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聞
政策資訊
權威論壇
國際熱點
經貿動態
法制進程
文化線上
域外評説
我看世界
華人社區
旅遊天地
閱讀空間
網站裁員,沒完沒了?

蟈蟈

    裁員:是不是傳染病

    當北京還處於炎炎夏日的時候,大洋彼岸的美國已經悄悄地颳起了一股裁員風潮。據香港《大公報》報道,近4個月以來,美國公司裁員大增:從7月至10月份,裁減人員平均每月為53168名,較99年同期的平均每月37237名,增加43%。另據美國一家調查公司11月份的統計數字表明,網際網路公司在11月份落實的裁員總人數達8779人,比前一個月增加了55%。

    看來,.com公司在這場裁員風潮中首當其衝。例如在今年早些時候,著名的網上書店亞馬遜裁減了150名員工,佔其員工總數的2%。無論是聲名顯赫,還是默默無聞,在美國的.com公司進行裁員已經不是什麼新聞了。如果時間允許的話,這份網站裁員的大名單可以沒完沒了的開下去。

    幾個月以來,太平洋彼岸刮來的這股裁員風潮,開始在香港登陸中國。首先是“壹蘋果網路”(nextmedia.com)、城市電訊CTI屬下的ICHANNEL網站、熊貓RECRUIT等小網站陸續裁減員工,接著是tom.com、中華網宣佈裁員。幾乎不可避免的,這股裁員風潮像傳染病一樣刮到了中國大陸。9月份,人人宣佈裁員100多人;緊接著,中華網宣佈裁員48人……

    看來,有人預測“年底將有90%以上的網路公司倒閉”,這句話不一定成真;但具有諷刺意義的是,倒是“90%以上網站已揮起裁員之刀”,這一點,幾乎沒有人可以否認。

    在採訪過程中,一位網站部門經理向記者半調侃半認真的反問,“您説哪個網站沒有裁過人?”筆者一時還真沒有想出來。據調查,國內很多網站的裁員工作都是悄無聲息的秘密進行的,外界所知道的不過了了,至於具體的數量,我們很難得到準確的數據。另外一份來自北京某人才中心的統計資料表明,8月份以來,有網站工作經驗的失業人群正在大幅上升。

    那麼,這股網站裁員風潮到底原因何在呢?

    原因之一:都是納斯達克惹的禍?

    自從今年4月份,美國納斯達克股市出現大幅“跳水” 以來,關於.com公司的壞消息好像就沒有間斷;11月間,納斯達克指數更是跌破3000點大關。華爾街的風險投資家對於.com公司顯然失去了足夠的耐心,由此殃及剛剛上市的幾支中國概念股,其中網易、搜狐更是直線逼近“垃圾股”的行列。

    曾一度被譽為神話的納斯達克股市,幾乎成了中國網路企業的西伯利亞寒流。人們對於.com公司未來的期待、曾經的信心,看上去也和北半球的氣溫一樣急劇下降。據專家預計,亞洲的網際網路公司,真正的冬季才剛剛開始,裁員現象將會像傳染病一樣蔓延開來。

    事實上,在裁員風潮大幅來臨之前,媒體已經開始討論“誰是最先死去的門戶網站”的話題;網站之間的並購、.com公司的倒閉,一刻也沒有停止過,裁員在.com公司的冬天中幾乎是理所當然的。

    但是,當記者就“裁員是否因為股市和投資人的壓力”這一問題詢問了國內幾家知名的大網站的負責人,他們對於這個原因幾乎都予以否認。他們幾乎眾口一詞的説,“股市跳水是客觀的,不過,投資人對於自己的公司是有信心的,裁員不過是正常的人事調整。”

    事實上是否真的如此呢?

    原因之二:正常的産業調整?

    許多仍在經營的網路公司的高層管理者認為,裁員並不意味著公司出現了財務危機。但是,因為融資不再像前兩年那麼容易了,他們必須重新考慮商業計劃,必須在儘量短的時間內實現盈利目標,這就迫使一些公司通過裁員來減少開支。

    裁員並不意味著經營不善。中華網一直對外聲稱,自己能夠在明年年底,成為中國最先盈利的網路公司;與此同時,中華網的裁員行動也幾乎沒有停止過。最近,在宣佈自己的第三季度財務報表以後,即使有了良好的營利構架並且手握4.85億美金,進一步裁員同樣成了又一道鐵命令。

    應該説,網路公司不同於傳統産業。技術模式的變化非常快;風險投資機制比較活,高投入、高風險,但是回報率往往比較低。所以,裁員也好、離職也罷,許多動蕩都是客觀的。

    但是,這並不是説,所有的裁員都是正常的。國內的網際網路公司在經營管理上存在著很多不規範之處。據記者了解到,由於管理者過於年輕等因素,.com公司內部裁員存在著很大的隨意性。據悉,今年4月份,IT垂直門戶網站矽谷動力,因為其市場部門開支過大,一舉將所有部門員工辭退;到11月,同樣是矽谷動力市場部,再次一舉將總共13人裁得只剩4人。這類事件在一家公司頻頻發生,可見管理仍然是.com公司的軟肋。

    高層變動:炒你沒商量

    與裁員事件相應的是,國內的.com公司出現頻繁的高層的人事變動。6月19日,成立不足月余的國內最大拍賣網站的易趣南中國區總部幾名高層管理人員被解職,引起業界軒然大波和種種猜測。6月20日,以做“城市指南”聞名的億唐深圳辦事處向上海總部集體請辭,接著,曾經號稱“夢幻組合”的億唐團隊分崩離析。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7、8月間,以成功收購“聯眾遊戲”著稱的謝文從中公網的戲劇性離職,進而引發中公網中層以上管理人員的大量流失;11月,矽谷動力一舉裁掉COO(首席運營官)和CTO(首席技術官)等等。網站換經理幾乎比甲A炒教練還要勤,其中原因到底為何呢?

    一位長期從事網際網路行業的資深經理人向記者透露,由於網站本身沒有盈利、經營情況不太好,商業模式不清晰、企業前景壓力大,於是出現了意見分歧、分道揚鑣,這是十分正常的。

    但是,業內人士有沒有因此正視我們的網際網路經營人員都比較年輕,在一些情況下容易頭腦發熱、甚至急功近利這樣的客觀事實呢?另外,對外界一直炒作為“黃金組合”的管理團隊一下子分崩離析,是否有欺騙公眾之嫌呢?

    員工:瀟灑走一回

    由於許多公司在最初都沒有明確的計劃,所以招聘也往往很盲目。他們經常宣稱下一筆投資將很快到位,甚至公司將很快上市,但是事實上,他們要麼自己對前景都很不清楚,要麼就故意誤導應聘者,而且在解聘員工時也毫無責任感。這些原因,都為後來的裁員埋下了伏筆。

    一開始,網站裁員主要集中在網站編輯、行政、公關、銷售等部門,到後來,不僅網路采編人員被掃地出門,網站基礎建設基本完成以後,一些網路製作人員、技術服務的員工也面臨“兔死狗烹”、“卸磨殺驢”的境地。

    在網路公司裁員過程中,依依不捨的的動人場景已經少有,催人淚下的下崗委屈更不會出現。“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被別人視作新新人類的年輕人,去掉了頭上時髦的光環以後,對於暫時的挫折,不僅具備天生的抵抗能力,而且對於未來和前途,樂觀而且積極。“換一份工作,也許能夠做得更好”,這話説出來,更多的是出於自信,而並非掩飾尷尬。

    “網際網路肯定是一個大的方向。”出乎記者的意料之外,幾乎所有的.com公司被裁掉的員工,不論現在是回流到傳統行業,還是跳槽後繼續從事與網際網路有關的工作,他們都對網際網路的未來充滿信心——“這只是暫時的低潮”。

    但是,誰能夠熬到下一次高潮的到來,這是一個問題。

    評論:為什麼不敢説真話?

    由於美國納斯達克股市劇烈動蕩,主要依靠新技術和資本運作(風險投資)的網際網路公司進入了低潮。與以前相比,投資人更加理智和謹慎了。從這個意義上講,裁員是必須的。

    曾經天文數字般的股價最終證明是一場泡沫,為了不被泡沫所淹沒,.com公司必須作出不懈的努力。股市最終是要靠業績來説話的。如今的網際網路公司的業績不理想,通過裁員來降低成本、調整戰略模式、擴大收益,從而爭取早日實現盈利,應該説是積極的一種應對措施。

    在一個越來越艱難的商業環境中,公司必須更加在意如何生存下來並得以發展。許多公司認為,裁員表明他們的公司開始進行業務重點的調整,例如招進一些技術人才,為將來的電子商務做好準備;再例如從面向最終消費者的網路商業行為(B2C)轉向面對企業的電子商務(B2B)等。

    裁員,是從太平洋彼岸刮來的一個風潮,實事求是的説,美國的網際網路公司正是通過這種不算積極的方式尋求出路。但是,如果把“裁員”放到目前的中國網際網路産業中來審視,有多少理性和積極求變的意義,值得懷疑。

    絕大多數的.com公司虧損大超預期,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為了降低成本,裁員未必是壞事,一個産業需要調整才能進步。只有成長初期的企業才一味地擴張和招聘。進入産業的成熟期和調整期,進行必要消減開支是必要的。任何企業最終是為了盈利而生存的,.com公司同樣沒有必要“打腫臉來充胖子”。

    但是,令筆者質疑的是,有相當一部分網站總裁並不承認自己裁員是為了降低成本、節省開支,而一口咬定自己是正常的人事調整。面對事實,依然故我,很難想像今天中國的.com公司的管理人員如何去務實經營和實現盈利。

    客觀來講,.com公司進入低潮,但是,網際網路並沒有進入低潮。圍繞網際網路,全球每天都有來自軟體、硬體方面的新技術發明和新技術應用在發生。無論是寬頻技術,還是無線互聯;不管是.net軟體,還是速度更快的CPU,都在不斷地向世人昭示一個美好的明天。但是,到底誰可以活到明天,這顯然是一個問題。

    不敢於説真話,如何敢於去做實事?

    中國網 2000.12.22

相關新聞

兼併與合作:網站發展新路

新聞調查:網站倒閉潮在中國應驗了嗎?

參考文獻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