也大。

    最後的3+1方案是一個各方面可以接受的方案。資訊産業部委託國家統計局做的調查顯示:消費者90%的電話通話時間在3分鐘以內,因此這個方案對90%的消費者支出沒有影響。而對於打4分鐘電話的消費者則比過去少支出一半的錢,對打5分鐘電話的用戶則持平,6分鐘者則要多支出。7分鐘以後也依此類推。

    資訊産業部副部長張春江認為,這個方案雖然是折中方案,但並非最佳,它為計費系統改造增加了難度。不過,在這個焦點問題上能夠讓大家都接受,已經不容易了。

    《人民日報》 2000年12月26日

相關新聞

我國電信資費實施重大調整

中國電信市場躥進“第六隻虎”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