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2002年春季報告  

     去年,在世界經濟增長明顯減速的情況下,我國宏觀經濟調控堅持實行擴大內需的方針,通過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實現了宏觀經濟的持續適度快速增長,國民經濟沿著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軌道不斷前進,為"十五"計劃的執行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2002年我國宏觀經濟發展面臨著新的更大的挑戰,國際形勢動蕩起伏,複雜多變,各方面的不確定性給我們的宏觀經濟調控帶來了新的困難,但是,經過二十多年改革開放的嚴峻考驗,特別是經過亞洲金融風暴的嚴峻考驗,我們已經積累了駕馭宏觀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經驗,我國的經濟實力大大提高,物質技術力量明顯增加,抵禦各種風險的能力不斷加強。可以預期在新的一年中,我國的宏觀經濟增長將會繼續保持持續較快增長的勢頭,國民經濟增長將取得新的令人鼓舞的成績。

    本報告將在模型模擬與實證分析相結合的基礎上,預測和分析2002年我國經濟發展的趨勢和問題。

    一、主要國民經濟指標預測

    如果我們能夠在2002年繼續較好地把握宏觀調控的方向和力度,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主動而及時地進行宏觀政策調整以適應宏觀經濟形勢發展中出現的各種新的變化,同時國際經濟環境不出現重大的突發事件,據此預測,2002年我國國民經濟仍可以保持較快的增長,GDP增長率將達到7.4%左右,基本保持2001年的增長勢頭,甚至有可能略好于上年。第一産業增加值增長率為2.8%左右,與上年持平;第二産業增加值增長率為8.7%左右,其中輕、重工業的增加值增長率分別為8.5%和9.2%左右,重工業的增加值增長率分別為8.5%和9.2%左右,重工業增長較為明顯地快於輕工業增長,表明快速的經濟增長具有一定的可持續性;第三産業增加值增長率為7.4%左右,其增長速度仍然較明顯地低於第二産業增長。

    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規模2002年將達到41430億元,實際增長和名義增長率分別為11.8%和12.3%左右。由於投資增長仍然維持在較高的水準上: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拉動國內需求的增長,有助於我們克服自2000年下半以來世界經濟增速減緩給我國客觀經濟增長帶來的困難,併為我國經濟未來的持續快速增長奠定較好的基礎;另一方面國民收入分配中投資佔GDP的比率卻在進一步上升,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佔GDP的比率幾近40%,這是一個十分值得注意的問題。

    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後,我國的零售價格指數和消費價格指數都出現了明顯的下降。自2000年以來,由於持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一系列促進最終需求增長的各項政策起到了較為明顯的需求拉動作用,各種價格指數都陸續出現一定程度的止跌回升勢態。但是自2000年下半年以來出現的世界經濟增速減緩又使得這種止跌回升勢頭大大減弱,預計2002年社會商品零售價格指數和消費價格指數的年變動率將分別為-0.4%和1%,與上年相比,物價走勢略有回升,但通貨緊縮趨勢壓力仍未得到有效緩解。投資品價格指數變動率為0.5%。

    城鎮居民收入將繼續保持一定程度的增長,預計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在2002年將增長6.6%。農村居民收入增長速度仍將低於城鎮居民的收入增長,與2001年基本持平,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的增長率在2002年為3.9%左右。

    2002年,消費仍將保持較穩定的增長,成為促進宏觀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之一。預計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將達到41560億元人民幣,實際增長率和名義增長率分別為11%和10.5%。

    由於繼續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2002年財政支出增長速度仍將快於財政收入的增長速度。雖然由於近年來稅收的快速增加,使得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的增長速度的差距有所減小,但是財政赤字的數額將會進一步擴大。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的增長速度分別為17.1%和17.7%。

    對外貿易方面,2000年下半年以來世界經濟的增速減緩對我國的對外貿易産生了較為嚴重的影響,2001年我國進出口增長速度都明顯大幅度下降。這種狀況目前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好轉。隨著世界經濟的逐步恢復增長,預計2002年進口和出口的增長速度將比上年有所上升,分別為10.2%和8.6%。在2002年中,進口增長速度仍將繼續快於出口增長速度。與前幾年相比,對外貿易順差的數量將會繼續減少,但是對外貿易的總格局仍將會有一定數量的貿易順差。

    總的來看,我國國民經濟在2002年中仍可以繼續保持較快的增長,但是國內外各種因素存在的不確定性將大大地增加我們宏觀經濟調控工作的難度。我們必須審時度勢,繼續努力做好宏觀調控工作,抓住有利時機,積極化解消極因素,力爭在深化改革和加強經濟結構調整的同時,保持國民經濟的適度快速、穩定協調地健康增長。

    二、宏觀經濟形勢分析

    2001年GDP增長速度與2000年相比確實有所減慢,但是我們並不能就此得出宏觀經濟形勢較為悲觀的結論。自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以來,除了在保持國民經濟適度快速增長、不斷提高經濟效益、積極推進經濟結構調整等方面繼續取得顯著成果之外,我們在宏觀經濟調控方面取得的最大成績在於,經過不懈的努力,我們的國民經濟增長正在逐步走上主要依靠內需增長拉動的軌道。按照最終消費需求、資本形成和外需的不變價格計算,內需增長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在1997-2001年分別為58%、74%、94%、89%和103%。這些數字説明兩個問題:第一,我國宏觀經濟增長已經明顯地成為主要依靠內需拉動的增長,表現出良好的長期持續快速健康增長的趨勢,防範外部風險,抵禦外來衝擊的能力大大提高。第二,經濟增長率波動明顯受世界經濟波動的影響。近年來,與世界其他主要經濟大國經濟增長出現的或者大幅劇烈波動、或者持續低靡不振相比,我國的經濟增長雖然速度有所減慢,但是持續較快增長的總格局一直得以保持,經濟增長率波動幅度只有兩個百分點左右。這説明外來衝擊的影響顯然未能阻止我國宏觀經濟持續快速穩定增長的長期趨勢。當然這種穩定增長的長期趨勢的基礎還是比較脆弱的,特別是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積極的財政政策的長期實施才得以實現。因此,需要我們通過不斷培育和擴大內需,積極進行産業結構調整,進一步加強這一趨勢。

    在這種穩定增長的長期趨勢作用下,2002年我們具備一些有利條件,使我國宏觀經濟增長能夠繼續保持較快的速度。

    第一,黨中央、國務院已經決定,2002年繼續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這是2002年繼續保持適度快速增長的主要保證。由於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在積極的財政政策的作用下,我國的宏觀經濟增長仍然保持了較快的速度,雖然國債發行數量可觀,財政赤字逐步上升,但是從動態來看,在一定時期之內仍有一定的發債空間。如果我們能夠抓住機遇,及時對宏觀調控政策體系做出必要調整,加強國債資金的使用效率,加強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相互補充和協調,則可以使我國宏觀經濟持續快速穩定增長的長期趨勢的基礎變得更加牢固,奠定21世紀前十年國內生産總值翻一番的良好基礎。在過去的數年中,我們較好地經受了多次國內外重大政治經濟事件的考驗,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驗,完全有可能通過宏觀經濟調控實現我們的預定目標。

    第二,經過數年的積極財政政策的實行,經濟決策機構、各級經濟管理部門和經濟理論界越來越明確地認識到培育和擴大最終消費需求的重要性,並且在逐步採取相應措施,通過調整和完善收入分配政策,增加居民收入、特別是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水準,來培育和擴大居民消費。多年來,我們一直在試圖尋找新的消費亮點。而任何消費亮點出現的基礎必定是居民收入總體水準的提高,和有關消費政策的調整。宏觀經濟決策和管理正在從提高居民總體收入水準入手,切實培育和擴大最終消費需求,這將使我國的宏觀經濟真正進入良性迴圈的軌道。

    第三、過去的一年中,我國進入WTO,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取得成功等事件也是有利於今後宏觀經濟適度快速增長的外部條件。此外,國內西部大開發工作取得重要進展,以及其他一些重大工程項目的開工,也將會為未來幾年宏觀經濟的適度快速增長創造較好的條件。

    外部環境也出現了某些值得注意的變化因素。自2001年年末以來,美國經濟出現了某些增長復蘇跡象,對世界貿易量的增加和經濟增長速度的提高都可能産生某種程度的正面影響。今年3月份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都先後提高了對2002年世界貿易量和世界GDP的預測值。儘管他們的預測向上調整的幅度不是很大,但是2002年世界經濟狀況好于上年的可能性確實是明顯增大了。如果我們能夠及時抓住這種世界經濟環境可能出現的變化帶來的機遇,積極吸引外資,努力拓展出口,也能夠使我國宏觀經濟增長在保持內需拉動的基礎上,産生某種程度的向上波動。

    三、2002年宏觀調控工作中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

    1、財政政策

    自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之後,我國一直在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據統計,1998年以來,我國用國債資金安排的國債項目總投資規模達到26000億元,到2001年底累計完成投資總額為19300億元,對國民經濟主要依靠內需增長保持適度快速增長起到了很重要的拉動作用。為了克服世界經濟環境中不確定性因素可能對我國宏觀經濟帶來的不利影響,在2002年繼續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顯然是十分必要的。經過連續數年增發國債,我國財政赤字佔GDP的比重已經由1998年1.9%上升到2000年2.9%;國債餘額佔GDP的比重由1998年的10%上升到2002年18.3%,平均每年增加兩個百分點左右。由於在增發國債的幾年中,我們保持了國民經濟的適度快速增長,因此,雖然財政的債務負擔在明顯加重,財政支付風險逐漸加大,但是目前宏觀經濟總體運作狀況仍保持良好。

    另一方面,我們也必須注意到,1998年開始制定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之初,只是把它作為一項應對亞洲金融危機的短期政策措施。然而,連續數年的連續實行,已經使這一短期政策的實施中長期化了。因而我們在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的時候,必須認真總結實施這一政策以來的經驗教訓,分析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對這項政策的繼續實行進行必要的調整。我們在2001年的秋季報告中已經提出,這種調整應該包括三方面的內容:第一,對國債資金使用方向的調整;第二,對財政政策措施內容的調整;第三,對宏觀政策調控體系的調整。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這三個方面的調整確實是十分必要的。

    在這裡需要著重強調財政政策措施內容調整中的結構性減稅問題。稅收調整是財政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只有制定和實施全面的財政政策才能更有效地發揮其對宏觀經濟的調控作用。目前的狀況是,一方面發行規模較大的國債,另一方面實際稅收的增長速度大幅度地超過了GDP的增長率。即使我們在稅收的徵收中沒有提高名義稅率,沒有擴大名義稅基,這種狀況也可能不利於調動社會生産和投資的積極性和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水準。值得注意的是,國債的大量發行和稅收的明顯增加兩種現象的同時存在,在一定程度上説明政府行為的加強,而不是市場作用的加強。當然,目前我國稅收佔GDP的比重與市場經濟發達的國家相比還屬偏低,我們尚不具備大規模減稅的條件,應該實行結構性減稅或以結構性稅收調整為主的政策。實際上,在稅收操作中我們也採取了許多減免稅費的政策措施。現在我們應該努力將結構性的稅收調整形成一個較為完整的政策體系,以使財政政策更全面地發揮培育和拉動內需的作用,促進宏觀經濟持續快速健康增長的實現。

    2、貨幣政策

    在抵禦亞洲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影響、保持國民經濟適度快速增長的過程中,貨幣政策作為宏觀經濟政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保持金融穩定,以及增加信貸配合擴大內需、支援經濟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當前,在積極的財政政策已經中長期化,財政政策的執行需要進行調整的時候,更有必要注重更有效、更主動地發揮貨幣政策促進宏觀經濟適度快速增長調控的作用。

    對於貨幣政策更好發揮作用來説,針對目前貨幣供應量增速減低的狀況,現在應考慮的一項主要措施是適當增加貨幣供應量。2001年底M0增長7.1%,比上年末回落了1.8個百分點;M1增長12.7%,比上年末回落了3.3個百分點;只有M2增長了14.4%,比上年末加快了2.1個百分點,這主要是因為居民儲藏存款餘額增長了14.7%。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01年末,金融機構的貨款餘額僅增加了11.6%,比上年末減少了1.8個百分點。如果再考慮到貨幣流通速度的減慢,適度增加貨幣和信貸供應量就顯得很有必要了。

    目前適度增加貨幣和信貸的供應量不僅有必要,也是有可能的:近一段時期內,價格上漲的壓力不大;我國有世界第二大的外匯儲備;我國的資本賬戶尚未放開;財政債務佔GDP的比重尚在安全線內;國債投資基本未産生"擠出效應",等等。總之,我國目前防範和抵禦金融風險的能力相對較強,可以適度增加貨幣供應量。同時銀行中普遍存在明顯的存差,只要有適當的政策引導,適度增加貸款供應量也是有可能的。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02年要繼續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大對經濟發展的支援力度,防止經濟增長速度的進一步減緩,促進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我們應該採取必要措施,從適度增加貨幣供應量和貸款供應量入手,使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更好地配合和協調起來,為"十五"期間實現國民經濟的增長目標提供重要的政策保證。

    四、宏觀政策的目標定位

    在前幾年積極的財政政策的執行過程中,宏觀調控政策的主要目標定位明顯的是側重於刺激投資需求。這項政策向長期延續的趨勢,要求我們必須重視其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除了使財政負擔明顯加重之外,長期實行擴張性財政政策的負面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積極的財政政策所籌集來的國債資金主要用於投資,其政策導向是積極地擴大固定資産投資來拉動國民經濟的適度快速增長。固定資産投資的快速增長已經成為擴大內需的主要因素,但是另一方面,我們必須注意到,隨著連續多年在國民收入的分配中,固定資産投資的增長速度超過了GDP的增長速度,投資佔GDP的比率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準,以致于我們應該注意國民收入分配關係中的消費與積累的適度平衡問題了。十年前在制定"十五"計劃時,人們認為30%左右的投資率可能是合適的。而進入21世紀之後,我國的投資佔GDP的比率已經達到了將近40%的水準。在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之前,我國的投資佔GDP的比率已經處於逐漸攀升的狀態,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之後,這種比率上升的趨勢明顯加強。保持投資與消費比例關係的適度平衡,是宏觀經濟管理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千萬不可忽視。

    2、投資佔GDP的比率的明顯攀升必然造成消費佔GDP的比率的逐步下降。而消費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居民收入增長的緩慢。連續多年我國居民的每人平均收入增長速度明顯低於GDP的增長速度,這也是國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上世紀90年代後期出現的農村居民和城市低收入群體收入增長近乎停滯更是需要我們認真解決的問題。在消費領域內,主要有兩方面的問題:一是消費需求增長相對不足,2001年上半年消費增長對GDP增長的貢獻率不足40%,低於上年;二是不同收入階層之間的收入差距進一步拉大,據統計,表徵我國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數已經接近了國際公認的0.4的警戒線。這兩個問題的存在十分不利於中長期有效需求的擴大。

    3、農村發展的相對落後和農民收入的增長緩慢。到目前為止,積極的財政政策對拉動城市經濟的效果較為明顯,而對農村經濟的拉動效果則不能令人滿意。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在於積極的財政政策籌集的國債資金用於農村發展的部分相對很少。因此,目前的政策導向存在著進一步強化我國經濟中已有的二元結構的傾向。近年來,農村居民收入增長明顯滯後於城鎮居民,如果沒有新的措施,這種趨勢還會持續下去,這將造成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進一步擴大,進而使得城鄉居民消費的差距相應繼續擴大。目前城鄉兩個消費品市場的增長速度已經出現了越來越大的差距。這種狀況長期不能得到改善,將不僅造成經濟結構的問題,而且會産生我們所不希望出現的社會問題。

    4、第三産業增長速度滯後。連續多年我國第三産業的發展速度滯後於第二産業,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以來,這種滯後更為明顯。從目前的居民消費的供給結構和需求結構來看,單靠對實物産品消費的增長來擴大消費,拉動國民經濟增長的空間已經較為有限,而居民對服務的消費還有進一步擴大的空間。積極有效地發展第三産業是擴大居民對服務的消費需求的必要條件。目前積極有效地發展第三産業更為重要的意義在於這樣做有利於增加就業。據計算,第三産業的就業彈性系數是第二産業的5倍以上,"九五"期間,我國新增就業人口的85%是在第三産業就業。目前我國第三産業産出佔GDP的比重不僅低於發達國家,還低於同等發展水準的發展中國家,發展潛力非常巨大。第三産業中各種服務行業的發展潛力更是如此。目前在我國阻礙居民對服務消費的因素主要來自於供給方面。由於種種原因,特別是體制性原因,阻礙了第三産業向居民提供更加靈活多樣的服務供給。

    目前我們面臨的形勢是:一方面國內外經濟環境要求我們必須繼續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另一方面積極的財政政策的多年連續實施又使得我國經濟體制轉軌過程中存在的某些問題進一步趨於嚴重。因此,在今後幾年對實施擴張性財政政策進行調整和充實的最重要的政策定位應該是,在通過適度擴大發行國債籌集資金用於拉動投資需求的同時,要注意使投資能通過更短的傳導鏈條最大可能地增加就業和提高居民的收入水準,進而拉動和擴大國內消費需求。也就是説,我們在繼續實施擴張性財政政策,使用國債資金進行投資的時候,要將這樣做的最主要的目的定位於增加就業,通過提高居民收入,特別是提高低收入群體及農民的收入,最終擴大消費需求。

    五、政策措施建議

    在2002年及以後的幾年中,我們應該積極地研究以下一些政策措施的可行性。

    1、繼續發行國債,籌措資金,保持原有的政府開支強度。由於2001年國債資金尚有相當數量可結轉下年使用,因此2002年最終國債發行數量可不超過上年。在國債資金的使用上,進行必要的調整,注意使國債資金的使用更好地發揮增加居民收入、擴大消費需求的作用。

    2、發揮財政政策的全面功能,進行結構性減稅。稅收調整也是財政政策的重要內容之一。我們在過去使用財政政策對宏觀經濟進行調控的時候,主要側重於發行國債,擴大政府支出,而較少考慮稅收調整手段。目前,宏觀經濟中存在可能的減稅空間,應該積極研究使用稅收調整手段。發行國債,用於政府投資,直接刺激投資需求,而結構性減稅,則能同時直接刺激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目前可考慮的稅收調整措施有: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徵點;統一內外資企業增值稅率;降低居民存款利息稅;擴大出口退稅的産品品種;降低一些奢侈消費品的進口關稅;等等。

    3、注意進一步發揮貨幣政策的調控作用,保證宏觀經濟運作有足夠的貨幣供應。雖然2002年年初已經採取了降息措施,但是仍要注意保持貨幣政策操作的靈活性,保持在必要時再次採取降息措施和增加貨幣供應量的可能性。降低利息率有利於保持人民幣幣值的穩定,降低投資成本,調動社會投資的積極性,同時增加居民的消費意願,進面推動國民經濟的適度快速增長,實現增加就業,提高居民收入的目的。

    4、進一步放寬壟斷性投資領域的進入限制,允許非國有投資進入城市基礎設施行業和新型服務行業。這樣做不僅有利於刺激社會投資,增加就業機會,還可以提高這些行業的效率,改善和增加供給。

    5、注意形成和保持居民對未來的良好預測,確立我們的一切工作的根本宗旨是提高各階層居民的生活水準。在這方面應該做的事情有:努力形成居民收入增長的正常機制;在住房制度改革和醫療制度改革中切實保護普通居民的利益,使他們能夠得到較好的住房和醫療保障;千方百計地增加就業機會,把增加就業機會的多少作為考核地方政府政績的主要指標。

    6、提高社會最低生活保障線水準,提高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政府提高社會最低生活保障線水準,不僅能夠利用政府力量直接提高低收入群體的收入,而且提高了居民收入水準的底線,可以促使各類用人單位提高工資水準,特別是低工資群體的工資水準。

    7、密切注視國際經濟環境的變化,抓住機遇,積極吸引外資。同時要進一步完善國內的投資環境,通過吸引外資提高和改善我們的供給面,加強市場競爭,擴大就業,提高職工工資水準。

    8、大力發展第三産業。發展第三産業是擴大就業,提高居民收入的一條重要途徑。在分配使用國債投資資金時,應該考慮加大支援第三産業發展所需的資金數量,重點解決就業問題。

    9、加強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增加國債資金中用於農村建設的部分,加強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可以從根本上為農村居民收入的提高創造條件,使農村居民能夠直接從積極的財政政策的執行中得到好處。這樣做,不僅能有效地啟動農村市場,拉動佔全國總人口四分之三的農村居民的消費需求,而且有利於減緩城鄉差距擴大的趨勢,保持全國社會和政治的穩定。

    2002年無論在經濟上還是在政治上對中國來説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在這一年中,儘管仍將充滿各種嚴峻的挑戰,但是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地努力工作,把握好宏觀調控的方向和力度,就能夠繼續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增長的良好勢頭,以宏觀經濟增長的新成績,迎接黨的"十六大"的勝利召開!

    

    2002年主要國民經濟指標預測結果

    1、總量及産業指標GDP增長率 7.4%

    第一産業增加值增長率 2.8%

    第二産業增加值增長率 8.7%

    其中:重工業 9.2%

    輕工業 8.5%

    第三産業增加值增長率 7.4%

    其中:交通運輸郵電業 9.3%

    商業服務業 7.9%

    2、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總投資規模41430億元

    名義增長率 12.3%

    實際增長率 11.8%

    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佔GDP的比率 39.9%

    商品零售價格指數上漲率 3、價格 -0.4%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率 1.0%

    投資品價格指數上漲率 0.5%

    GDP平減指數0.6%

    4、居民收入與消費城鎮居民實際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長率 6.6%

    農村居民實際每人平均純收入增長率 3.9%

    城鎮居民消費實際增長率 11.6%

    農村居民消費實際增長率 4.5%

    社會消費實際增長率 9.9%

    5、消費品市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1560億元

    名義增長率 10.5%

    實際增長率 11.0%

    財政收入 6、財政 19170億元

    增長率 17.1%

    財政支出 22180億元

    增長率 17.7%

    財政赤字 3010億元

    7、金融 居民存款餘額 81040億元

    增長率 9.9%

    新增貸款 12910億元

    新增貨幣發行 1340億元

    8、對外貿易 進口總額 2684億美元

    增長率 10.2%

    出口總額 2890億美元

    增長率 8.6%

    貿易順差 206億美元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課題組)

    上海證券報2002年04月22日


《中國現代化報告2002》顯示北京現代化領先全國
一季度各地經濟形勢好
企業家對廣州經濟形勢樂觀
2001年經濟形勢的幾點看法 
從全球背景下看中國經濟形勢
從國內長期發展趨勢看中國當前經濟形勢 
何曉明:2001-2002年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 
著名經濟學家李揚談2001年中國經濟形勢
2001年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