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我國電信業世紀之交的回眸及展望

     20世紀的百年間,我國電信業發生了滄桑巨變。其中最明顯特點是——前80年在低谷緩慢徘徊,後20年則高速騰飛。就在這短短的20年間,我國建立起了貫通全國、連接世界的世界第二大立體通信網。

    0、0.05%、0.38%:我國電信業曾長期在低谷中徘徊

    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隨著電動機的發明和電報電話的普及,歐美國家啟動了一場電氣革命,促進了社會生産力的極大發展。

    電信業隨著西方列強的槍炮聲進入中國:1882年,上海開通了我國第一部磁石電話交換機。隨後俄國在山東煙臺至牛莊架設了無線電臺;日本帝國主義在東北統一了設備制式,先後建成了800多公里長途地下電纜,在華北建成了京津間無負荷地下電纜。西方列強在技術、設備、維修、管理等方面對我國通信事業進行控制,嚴重侵犯了我國的通信主權。而這一時期的電話多是王公貴族們的玩物。到1949年,我國電話的普及率僅為0.05%,電話用戶只有26萬,全國大部分地區是既不通郵又不通電話的通信盲區。

     新中國成立後迅速恢復和發展通信。經過艱苦努力,建成了以北京為中心並通達全國、以明線為主體的骨幹通信網,通信能力有較大增長,技術裝備水準也有一定的提高。然而經過文化大革命的動蕩,郵電企業一直虧損,業務發展停滯。到1978年,我國在第一部電話出現近一個世紀之後,全國電話普及率仍僅為0.38%,每200人中擁有話機還不到1部,佔世界1/5人口的中國擁有的話機總數還不到世界話機總數的1%。交換機自動化比重低,大部分縣城、農村仍在使用“搖把子”,長途傳輸主要靠明線和模擬微波,即使是北京,每天也有20%的長途電話打不通,15%的要在1小時後才能接通。用上電話還是人們一個可望而不可及的夢想。

    13年、6年和2年:低起點的我國電信業開始高速騰飛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中國以極大的氣魄向世界敞開了胸襟,坦然面對自己的落後並努力發揮後發優勢,實現跨越式發展。中國的電信業從此走上了一條高速騰飛之路。

    10多年來,由於國家宏觀政策的支援和採取了高起點的發展策略,大膽走“借雞生蛋、賣蛋還錢”的引進、消化、吸收、創新相結合之路,使我國電信業飛速發展,發展速度連續超過國民經濟增長速度,最快時甚至超過30多個百分點,電信業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貢獻越來越明顯。目前,我國已建成了長達100萬公里的“八縱八橫”光纜骨幹網,全國電話普及率提高到17.7%,形成了世界第二大通信網。發展速度是驚人的:我國電話用戶的規模從1979年的203萬戶到1992年的1000萬戶用了13年時間,到1998年的1億戶用了6年時間,再到今年9月突破2億戶只用了2年時間。

     曾經為了裝一部電話到處托門子、批條子、等安裝的故事已經成為了歷史。許多百姓不僅有了固定電話,而且還擁有了尋呼機和手機,一些家庭還安裝了“一線通”或同址申裝了兩部電話。隨時隨地進行溝通的夢想已經變成了現實。

    我國電信網路的總體技術水準也發生了質的飛躍,先後完成了從人工網到自動網、從模擬網到數字網、從單一業務網向多樣化業務網的過渡。目前我國已初步建成了由光纜及程式控制交換機、多媒體網等組成的一個完整、統一、先進的國家公用通信網。通信業已從制約國民經濟發展的部門一躍而成國民經濟發展最快的部門之一,成為推動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性、先導性産業。

    在現代化通信網得到大規模改造、建設的同時,我國通信業的自我開發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從引進建設的第一套萬門程式控制電話交換機到我國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國産大容量數字程式控制電話交換機投放市場,這其間用了10年時間;從引進第一套GSM設備到推出第一套自主研製的設備,僅用了4年時間。與此同時,民族通信産業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誕生了自己的民族通信工業,自主開發了一大批具有國際先進水準的通信設備,這些技術設備都已實現規模生産並投入通信網使用。

    90年代初進入我國的因特網更呈現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速度。截止到今年6月30日,我國上網電腦數有650萬台,上網用戶達到1690萬,而且還在以每年150%——200%的速度遞增。

    我國電信業將在新世紀資訊革命的浪潮中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

     在20世紀末,通信技術正在飛速發展,以此為代表所引發的資訊革命在逐漸改變著整個世界的面貌。

    目前,通信技術全面走向數字化,實現了從低速到高速、從單一語音通信到多媒體數據通信的轉變。網路技術的出現,使世界形成了一個沒有邊界的資訊空間,人們的生産、生活方式發生著深刻變化。資訊資源已成為與物質資源同等重要的資源,其影響與日俱增,正在成為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專家預言,這個力量將不亞於前兩次工業革命,人類必將在21世紀進入一個嶄新的資訊時代。

    曾經錯過前兩次工業革命的中國,這一次將努力抓住歷史機遇。在前不久舉行的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上,朱鎔基總理在《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建議的説明》中明確指出:“我們講抓住機遇,很重要的就是要抓住資訊化這個機遇”。電信是資訊的載體,是抓住資訊化機遇的重要實現方式。因此,在新的世紀中,電信業必須保持適度超前的發展,為國民經濟做出更大的貢獻。

    目前,我國電信業在體制、效率和技術水準上同世界先進水準還存在較大差距。通信資源的相互融合是世界發展趨勢,而我國的各種行業專網由部門擁有,自成體系,亟待打破圍墻,形成全國統一的通信網路資源;儘管我國電信業近年發展很快,但主要是粗放的數量擴張,通信能力的利用率還比較低;在技術水準上,我們在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上尚處於弱勢。在這些方面需要中國電信繼續艱苦奮鬥、努力進取。

    而電信領域中有一個麥特卡爾夫定律,這個定律説:網路價值同網路用戶數量的平方成正比。它揭示了電信發展的關鍵在於普及,只有讓更多的人認識到資訊革命的劃時代意義,利用電信的手段去獲取資訊、相互交流,才能使電信發展所帶來的效益向無窮大進軍。

    因此,我國電信業在解決自身問題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在普及上多下工夫,多做文章,提高電腦和網路的普及應用程度,加強資訊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政府行政管理、社會公共服務、企業生産經營要積極運用網路技術,學校要積極推廣電腦及網路教育,在全社會普及資訊化知識和技能。讓電信的發展帶動更多行業、更多部門的發展,用資訊技術改造傳統産業,以資訊化帶動工業化,實現整個國民經濟的跨越式發展。

    新華社 2000.12.08

相關新聞

中國電信市場躥進“第六隻虎”

中國電信首次出現洋面孔

中國電信市場多元化競爭格局初步形成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