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農民增收找出路 小麥的“産業鏈”有多長  

    河南是全國小麥主産區,每年的小麥播種面積和總産量均佔全國的五分之一左右,去年河南小麥總産量達233億公斤,保持了連續6年豐收的喜人局面。

    糧多本是好事,但也有令人犯愁之處:河南目前庫存小麥250多億公斤,倉倉爆滿,每年各級財政的倉儲支出達28億元,不堪重負;麥多價賤,谷賤傷農,農民增收趨緩;更重要的是,加入世貿組織後,我國農業尤其是大宗農産品如小麥、玉米,將會受到嚴峻的挑戰。省長李克強説:“小麥的出路是事關河南經濟發展的一個帶有戰略性的問題。”

    給小麥找到出路,就是給河南農業找到了出路、給農民增收找到了出路,同時也是農業應對國際競爭的一條新路。

    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把河南建成全國重要的優質小麥生産和加工基地的戰略目標,並作為實現河南“十五”國民經濟發展計劃和經濟結構調整的重大舉措之一,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全省有10多家企業被列為省重點扶持的小麥加工轉化企業,年小麥加工能力達945萬噸。蓮花集團、天冠集團、河南金象麥業集團等便是佼佼者。

    河南週口市許多市民家屬院裏,每天早上都有鮮奶供應。不少市民喝上半斤鮮奶,吃兩個雞蛋,就匆匆上班去了。

    這些鮮牛奶是郊區奶牛場生産的————蓮花集團實施了快速繁育良種奶牛工程,準備用3年—5年時間,帶動10萬戶農民養10萬頭奶牛,4口之家每年每人平均增加純收入1000元。

    養牛的飼料是蓮花集團生産的,主要成分是生産味精的下腳料————小麥麩皮。目前年産飼料12萬噸,已具備50萬噸生産能力。

    河南小麥的“鏈條”究竟有多長?

    飼料、奶牛、牛奶僅僅是“冰山”一角。

    為了應對加入世貿組織帶來的挑戰,在省政府等有關部門支援下,兩年來,蓮花集團投入6億多元,引進國外先進設備,實現了裝備現代化。經過長期攻關,在世界上首次用小麥澱粉替代傳統的玉米澱粉生産味精,每年可轉化小麥100萬噸。不僅使每噸味精成本降低1500多元,而且使企業、糧食部門、農民和財政實現多贏局面。

    蓮花集團對小麥加工後,先分離出了麩皮————做飼料用;其次是小麥胚芽油,經過深加工,製成具有抗衰老、降血脂功能的胚芽膠囊,市場前景極好,目前已具備生産能力;第三是普通麵粉。

    目前,我國對小麥的加工一般到普通麵粉為止,而蓮花集團對普通麵粉深加工後,又衍生出四大類幾十個規格品種的産品。

    一是谷朊粉。他們從每噸普通麵粉中提取谷朊粉110公斤,價值800多元。谷朊粉俗稱“面筋”,人們又把它叫做麵粉“添加劑”,它的成功提取,為河南小麥走向國內外市場提供了廣闊的舞臺。市場上需要什麼“筋度”的專用粉,高檔麵包也好,速食麵也好,只要用谷朊粉一“兌”即成。用谷朊粉與大豆、高粱、綠豆、玉米相“兌”,還可以開發出饅頭、麵條、速食麵等雜糧系列産品,為雜糧轉化增值找到了新路子。此外,他們還從谷朊粉中提取出“綠色粘合劑”,做傢具、裝修房子真正有了環保型的綠色産品。

    二是A澱粉,A澱粉可分離出葡萄糖和低聚糖。

    三是B澱粉,B澱粉經過生物發酵,便生産出了味精、氨基酸、飼料、肥料等。

    四是戊聚糖。戊聚糖是低熱量的功能食品,對於減肥保健具有良好作用,目前已進入中試階段。

    為了讓利給農民,蓮花集團以高出市場20%的價格收購農民的小麥,通過精深加工,從小麥中分離出普通麵粉、谷朊粉、戊聚糖、膳食纖維等系列産品,使小麥的“鏈條”在精深加工中一次次拉長增值。據計算,每噸利潤仍達560元,每年加工小麥100萬噸,年利潤達5.6億元。

    小麥的深加工要求有優質的小麥原料,河南省大力推進優質專用小麥基地建設。今年全省優質專用小麥種植面積已達2100萬畝,優質專用小麥每畝比普通小麥價高20%左右、近100元,全省農民僅此一項可增加收入近21億元。

    蓮花集團董事長李懷清興奮地説,利用高科技,點麥成“金”,已不再是神話,我們還要對現在的幾十個規格品種的小麥産品進行精深加工,把小麥的“鏈條”拉得更長。

    南陽天冠集團也是河南省重點扶持的糧食轉化企業。

    經國家有關部門批准,他們主要用陳化糧(庫存5年以上)生産燃料乙醇,年産量達20萬噸。在生産燃料乙醇過程中,他們分離出來許多“副産品”:小麥蛋白、液體二氧化碳,就是最後一道工序排出的廢液,他們也將其製成燃料沼氣。目前全市已有35000戶市民用上了潔凈廉價的沼氣,成為全國惟一的沼氣城。

    還有因小麥加工轉化而聞名河南的金苑面業有限公司、金象麥業集團等,都正圍繞拉長小麥的“鏈條”大做文章。

    《經濟日報》 2002年4月25日

    


寧夏千方百計幫助農民增收
首季農民增收 説明什麼
農民增收 今日大寨不見“純農戶”
貸款難—農民增收的又一道坎
李曉西:農村增收八字方針
農民要增收必須先減負
確保農民增收的四個辦法
增收減負 農民喜歡的好標準
農民增收 三大因素
農業部:全方位開闢農民增收渠道
專家認為農民增收重在非農
鄒廣嚴代表:農民增收要有新思路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