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不該保護鋼鐵業?  
吳仁

    國內的鋼材生産企業終於坐不住了。

    國家經貿委發佈的資訊顯示,受産量增長過快及進口衝擊影響,一季度國內鋼材噸平均價格同比下降300元左右,利潤同比下降高達47%,其中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實現利潤下降 57%。

    所以不難理解,鋼鐵工業協會要站出來呼籲政府進行干預,限制鋼材的進口,以保護鋼鐵企業的正當權益。據稱,這種呼籲代表了國內100多家鋼材生産企業的利益。

    在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還不到半年的時候,卸下了關稅保護鎧甲的國內鋼材企業開始直面國際市場的衝擊,而這種衝擊帶給國內企業的震蕩是驚人的。但是,鋼鐵業是否因此就應該得到保護呢?

    新華社的報道説,作為世界第一産鋼大國,中國去年的鋼鐵産量已經突破了1.5億噸,今年一季度仍然以20%的速度高速增長,據預測,今年的鋼材産量將可能達到1.7億噸。而高産的背後,卻是沒有競爭力的普鋼佔90%,並且仍然是大多數企業的當家産品。

    報道還説,5年之前,在鋼鐵産量突破1億噸的時候,産業界人士就在呼籲結構調整,但5年過去了,結構調整的力度並不大,一組令人尷尬的對比數字是:1996年板管優質鋼比重約為40%,2001年仍然為40%,基本上沒有改變。反觀其他的産鋼大國,在鋼産量突破1億噸之後,無一例外地壓縮産量,轉而以優質鋼拼搶市場。

    事實上,市場低迷的信號從去年下半年就已經非常明確了。中國加入世貿組織,關稅下降會給鋼鐵業帶來怎樣的衝擊,也應該是企業早就有所預料和準備的。遺憾的是,從目前的形勢來看,中國的鋼鐵企業似乎對此有點兒措手不及。

    所以,有理由相信,鋼鐵企業遭受今天的煎熬,雖然也有美國實行201條款之後,一些國家把進口市場轉向中國,從而加大了進口量的因素,説到底,還是鋼鐵産業自身沒有抓住時機完成結構調整,對加入WTO之後的市場環境缺乏足夠的認識,對可能遭遇的挑戰沒有充分的應對措施。在這樣的背景下,要求政府干預,限制鋼材進口的理由並不充分,甚至是牽強的。

    現在,結構調整仍然是鋼鐵企業面臨的主要挑戰。如果有關政府決策部門接受了企業的呼聲,限制對鋼材的進口,意味著那些本該被市場逐步拋棄的低值鋼材又獲得了生存空間,一些本該被淘汰出局的鋼鐵企業又獲得了喘息的機會。這固然對鋼鐵産品的用戶沒有什麼好處,他們可能不得不繼續使用品質不如進口産品但價格卻要高出許多的國內産品,更重要的是,國內一些面臨淘汰的産品甚至一些企業因此而存活,對鋼鐵産業培養長遠的競爭力並沒有好處。有一種論調認為,對進口的限制可以為中國鋼鐵企業的結構調整爭取時間,但是中國鋼鐵業在産量突破1億噸之後所走過的5年足以證明,這種期望是不現實的。

    在中國入世不到半年的時間裏,國內相關産業已經感受到了競爭的壓力。這其實是一件好事。這種競爭的壓力,隨著中國入世承諾的相繼兌現,以後會有更多的國內企業感受到。這其實是我們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時就已經知道必須付出的代價。現在競爭剛剛來臨,我們的企業就要求保護,就要求政府出面來擋住這一場本無法避免的暴風雨。如果政府果然接受了這樣的要求,那就開了一個不好的,甚至是惡劣的先例。因為今後任何一個産業都可能以貌似合理公平的理由要求得到政府的保護。此例一開,入世所期待的讓國內産業在更開放的國際接軌的環境中參與競爭,從而提升競爭力的目的就無法實現,而且從開放的現實來看,也必然給國際社會一個消極的信號。鋼鐵業的呼籲告訴我們,入世之後,警惕一些既得利益者以保護國內産業為名,要求政府干預貿易的行為,也是政府的必修課。

    當然,這並不妨礙我們在WTO框架下理直氣壯的運用世貿規則,對抗國際上各色的貿易保護和歧視行為,在必要的時候,對那些真正損害國內企業和産業利益的貿易方式和行為進行正當地干預。有消息説,針對美國今年3月啟動的鋼鐵緊急進口限制措施,中國政府已經決定對三個品種的壓縮機追加24%的關稅,該項計劃已經向世貿組織通報。據悉,這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首次通報打算實施報復性措施。由此看來,限制鋼材進口以保護鋼鐵企業的做法當不在決策者的考慮之內了。

    中華工商時報 2002年05月20日


日將對美鋼鐵徵收100%關稅
對美鋼鐵戰:日歐開戰 中國怎辦
産能過剩總量失控 1.7億噸“鋼鐵大餐”怎消化?
國家經貿委2002年鋼鐵總量調控和結構調整工作要點
鋼鐵企業亟待資産重組提高國際競爭力
我國鋼鐵業如何應對美“201條款”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